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末位淘汰”不属于法律范畴,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许多用人单位都将“末位”与“不能胜任工作”同等看待,这是非常有害的误读.我国“末位淘汰”指导案例之参照效力与《纪要》之内部效力基础都特别薄弱,并不能解决“末位淘汰”的根本问题.克服缺陷应当从劳动立法与劳动政策上进行.“末位淘汰”指导案例与《纪要》“升华”之路径是:第一,构建我国劳动法之“成文法+判例法”模式,将指导案例“升华”为“判例案例”,实现成文法与判例法之融合;第二,构建我国劳动法“劳动政策+劳动立法”模式,合法有效地解决实践中各种不同而复杂的“末位淘汰”案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艺术从时间上一般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发生的美术现象.英国18世纪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把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中似乎无处不在的一种支配力量称为“无形之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好像也有一种“无形之手”,大多数的艺术家总是被“无形之手”牵着去创作某种艺术,起初是政治的“无形之手”,后来又面临着另一只更大的商业的“无形之手”.也许,艺术家只有摆脱这种“无形之手”的牵引,真正在艺术中表现自己的生存体验,才能创造出有独立价值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生命之舟要扬帆远航,离不开智慧之桨.但人们对智慧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有人把学识渊博理解为“智“,把脑袋灵光视为“慧“;有人把及时行乐理解为“智“,把看破红尘视为“慧“.其实,这些都是对智慧的误解.有道是“智者做事,慧者做人“.如何把做事与做人融为一体,从而成就自己的智慧呢?这恐怕就非“善“莫属了.……  相似文献   

4.
人读书会意即止,往往望“字”生义,搞错文意.“落英”一词,因读屈原《离骚》,才探其本义.有句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有释“落英”为落花.但“落英”一词本义,应有两义项,除落花一义,还有初开的花一义.用初开的花来释屈原之“落英”,或许较合文意.饮露餐英,后为成语,比喻志趣高洁.有的学人为之解释说,夕餐落英,不会去食凋落的花、枯谢的花,所以落英应是花之初也.  相似文献   

5.
“无所不至”与“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语出《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何晏集解引郑玄曰:“无所不至者,言其邪媚无所不为.”郑玄用“无所不为”释“无所不至”.杨伯峻《论语译注》用“无所不用其极”翻译“无所不至”.  相似文献   

6.
不战而胜   蒙牛一创立,学习的便是“不战而胜“的思想.<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蒙牛文化基本上是“反战“的,我们推崇的许多理念体现了这一思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义利之辨“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义“,含有应当之意,是指行为的当然之则,即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利“,则是指利益和功效,与“义“相对时特别是指个人的私利.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义利之辨这个问题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重义轻利.进入社会主义新社会,邓小平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义利关系、义利问题作了充分的阐述,超越了传统“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局限性,形成了新型的、科学合理的义利观.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邓小平义利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不断地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8.
“一蹴而就“源于宋代大文豪苏洵的&;lt;上田枢密书&;gt;:“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他说的是“一蹴而造“(“造“是“到“的意思).后来,人们把苏洵的这个说法改成了“一蹴而就“,并流传至今,成了一个常用的词语.例如,&;lt;青春之歌&;gt;的作者杨沫在&;lt;不是日记的日记&;gt;中说:“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呀!“……  相似文献   

9.
改革根本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兴旺和老百姓的利益,是要以人为本的,要力争增加全体国民的福利任教香港中文大学的郎咸平同时兼任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在中国财经界.郎以敢言著称。被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郎咸平不久前在复旦大学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时.指责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他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此言一出.立时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要对簿公堂者有之.不屑反击者有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治吏”.为政之要首在得人,“人”重点是各级干部,企业也是如此.精准选对一个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会在企业当中产生巨大的“正能量”,为企业树立良好的风气.“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识人察人与中医诊断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一个辩证识“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关鉴 《人力资源》2016,(8):81-83
佛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一切众生最大的灾难是没有机会闻佛法.这难以见佛闻法、不能修道的八种处境被后人总结为:“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盲聋喑哑,五世智辩聪,六佛前佛后,七郁单越国,八者寿天.”晋代净土宗高僧慧远将前四难称为“苦障”难.“郁单越国”即四大洲中的北洲,意为“胜处”,有福无慧;“长寿天”人有寿无慧.以上二难称为“乐障”之难.此外,“世智辩聪”者自以为是,称为“恶增”之难;“佛前佛后”者无从见佛闻法,称为“善微”之难.  相似文献   

12.
《美国智库影响力为何那么大》一文在《秘书工作》杂志今年第一期刊登后,有读者提出疑问:“RAND Corp在文中为何被称作‘兰德研究院’,而不是大家熟悉的‘兰德公司’?”其实,“兰德研究院”是RAND Corp的准确译法,“兰德公司”系误译.Corp即Corporation之缩写,通常译成“公司”,另有“依法建立的团体”的重要释义.后者是RAND Corp的应取之义.  相似文献   

13.
在办公室众多文稿中,信息的优点是“以短见长“,能以最简短的文字反映出领导最关切或急需领导知晓的情况.要发挥这个优势,就要在精心编写上下功夫.刘勰曰:“引而伸之,则两句敷为一章;约以贯之,则一章删成两句.“信息编写要变“泼墨如水“为“惜墨如金“,善删勿敷,以短见长,多写百字文、“豆腐块“.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代,鲁国的宓子贱治理禀父时,鲁君在政事上对他的干预颇多,常常令“宓子贱不得行其术也”.一次,宓子贱邀鲁君身边的二名近吏同赴禀父.归邑之后,宓子贱令二吏为己笔录政事.当吏作书时,宓子贱时常从旁掣摇其肘.吏书不善,宓子贱则为之发怒,二吏忧恐,辞而请归.回对鲁君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子之肘,书恶而甚怒,臣故辞而归也.”鲁君闻之,大息而曰:“宓子是以此举来谏寡人之过失也.吾之乱子,而令他不得行其术,非尔之过也.”  相似文献   

15.
Katherine 《房地产导刊》2009,(12):126-128
这是一个“当代的东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境界依然是其创始人徐玲小姐心之所向。但东篱之畔,车马熙攘,见证其十年繁华,东篱之内的花花草草,亦见证中国景观十年之荣枯嬗变。  相似文献   

16.
办公厅政务处室担负着以文辅政的大任,以正义之笔、智慧之笔、求是之笔写出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的文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此,我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把握领导的意图,表达领导的思想“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经营与伦理(1)企业存在的目的人在想做某件事情时,常常是有目的和目标的.在企业经营方面也是这样.“为了什么目的从事经营活动”,其观念、目标与企业大小无关.丸山敏雄在《存在原理》中解释过存在的阴阳伦理.有关“存在之阳”,他是这样论述的:“存在之阳,是燃烧的、转动的、进行的、跳跃的,是生命的整个发挥.用伦理解释这就是劳动”;即,存在之动的姿态,就是劳动,不劳动的存在是没有的,例如,一块表,存在着时间刻度,这就包涵着劳动和价值.所以失去有时间性的劳动,也就失去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琰 《人力资源》2016,(11):80-81
在形形色色的绩效考评中,让员工“自我评价”绝对是“熊出没”,值得各层面管理者引起注意.纵观我国各类公司、各色HR人等,鲜有能玩转“自我评价”这个百变魔方的.把员工自我评价记入档案玩备查者有之,将自我评价赋以权重直接计入总分与薪酬挂钩玩积分者有之,干脆把员工自我评价公示出去昭告关下玩群众监督者也有之,然并卵.  相似文献   

19.
夏季,有一种病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果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这就是“心病”.也即《内经》所说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这里说的“心病”,并非是指现代医学上的“心血管病”,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要保持平和心态 夏季养生的关键是使人“无怒”,“气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泄”,但不能“乱”.心情烦躁就是“乱”,就是“逆”,就会使神志受伤,如秋天生疟疾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20.
原文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资治通鉴·唐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