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分析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现状入手,指出房地产金融市场体制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阐明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体制对于保护金融市场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土地市场、新房市场、旧房市场、租赁市场和金融市场等五个方面分析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构建了五级市场结构的房地产泡沫分析框架,利用1998-2010年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泡沫兼有“成本推动型”、“投机推动型”和“信贷推动型”三重特征。因此,根治“土地财政依赖症”、打击投机炒房行为、完善住房金融市场将有助于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3.
在房地产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和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只有把对房地产金融业务未来发展的准确判断和对业务风险的有效管理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颜肃 《东南置业》2008,(7):78-80
2007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房价上涨过快及结构性供给矛盾等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建设、土地、税收、金融等系列调控措施,以促进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此宏观调控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把握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新形势及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影响,积极思考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湖南房地产》2005,(5):44-45
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前一些地区存在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及时解决商品住房市场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商品住房供求基本平衡,切实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前一些地区存在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及时解决商品住房市场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商品住房供求基本平衡,切实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业对金融市场具有天然的高度依赖,而发展滞后的房地产融资市场必然会拖累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正常供给,不利于平抑高涨的房价;与此同时,为了回应融资网局、房地产业纷纷开始探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房地产融资也成为业内最受关注的议题。毫无疑问,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尝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房地产业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企业导报》2005,(4):59-61
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前一些地区存在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及时解决商品住房市场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产》2010,(2):4-5
[本刊讯]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1月10日以国办发[2010]4号文发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近期部分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就有关问题做出通知。  相似文献   

10.
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房地产金融论坛上发表题为《我国的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对房地产的带动和影响》的演讲。她强调,抑制房地产过快增长显然不能仅仅依靠货币政策。除了央行的货币政策之外,还需要有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起到应有的调控作用。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既然是支柱,就要让它健康发展,要吸取海南房地产市场在1991年到1993年泡沫的经验教训。我们只是想让它冷却一点,健康一点。国务院的1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是伴随中国房地产业的发育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业只有十多年的历史,还处于幼年阶段,并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而作为房地产业发展的支持系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更是滞后于房地产业发展的要求。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服务体系,房地产业不可能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如何认识和正确判断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以及如何加以改进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事情。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先天不足房地产金融是房地产和金融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着投资规模过大、房价上涨过快、供给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通过金融、税收、调整土地供应和住房供给结构等政策,遏制房地产业投资规模过大、房屋价格上涨过快的局面,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从目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来看,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评估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当前一方面强调发展统一的全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相衔接,另一方面还强调发展各种要素市场,如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这些要素市场都与  相似文献   

14.
为控制房价过陕上涨、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1月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月17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以打击投资性购房,坚决遏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期间,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土部等根据通知精神先后出台了多项房地产方面的调控措施,各商业银行也纷纷提高了购房贷款的门槛。县域房地产作为我省县域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面对国家房地产调控的“组合拳”,应如何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企业研究》2010,(2):6-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近日提出,要继续综合运用土地、信贷、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同时,要对去年以来新出台的不符合调控要求的地方性房地产政策及时进行清理和调整,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面向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一些诸如房价涨幅过快,房价收入比过高,开发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资金,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较大等热点问题。总的来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相关问题举办本年度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欧鸿、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晓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霍颖励出席。新闻发布会就社会普遍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此次发布会的召开,对进一步稳定住房市场,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现存问题的背后是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美国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历程从正反两方面都给中国寻找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的方法及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等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建设总体上应遵循"长短结合,疏堵并举"的原则.短期有"堵"有"疏";长期以"疏"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土地》2010,(2):42-4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印发后,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共生性的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是风险积聚的两个重要载体,而两个市场在经济运行中表现出相互共生关系,容易助长风险的相互累积。一旦风险累积的繁荣破灭,将导致财富幻觉的消失,进而导致房地产市场崩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等不良后果。本文的研究表明,制度缺陷将导致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风险相互正向累积。在房地产市场供给相对固定、商业银行承担两类代理成本、央行实施价格管制、监管当局实施资产比例管理等制度背景下,存在私人利益和正的边际私人利益的银行经理人,倾向于向房地产市场过度供给贷款,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相对于银行家无私人利益时的均衡资产价格而言,系统性地被高估。在商业银行与银行监管当局仅根据风险资产最近成交价格预测银行贷款组合或贷款抵押物未来价值这一信息结构下,一次交易中所形成的房地产的市场风险,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