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事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业所面临的发展形势日趋复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更加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并且由于银行业在国家金融业中的重要地位,银行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将导致银行业的重大损失,并对整个国家金融事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因此,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种类及成因进行研究,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特点和经验,探索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对于提高我国银行业自身抵御内外部风险的能力,有效应对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促进我国金融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碳金融"是环保项目投融资的代名词,泛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银行业开展"碳金融"业务不仅可以推动经营战略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本文简要介绍"碳金融"发展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碳金融"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我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维护金融秩序,适应打击金融领域出现的犯罪活动的新需要,并对金融活动中的各类行为进行刑法规制,我国现行刑法典对金融犯罪进行了专门规定,有关条文分布在分则第三章的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五节"金融诈骗罪"中。  相似文献   

4.
"碳金融"是环保项目投融资的代名词,是国际金融界的新课题,泛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本文简要介绍"碳金融"发展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碳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我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进入了经济"第二次转型"阶段,加快我国经济和金融"双转",既是外部经济形势所迫,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了经济"第二次转型"的原因及着力点,探讨了通过金融转轨推动经济转型的途径,以期对我国经济第二次转型和金融转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黎 《中国金融家》2012,(1):130-131
为积极响应中宣部等5部门倡导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国金融家》2011年第12期特别以金融系统基层机构组织和员工为主角,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他们为金融事业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更在当期封面上,以丰富的、颇具代表性的一组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7.
"65年来,人民银行见证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更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尤其改革开放后,人民银行在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金融体系方面作出巨大贡献。"11月27日,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王顺对记者说。今年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5周年,谈起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历程及人民银行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2年,适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二次南巡。满怀着一腔激情,沐浴着南国春风,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从江南古城来到了深圳这块创业热土,决心投身于我国的金融信息化事业,成立了"蛇口紫金技术金融系统工程公司",  相似文献   

9.
马黎 《中国金融家》2009,(10):95-99
作为我国金融监管系统的领头人,刘明康以坦率务实、富有远见、不尚空谈而著称。他一直强调合规监管的高效性以及审慎监管的持续性,他注重用先进的、国际化的理念引导监管事业,创新信贷文化和监管思想,而这也被认为是"铁腕金融警察"的"柔情一面"。  相似文献   

10.
2017十大新闻     
《中国金融家》2018,(1):43-63
回望过去一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金融委"成立、"双支柱"调控框架构建、金融回归本源……我国金融砥砺前行,为经济社会发展畅通血脉。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能否根除体制上的弊病,并从容应对外来挑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坚持贯彻中央政府确立的"积极参与,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基本方针,集思广益,科学地制订实施各项具体政策,积极稳妥地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制约因素,金融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制,科学决策积极应对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深化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培养跨世纪金融人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耀先一、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一年来的回顾金融系统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旨在组织和引导金融行业广大青年弘扬高度的职业文明,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振兴和繁荣金融事业。它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经历风雨洗礼的中国金融改革事业收获了一次次成功。即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依然稳步推进,在诸多领域实现了新飞跃,也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本刊《特别策划》栏目从"一行三会"将如何推进改革与监管并重,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如何实现变革与突破等方面,展现中国金融业为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所进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余欣 《中国金融家》2009,(10):167-174
"中国金融家伴随共和国一起成长",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华诞,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李贵鲜为本刊亲笔题词,在肯定中国金融界高层及其系统员工为中国金融事业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寄托了对《中国金融家》杂志的殷切希望和祝福。  相似文献   

15.
朱冬 《中国金融家》2010,(11):26-31
自2003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风破浪,阔步前行,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最有力的金融支持,并实现了自身的华丽转型。这其中与中国银监会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指引和理念密切相关。作为长期从事农村合作金融监管工作的中国银监会合作部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姜丽明,不仅是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执行者。多年的农合金融监管工作经历,使她对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感,她经常深入农村金融机构和农家调研,了解农村金融服务状况,为农合事业、三农事业尽心尽力地履行监管层的责任。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出台,明确提出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指导思想。姜丽明对此也在审慎思索着农合金融机构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深化之路。为此,本刊记者日前特别专访了姜丽明,听她讲述"十一五"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成就与亮点,展望"十二五"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并与业界和读者一起思索改革中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来稿须知     
《内蒙古金融研究》办刊以来,为适应不同领域和研究方向的作者需要,方便广大作者和读者进行针对性的投寄和阅读,相继设定了"专稿"、"金融视点"、"边贸金融"、"金融调研"、"改革发展"、"农牧金融"、"金融观察"、"经营管理"、"低碳经济"、"金融服务"、"工作研究"和“来稿摘登”等专栏。  相似文献   

17.
李庶民 《中国金融家》2014,(12):138-139
日前,《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发布,这是我国金融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该条例的第一条即明确揭示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依法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简而言之,即"维稳"与"维权"。不过,在金融维稳与金融维权之间,存在一些两难。如何科学有效地协调好金融维稳和金融维权的关系?唯有依靠法治。在法治轨道维稳和维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这两支主力军已在城乡之间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是农村金融主要以占领农村金融市场为主流,为支持农村经济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良好的互动效应;二是城市金融主要以占领城市金融市场为主导,为支持城市经济发挥主力军作用。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的差异性1、经济、金融环境的差异性。农村...  相似文献   

19.
金秋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喜迎62华诞;丹桂飘香,金融业也迎来了见证丰收的时刻:稳健的货币政策平稳有效,微调中不失针对性、灵活性与前瞻性;金融监管审慎而行,充分发挥金融安全"稳定器"的作用;五大商业银行中报喜人,保持了经营业绩持续较快增长;农信社改革步入良性轨道,在创新中突显支农服务主力军角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阔步前行,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百姓享受到更多金融福祉,保障房、新农合、新农保惠及万千百姓……本期《新闻背后》将与读者一起分享我国金融事业的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爆发的湘西州非法集资事件使全州金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行湘西州中支提请湘西州委、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成功克服了非法集资事件的冲击和影响。全州上下以建设"诚信湘西"为目标,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抓手,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推动、金融合力促动、部门协作联动、社会参与互动"的"四轮驱动"模式,大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政策"高地"和资金"洼地"效应开始显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局面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