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多次实验,选取空间自相关程度最为显著的距离阈值,设定空间权重矩阵,使得空间权重矩阵更加符合我国城市分布特征,充分体现人口在城市集聚过程中的空间自回归机制,并结合广义空间模型和广义空间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探查“大城市病”成因,研究发现:就业机会、流通经济布局和公共服务的空间非均衡是导致人口过度集聚,从而引致“大城市病”的显著相关因素,并针对以上因素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斗卫星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雨天智能交通系统,是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心、无线通信网络和GIS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不同模块实现对城市交通重点路段、低洼路段的监控,及交通堵塞路段的智能疏导。本系统通过对道路交通信息的收集并反馈给来往车辆,能够实现对重点、低洼地段道路积水情况的实时监控反馈,同时通过系统疏导也能够缓解由于天气原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杨晓明 《价值工程》2013,(19):183-184
全世界均面临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污染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已经成为全人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TS)被公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本文立足于动态交通信息平台,研究设计了智能交通流量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认为我国汽车的迅速普及与城市交通环境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的不断扩张;城市交通拥堵对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分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辨析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提出了我国城市交通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信号交叉口拥堵问题一直是制约路段整体通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昆明市日新中路与前卫西路交叉口为例,根据交叉口高峰时段交通流量调查数据,通过实用信号周期法与Webster算法两种方法对交通配时进行优化,并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优化前后的交叉口进行模拟分析,论证交叉口配时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交通影响评价中用地开发强度反馈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局部用地开发强度过大是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提出一种可有效抑制用地开发强度过大、基于交通微观仿真系统的用地开发强度反馈方法,并从背景交通流量预测、微观仿真平台搭建、用地开发强度反馈、公交影响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该理论主要内容。最后,通过与现行交通影响评价体制的比较,得出了其可从根本上改变"先用地,后交通"的现行规划模式结论。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培育特色小镇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双循环发展模式下为小城镇发展提供的新定位、新机遇与新挑战。以湖北省国家级与省级共计46个特色小镇作为研究对象,在分类探究的基础上,借助矢量交通路网进行网络分析与测算,测度并识别空间分布结构,并对地区和特色小镇的可达性指标进行了测度。主要得出的结论有:①湖北省特色小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较强的聚集形态,各市州之间表现出非均衡的集中分布特征;②小镇总体的可达性比较高,但区际差异大,可达性整体上围绕武汉呈中心—外围的圈层结构;③平台聚集型特色小镇的聚集程度和可达性指数皆高于其他两类小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可达性略高于省级特色小镇;④特色小镇的可达性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并呈较强的聚集格局。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经济圈物流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湖斌 《物流科技》2009,32(8):14-17
文章通过对长三角1990~2006年各个城市物流货运量的分析,探讨了长三角经济圈物流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变动趋势.并以此来推断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研究结论显示:长三角区域物流货运量在地域分布的时间变化上.呈现出非均衡——相对均衡——非均衡——相对均衡的发展趋势;同时,长三角区域两大货运物流体系具有体系强化与融合并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中交通建设的步伐需要随之加快以支撑逐年递增的交通流量。而在城市交通中,铁路运输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承载着货物运输和客运的重要使命。客流量的加大和货物运输的发展使得铁路管理日趋严峻,铁路的运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考验。良好的铁路运输,有利于保障铁路交通正常组织运行,在城市化轨道交通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铁路运输一直以来是人们长途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提高其管理能力,有利于铁路交通能力的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对目前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铁路运输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运用原有的传统方式控制红绿交通信号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运用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及智能交通系统,科学管理区划路口、路段和组织交通流,是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思路。本文选用目前应用较广泛的VHDL硬件电路描述语言,实现对路口交通灯系统控制器的硬件电路描述,并且在Altera公司的EDA软件平台MAX+PLUSⅡ环境下通过了编译、仿真,实现了对交通灯系统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1.
焦凡 《现代企业》2014,(6):60-61
现阶段,我国一、二类大中型城市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飞速增长,而城市道路建设远远滞后于私家车增长数量,从而使得城市拥挤,交通状况恶化。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交通的主力军,具有客运量大、运送速度快、时间准确等优点,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国家、各地政府也大力支持城轨交通的建设从而来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前提下,城市交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道路拥堵、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智能交通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交通系统,以其集成信息技术和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监测、智能信号控制、交通管理优化等功能,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因此,深入研究数字经济时代下智能交通建设的经济综合效益,对于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数量与规模都在日趋增加,城市规模在时空上拓展.与此同时,城市路网规划建设速度并没有适应城市车辆增加的速度,致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阐述整理原有观点的基础上,拟从客运站外迁引发的交通流量变化以及系统经济的角度对外迁的利弊加以分析,提出客运站外迁应该缓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数量与规模都在日趋增加,城市规模在时空上拓展。与此同时,城市路网规划建设速度并没有适应城市车辆增加的速度,致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阐述整理原有观点的基础上,拟从客运站外迁引发的交通流量变化以及系统经济的角度对外迁的利弊加以分析,提出客运站外迁应该缓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如今城市交通信息发达,交通流量剧烈增长,各种行人的流通和车辆行驶频度逐渐扩大增强。现代化社会对交通道路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在开发研究各种新型道路建设技术的同时,还应该设计出可以针对旧有道路具体情况实施的改造技术和方案措施。文章主要针对旧水泥路面,阐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所面临的现状与几种新兴的改造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16.
资本配置是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功能,资本有效配置包括资本的行业领域有效配置、时间有效配置、空间有效配置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本市场有提高资本的行业领域配置效率和时间配置效率的自发趋势,以及拉大区域发展差距、深化资本空间非均衡配置的趋势。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要求有效遏制资本空间非均衡配置的趋势,促进资本的空间有效配置。文章基于对资本空间有效配置内涵的剖析,提高资本市场空间配置效率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文章对资本市场旨在统筹区域发展的资本空间有效配置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导致我国城市不断扩大开发和城市机动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无形之中使得城市交通需求和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城市交通拥挤现象愈加严重,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拟探讨城市交通系统导入绿色交通理念,调整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新思路,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索如何发展新型的城市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拥堵的背景变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背景变换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交通过度拥堵问题,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进行了背景变换研究,提出解决城市交通过度拥堵问题需要从城市的良好发育及合理的空间扩展方面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9.
刘萍 《民营科技》2010,(7):269-269
城市交通犹如人身的血液系统,血液通过血管往返循环,维持着人的生命,因此血管不能堵塞。城市交通也要求畅通无阻,否则会阻碍城市的正常运转。小区交通则不同,它是城市交通的延伸,然而又是城市交通的末梢。血液流到手、脚和头颅等终端后要流回来,而不是穿过去。所以小区交通空间的处理应不同于城市的交通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92-2012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呈现明显的双核首位特征,规模分布随时间逐渐由非均衡向均衡状态演变;考察期间,重庆市域城市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川省域城市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整个成渝城市体系的重心向北偏移;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上有所发散,即城市体系沿西北——东南方向的增长更为显著;整个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成渝城市群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从都市区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在优化城市群要素结构的基础上,要强化城市群内部互联互通以及与外部空间的相互联系,并加强川渝合作,促进空间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