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葵 《财经界(学术)》2022,(15):131-133
党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提出了减税降费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地方财政收入在短期内会有一定影响,且在税源培育、税制结构优化方面,能够促进和带动国家财政收入体系的健全和地方财政结构的优化。这需要县级政府采取有力举措,做好从严从紧控制政府预算的大文章,从而确保县域经济获得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1994年分税制改革极大促进了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支出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有了较快的增长,但其中亦不乏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结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从而加速我国以民生为导向的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公共职能的履行,公共政策的实施,公共产品及服务的提供都依赖于地方财政收入所提供的财力保障,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前提,同时地方财政收入还是国家参与分配社会产品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方财政收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以期提出帮助地方政府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有效对策,促使地方财政收入在区域经济社会、国家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税收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之一,对政府的财政支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政府降低税收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但与此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是简单的分析了地方政府在降低税收时对当地政府财政支出产生的影响,并根据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更好的促进地方政府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财政政策创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圭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103-104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有了很快的发展,地方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但是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针对这个问题,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分析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现状。首先对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分税制存在的缺陷,同时分析了民族地区财政支出的不合理性,并对如何增加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合理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有效的减贫政策需要考虑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个方面,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要求财政支出分权,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求财政收入集权,由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为地方政府提供均衡的减贫支出需求.因此,"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收入集权"的部分财政分权模式更适应于政府的减贫工作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财政分权实践以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为标志,可以分为完全财政分权和部分财政分权两个时期,通过实证研究对比两种模式下政府的减贫绩效,部分财政分权优于完全财政分权.  相似文献   

7.
《商》2015,(43)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本机制。然而,我国的财政支出尤其是地方财政支出在绩效管理上显得薄弱,绩效考核机制、财政支出的指标和策略存在缺陷,极大地影响大局中的我国财政状况,需要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方法。论文对有关地方政府支出的绩效评价方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1997,(3)
财政部长刘仲藜在作关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时说,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刘仲藜说,初步统计,1996年全国财政收入7366.61亿元,完成预算的百分之一百零七点二,比上年增加1124.41亿元,增长百分之十八;全国财政支出7914.38亿元,完成预算的百分之一百零五点七,比上年增加1090.66亿元,增长百分之十六。收入与支出相抵,支出大于收入547.77亿元。刘仲藜说,1996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都超额完成了预算,特别是地方收入超收较多,其主要原因,一是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在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的同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扩大了财源,使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有了可靠基础。二是随着财税新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巩固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全国财政收入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长刘仲藜在作关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时说,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刘仲藜说,初步统计,1996年全国财政收入7366.61亿元,完成预算的百分之一百零七点二,比上年增加1124.41亿元,增长百分之十八;全国财政支出7914.38亿元,完成预算的百分之一百零五点七,比上年增加1090.66亿元,增长百分之十六。收入与支出相抵,支出大于收入547.77亿元。刘仲藜说,1996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都超额完成了预算,特别是地方收入超收较多,其主要原因,一是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在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的同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扩大了财源,使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有了可靠基础。二是随着财税新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巩固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全国财政收入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5):188-190
农民增收问题是我国政府和党中央关注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居民创收也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任务。本文以蚌埠市怀远县双桥集镇为例,以财政收入与支出理论为依托,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财政支出政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涉农财政支出总规模、明确财政支出的目标和标准、进一步提高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有利于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促进农村居民创收。  相似文献   

11.
贾康  马晓玲 《财贸经济》2004,(10):52-59
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分析和配合中央近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对积极财政政策加以调整.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且对于把握机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中要适当调减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改进原来以长期建设国债为主的实施财政扩张性政策的工具组合,根据公共财政要求调整支出投向和重点.特别是应注重结合财政政策调整推进财政改革,完善税费制度,构建内需平稳增长机制,强化财政对结构优化的作用,并健全分税分级的公共财政体制,在长期建设国债规模缩小后,发展新的财政支出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由冷趋热的变化,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中性"势在必行.不过,在经历了6年之久的积极财政实践之后,加上一系列体制性缺陷的约束,财政政策的转向操作异常艰难.但在现实的条件下,它的作为空间相当狭小.实行中性的财政政策须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当前,可实施的中性财政政策的若干举措有:在支持重大改革举措出台中追求"中性"、在结构优化中控制或压缩支出规模、迅速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立足于做好货币政策的"配角"和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主要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4年中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在中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的局面,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隐患,国民经济仍面临从局部过热向整体过热蔓延的危险。2005年宏观调控丝毫不能放松,但要改进调控方式,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总量调控上,注重运用货币政策,防止高通货膨胀爆发;在结构性调控上,注重运用财政政策,加强薄弱环节发展。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促进消费、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由“十五”迈入“十一五”,中国财税领域面临着一系列值得探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包括: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财政风险问题的判断、税收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预算约束机制的弱化、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去向和新一轮税制改革。全面而系统的盘点这些重大问题,以重大问题分析透视全局图景,既可审视现实,梳理过去5年以至更长区间的财税行动轨迹。也可未雨绸缪,勾画未来5年以至更长时间的财税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5.
构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保障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财政体制作保障.本文以此立意,分析了1994年财政体制取向与新农村建设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评价了1998年以来财政政策性安排对于缓和农村矛盾、强化农村财政保障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研究建立财政保障的长效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宏观经济政策反思及其转型的框架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几年实行的财政政策中,企业税费负担增长过快抑制投资需求与增发国债扩大投资需求相互抵消;发行国债的增速在下降,还本付息比例在上升,国债发行扩大投资的边际效用在递减;国债主要投资于短期增加就业和拉动增长的基础项目上,其增长和就业连续性较弱.而货币政策方面,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总量性的政策,对扩大贷款,特别是对推动增长和增加就业最有用的中小企业的放款,几乎没有作用.贷存比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持续下降和相对减少.因此,需要从行政取向国债为主的财政政策和总量性的货币政策,转向市场取向刺激社会投资的财政政策和体制及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减少税费负担,实行投资税收抵扣制,对积极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给予税收优惠;大力发展社会资本的中小银行,同时鼓励民间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的发展,放宽资产抵押、担保和信用贷款的一些政策,调整银行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结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如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转型,则在未来的三四年中,失业率可以从目前的年10%-11%下降到5%-6%,国内消费增长率从目前的8.5%左右提高到年12%-13%,消费物价走出持续低迷,并且GDP每年以8%的速度再增长三到四年.  相似文献   

17.
邓子基先生关于财政与银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理论思想丰富而深刻。本文对邓先生的财政银行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了邓先生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方面的理论贡献。基于这些思想和理论,本文还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操作的着力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通过把财政收支引入居民消费函数,估计财政赤字对民间消费的影响;然后,分别从经济周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以及资本收益率等角度,分析财政赤字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其结果均表明,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所导致的财政赤字,并没有产生排挤效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政策调整损失函数的理论模型分析,认为负的需求冲击是构成欧洲债务危机的前提,而缺乏货币政策协调的持续性扩张财政政策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原因。对2000Q1—2010Q1的"PIIGS"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5国独立财政政策和欧元区共同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是存在冲突的。希腊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均存在主权债务危机风险,因而成为首个爆发危机的国家。西班牙、意大利的短期调整虽暂时缓解了主权债务危机出现的可能,但不能解决发生危机的根本问题。而爱尔兰、葡萄牙只是短期内实施了过度的积极财政计划而造成了主权债务危机假象。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财政改革中几个全局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构想,未来20年里我们将完成经济体制转轨的任务,实现全面小康.这样的构想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已从政策设计的角度锁定在1978-2020年的时段内,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的转折点上.在政府主导的渐进路径上,政府既推进着市场机制的建立,也同时推动着计划手段的创新,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又始终承担着计划体制下的诸多任务与责任.财政作为政府政策实施的财力保障,以自身的变动见证了这一过程,与体制转轨进程和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深刻的互动关系.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对财政改革中的一些关系全局的问题进行思考、解释,不仅关系到财政自身的运行,无疑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的绩效.本文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分析的路径与依据,并做出了基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