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加速推进的阶段,通过对"省管县"体制概念的分析,并结合长三角城市实例,深入探讨了"省管县"体制改革对长三角地区中县与县、县与市、市与市以及省域四种层面城市区域关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从而为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中心城市经济发达,水域面积广阔.利用城市中江河湖泊地下空间,促进水域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建设开发的客观要求.论文首先分析了"长三角"中心城市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与开发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域地下空间可能的开发利用功能类型及组合方式,最后简要的分析了未来水域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长三角两省一市吸收服务业FDI逐年增加。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却日益扩大。本文从就业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三个方面对服务业FDI影响长三角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长三角地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34):49-51
将三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其集聚能力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半径,可得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均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基于此,提出三大城市群有效利用中心城市产业优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并对比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性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珠三角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居于首位,长三角经济、社会效益大于京津冀,生态效益低于京津冀;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比重最高,部分城市经济效益存在滞后性;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为拮抗与低水平耦合等级,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强于经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耦合较弱;长三角耦合高值区位于以上海、无锡与苏州、南京为核心的圈层地域,南翼耦合性较低;珠三角呈"中心—外围"的耦合递减格局;京津冀中京津为耦合高值区,张家口与承德耦合度最弱;除深圳、上海外的其余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为失调等级,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强于经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较弱;长三角协调高值区呈以上海为中心、南京为副中心的分布格局;珠三角以江门与肇庆、惠州为核心的协调低值区分列在以深圳为核心、广州为副中心的高值区两侧;京津冀协调的不均衡格局显著,张家口、承德、唐山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一体化对浙江住房市场的影响既表现出需求效应也表现出空间效应(空间差异性),但目前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还比较有限。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区域交通、公共服务、就业等影响居民居住选择一体化的特征因素的实质性进展,也受制于该城市距离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距离。由于城市之间依然存在的行政性分割和现行的财税体制,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城市之间经济竞争(地区竞争)仍是主要方面,区域合作仍是次要方面。住房需求是开放或部分开放的,是可流动的;住房供给则是封闭的,不可流动的。住房需求取决于人口、收入、货币政策和地方政府对住房市场的管制等。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通过聚类分析,证实了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等级层次;以三地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呈现以苏浙为制造业基地、上海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当地和周边制造业,其"中心效应"拉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功能。研究结论为大都市圈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采取错位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集聚区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城市集聚区空间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城市人口分布Kernel密度对中国城市集聚区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中国城市集聚区自1949年的京津、辽中和长三角3个城市集聚区开始发育,到2003年其空间格局已形成"长三角-山东半岛-苏鲁皖边界"、"京津冀-中原-晋中"和珠三角等三大城市连绵区、11个城市集聚区和9个城市集聚发育区.从中国城市密集区的空间演变过程可以推测,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发育新的城市集聚区的可能性和数量都较为有限,城市密集区的演变趋势主要表现为:原有处于发育阶段的城市集聚区的进一步形成;原有城市密集区之间通过空间拓展出现空间衔接,并形成地域范围更大的城市连绵带.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城市品牌定位研究——以吸引旅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  伍青生 《上海管理科学》2008,30(3):92-96,F0003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从城市目标受众(旅游者、投资者等)感知而非资源禀赋优势的角度出发寻找城市品牌合理定位的依据。本文以潜在旅游者为例给出从目标受众角度进行城市品牌定位研究的过程,并结合资源禀赋分析、竞争分析为长三角八个案例城市的旅游品牌定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走休闲之路建秀美乡村——桐庐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纪实基础篇一、优越的区位条件桐庐位于长三角南翼腹地、浙江省西北部,距长江三角经济中心上海约250公里,距省会城市杭州60公里,是上海和杭州的"后花园"。宁波、温州、绍兴、嘉兴等浙江大中城市公路里程均在200公里以内,距国际商贸中心之一的义乌市仅90公里,占据长三角辐射皖东、浙西、赣东地区重要走廊的咽喉位置,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6):15-18
本文采用云南省2003年—2012年的城市人口数据对云南省城市规模分布进行分析。运用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分布不均衡,城市间差距大,昆明市首位较高;2012年云南省城市规模分布不符合理想的人口位序—规模分布,大部分城市偏离直线区,形成大量的空白区域;人口基尼系数和基尼系数发展方向南辕北辙,经济水平越高,人口越集聚;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口反映的区位熵,具有波动性;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生态、高效"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诚信越来越被珍视为价比黄金的一种资源.前不久,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市长携手湖州,共同签署了<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这种跨省"作业"旨在形成合力,让"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13.
周艳春 《价值工程》2014,(30):13-15
服务业因其资源占用少,对产业的关联、辐射和带动性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南通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构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目标。本文对南通市近年来的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从政策体制、集聚区建设、壮大主体、人才引培、招商引资等方面提出强化南通服务业竞争实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中心城市,在推进"四化"同步过程中,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更加充分奠定基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压力经济水平压力贵阳市虽是省会中心城市,但属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地区,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在全国省会城市中,GDP排名第22位,人均GDP排名第2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381元,排名20位,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驱动,"大通关"建设成为该地区打破发展瓶颈、改善贸易环境的必然选择.目前长三角地区"大通关"建设存在着政府理念创新和协调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长三角地区要加快"大通关"建设,就必须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整体规划水平,使"大通关"建设与总体规划相匹配;同时推进海关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等相关体制的改革,加强长三角地区"大通关"制度一体化建设,加快电子口岸的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6.
吴铭峰 《价值工程》2009,28(10):74-77
城市所处区域环境、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物流规模,进而影响城市物流系统的规划。立足于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探讨了该类城市的特点,分析了对于其城市系统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城市的物流系统规划的流程和城市物流系统发展模式、战略定位的方法,并以无锡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交通条件的改善正在带来长三角地区城市间关系的新变化。随着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相对欠发达城市与相对较发达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有缩小的趋势,长三角地区城市间互动发展的圈层分化现象在加剧,长三角城市区域正逐步走向扁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春节刚过,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已陆续传出一片用工难之声,甚至有些中西部地区传统的农民工输出大省的中心城市也出现了用工难的迹象。有人  相似文献   

19.
范林根 《上海企业》2013,(10):62-65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流动最频繁的地区,也是我国高铁线路最密集的区域之一。高铁建设可以提高长三角区城经济规模和竞争力,加速长三角经济圈形成,促进长三角区城整体产业升级,因而对上海和长三角发展均面临巨大的机会。所以我们要以高铁建设为契机,深入研究高铁动脉对长三角发展的影响,提出对策,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改革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最为显著.本文通过运用因子模型,选取200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32个城市12组年统计数据,计算各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依据计算得出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对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