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在自然环境条件、历史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地带间显著差异和地带内相对同质的鲜明特点.这使跨地带人口迁移成为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模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从东、中、西三大地带角度考察跨地带人口迁移的数量与流向及分布、移民基本属性特征、在业状况及迁移原因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1990-2013年国际人口迁移特征、机制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口迁移呈持续增长态势.利用“2013年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趋势”和“2013年经合组织国家国际人口迁移展望”数据,分析1990-2013年国际人口迁移的规模、流向、结构等的变动趋势及区域特征,揭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机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动、国际移民政策调整和人口规模等,以及国际人口迁移对迁入国和迁出国经济发展、劳动就业、财政收支、人口增长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人口迁移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稳定、健康地发展起来,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人口迁移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科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王桂新等著的<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一书是一本对中国人口迁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虽然是多项课题研究成果的集成,但是却体系清晰、逻辑分明,将研究的视角从全国范围逐步缩小到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乃至上海市.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1)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特征,并展望了21世纪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趋势;(2)从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迁移在业人口特征、迁移原因、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口迁移特征、长三角和珠三角省际人口迁移比较、省际二次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考察;(3)探讨了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对中国区域劳动力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影响;(4)分析了人口迁移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而对上海未来人口发展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城市落户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了城市落户条件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对全国46个样本城市的落户条件进行排序和聚类。城市落户条件的高低设置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从人口迁移的地带分布、省际差异、人口迁移吸引中心的分布和经济发展平等方面阐释城市落户门槛的区域分布特征,为国家制定差异化的城市户籍改革制度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城市落户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了城市落户条件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对全国46个样本城市的落户条件进行排序和聚类.城市落户条件的高低设置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从人口迁移的地带分布、省际差异、人口迁移吸引中心的分布和经济发展平等方面阐释城市落户门槛的区域分布特征,为国家制定差异化的城市户籍改革制度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主要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多视角地考察了1990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特征,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带人口主要选择迁向东部地带的基本区域模式虽然十分稳定,但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0元和6000元,分别是1990年代后期省际人口迁移比较有意义的人口迁入、迁出收入"门槛"线.  相似文献   

7.
199O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根据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多视角地考察了 1990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特征 ,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带人口主要选择迁向东部地带的基本区域模式虽然十分稳定 ,但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 ;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80 0 0元和 6 0 0 0元 ,分别是 1990年代后期省际人口迁移比较有意义的人口迁入、迁出收入“门槛”线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人力资本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为基础数据,在对数据进行评估和修订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生育水平、死亡水平、人口迁移和教育转换等参数进行估计,预测了2000年到2030年人口规模的变化,对未来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别是老龄化和未来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预测结果对我国编制人口规划、制定应对老龄化、提高人力资本和合理利用劳动力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为基础数据,在对数据进行评估和修订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生育水平、死亡水平、人口迁移和教育转换等参数进行估计,预测了2000年到2030年人口规模的变化,对未来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别是老龄化和未来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预测结果对我国编制人口规划、制定应对老龄化、提高人力资本和合理利用劳动力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的户籍人口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工作,逐渐成为另一个地区的常住人口。我国人口迁移具有逐年增加,较高学历、落后地区迁入发达地区等特点。人口迁移能够促进我国地区间经济逐步趋于平衡。建议经济落后地区通过吸引迁出人口回迁和留住常住人口的政策措施,放大人口迁移的积极作用,逐步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女性人口迁移的发展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年中国的人口迁移得到了大发展,其中女性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了男性,人口迁移中长期的男性优势基本上已不复存在。女性迁入人口对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化地区有很高的集中度,主要迁出源是位于中西部的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等省区。在不同的女性人口之间,较年轻的未婚者迁移率明显高于已婚者,此外,受教育程度、民族成分等对迁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出生地的中国人口迁移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地资料,分析了中国人口迁移态势,包括外地出生人口的数量、变动、比率和流动方向。近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中部地区以及西部部分省区流向东部地区和西部边疆,四川、湖南、江西、河南等中西部的人口大省是最重要的流出地,而广东、北京、上海等几个经济高速度增长的东部省区则是最重要的流入地。  相似文献   

13.
无为而治的中国乡—城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而治的乡-城迁移策略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从制度视角看,即无须变革现阶段将乡-城迁移限制在城乡两个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户籍制,也不能允许城市政府任意制定"禁、限"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其二,从流向上看,在我国目前大中城市工资水平和工作机会创造率都大大高于小城镇的情况下,企图引导更多的农民工流向工资水平较低、工作相对难找的小城镇的策略,似乎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无视市场力量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普遍较差,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湖北省的实际,从运行机制、项目规划、项目建设和强化监管等方面对于如何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三峡移民对库区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移民是一项投资大,移民人数多,影响地区广,持续时间长的巨大工程。通过对三峡库区移民几个阶段的投入产出分析,总结出三峡移民对库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三峡移民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既应该看到其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也要关注其对库区经济的长期影响,只有在深刻认识了三峡库区移民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之后,我们才能够寻找到可持续发展库区经济的有效措施,以做好三峡移民的后续工作。  相似文献   

16.
论人口乡城迁移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乡城迁移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养老保障的供给方面看,人口乡城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会有所欠缺。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而且在经济上为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人口乡城迁移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地区养老观念的转变和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service provision for the survival of rural areas. EU Rural Development Policy includes support to village shops as a means to sustain population. Shop closing is assumed to negatively affect migration to and from the area served. We analyse quantitative data on all Swedish village shops and the migration patterns in their market areas before and after shop closur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shop closure on either in- or out-migr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regardless of whether larger or smaller market areas are employed or whether migrants with more urban shopping habits (i.e. commuters and families with children) are excluded. Complementary interviews in three villages where the last shop has closed verify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迁徙自由权是个人自由权内涵之一。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公民的迁徙自由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一定程度的默认过程,随之的迁徙自由权在新中国的变迁也经历了从肯定到逐渐丧失最后到国家制度未松动但事实上部分存在的三个时期。在这一变迁中,户籍制度起了关键作用,直接影响着新时期我国农民工的自由迁徙和流动。迁徙要是自由的,户籍制度改革就不能仅仅是政绩的,而必须是落实人权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本世纪以来 ,特别是自 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研究文献进行了量化分析 ,描述了我国人口迁移研究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