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是从1979年开始利用外资的,当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0.31亿美元,是全国最早利用外资的省份。由于广东省地处沿海,毗邻港澳,使其成为我国的一个引资大省。从1990年到2003年广东累计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3063个,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达2069.114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达1353.65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为广东省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极大的促进了广东省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东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基本建设投资的静态结构效益是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和考察总体投资的经济效益,其核心问题是投资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投资的合理程度.这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显示性投资优势指数、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显示出中国在未来产业选择方面要继续重视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农林渔业和建筑及房地产业,逐渐培育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地质勘探业的投资优势和竞争优势,对采矿业和制造业选择合适的区位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讲,投资结构变动会引起相关产业产出份额的变动,而不同产业的增长效率不同又会带来经济增长水平的不同。因此,投资结构以及相应的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以下我们将分析90年代,特别是“九五”时期以来中国投资行业结构变动状况,揭示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结构变动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6.
越南自1986年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资金来源地、地域分布、行业分布、进出口贸易地、商品种类、出口市场依赖度等多维度,反思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为越南深化改革、国际经济合作探寻发展方向,为越南和中国的经济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我国的对外投资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的特定条件下,正确定位我国对外投资所处阶段具有显而易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我国吸收的外资这一方面,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相对较少.另外,相关的研究多为定性的表达,缺乏实证模型和数据检验的必要支撑.文章梳理了投资发展路径的理论脉络,并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切入,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定量分析.通过回归模型的建立和检验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符合邓宁的投资发展路径(IDP)理论,目前正处于IDP理论中第二阶段完结,即将进入第三阶段的转型时期,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最后,本文通过模型对今后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路径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成为全球重要的引资大国,而2002年我国实际吸收国际直接投资FDI527.43亿美元,更是居全球首位。国际直接投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种独立的经济成分,对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经济、提升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启峰 《北方经济》2007,(22):75-77
文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和总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尽管外商直接投资最近10年的直接就业效应略高于前10年,但由于其就业挤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对我国总就业存在负面影响,长期内存在正面影响,但效应并不像预期那么明显.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阻碍外商直接投资创造就业效应的因素,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直辖以来,重庆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投资总量迅速扩张。然而在投资总量扩张的同时,投资效益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真正做到了“量质并举”?本文对直辖以来重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东省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宏观制度变迁的作用功不可没。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各制度变量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和贡献率,经济增长的制度弹性系数等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付广军 《山东经济》2011,27(1):87-93
本文研究了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对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经济、社会和收入效应进行理论分析;根据中国的经济结构等具体情况,研究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效应,并应用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国内多种政策调整,研究增值税转型实施的实际效应;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提出规范增值税税制、减少增值税税收优惠范围,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科学、合理设置增值税税率等相应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nt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ctuation of economic cycle through GDP growing rate in Shaanxi provinc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results are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economic cycle in Shaanxi province keeps in step with the nationwide fluctuation, economic growth is powerful, the stabiliz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ability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strengthened, but the macroscopic control demands to be stead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90s and the reform dynamics is not deep enough. Meanwhile, we aim at the economy in current China, which is in a new round of expansion issue of cycle and develops at a stable speed, so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adopt neutral macroscopic economic policies.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出口产业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延  杜运苏 《山东经济》2006,22(2):140-145
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对山东省出口产业比较优势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山东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品和农产品,处于劣势的是矿产品、化工品和机电产品。近些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不断上升,但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需要采取措施加快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音频  高瑜 《山东经济》2009,25(5):121-126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因此,如何激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就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在分析政府作用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政策的效应进行实证评估,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宏观政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外资进入我国。外资的进入一方面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国际产业向我国的转移。伴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大量的污染产业也转移到国内。本文在肯定外商投资和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重点分析了污染产业跨国转移的原因以及对我国贸易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污染产业转移我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一些发现及其解释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张军 《世界经济文汇》2002,37(1):18-31,17
为了考察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变动的长期因素,本文计算了改革以来中国的实际资本-产出比率的变动模式,我们发现,资本-产出比率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一个清晰的发散变动模式,这个发散模式所提供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在中国,资本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对经济增长的变动不太敏感的。这不仅反映出政府的力量在资本形成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意味着“资本深化”的加速可能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我国1953-2009年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变量为基础,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 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科技投入较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推进了科技研究的更大投入。根据研究结果,政府应增加财政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投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佐 《山东经济》2008,24(4):5-11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的归属随着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变化频繁调整,没有形成完整的地方税制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解决经济、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过于集中的问题,逐步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分配关系,并从1994年起将上述分配关系初步纳入分税制的轨道,建立了由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构成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比较完整的地方税制度由此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宁波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宁波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对GDP及三个产业的影响是不相同的。长期内,宁波的经济增长是出口导向型的;短期内,进口和出口共同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进、出口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大,对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小。因此,长期内,宁波应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在把第二产业作为出口的重中之重的同时,提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出口创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