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理论中最有影响的论题之一,对西方乃至我国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整个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分析,“经济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经济人”;“新古典经济人”;“泛经济人”。建立和谐社会要通过制度创新。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基本职能需要重新定位,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创造公平环境;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保护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发展权;加快个税改革步伐,有效调节收入分配。最终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  相似文献   

2.
现实商业环境中,领导者有时会以损害集体利益为代价而谋取个人利益,以此为特征的自利型领导最近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普遍关注。基于国内外文献的梳理,系统总结了自利型领导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影响结果及其与辱虐管理、非伦理领导的异同,并针对当前研究不足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郑尚植 《产经评论》2012,3(5):119-128
中国特色的财政联邦主义在本质上表现为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相结合,所以中国式标尺竞争就表现为"为增长而竞争"的晋升锦标赛。论文基于政治委托代理的研究视角,运用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来研究地方官员的行为逻辑,研究表明:一方面,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地方政府官员必然追求本届政府或个人任职期限的短期政绩最大化;另一方面,为了能使自己在政治锦标赛中获胜,各个地方政府在配置财政资源时会竞相模仿从而使财政支出出现"结构趋同",这种趋同性会随着政治锦标赛的升级而一直处于锁定状态。所以,地方官员自利行为是导致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公投模式,即“主动控制模式”和“被动触发模式”,并从两种模式中分别选择一个典型案例——瑞士和英国,对两个国家引入和使用公投机制的过程进行追踪分析。文章发现,政党政府对公投机制的接纳并非受民主信仰驱使而主动追求的结果,更多是一种理性计算下的“工具性自利”行为。各政党对公投机制的态度转变始终遵循利益首位原则,原本反对公投的政党会因为利益需要而接受公投,而原本倍加推崇公投的政党也可能会因为利益变化不再支持公投。对公投机制的工具性使用越来越成为西方政党在危机中“自保”、实现“自利”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关于信任的博弈分析——基于个体的自利理性和社会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任的根本在于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信任是个体弥补自己理性不足的一种策略.所以,信任分析无法在个体的自利理性下完成,需要扩展个体理性的范畴.将个体理性扩展为自利理性和社会理性,利用理性的这种二元特性,重新解释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博弈模型--蜈蚣博弈和信任博弈.这不但对信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而且还解决了博弈分析的困境.这说明,对个体理性的扩展是合适的,个体的社会理性是经济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政府以社会公民代表的身份执行着公共职能,本应以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为己任,却在整个政府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反反复复地受到自利趋向的干扰,阻碍着政府公共职能的履行.本文试图审视政府的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异同,分析了利己主义的两种形式,并结合社会转型期间我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一些降低政府自利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3,(9)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把自私与自利简单地等同起来,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理论上的偏差和思想上的混乱。文章从斯密的自利原则入手,针对不少学者混用自私与自利的现状,深入剖析了自私与自利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其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8.
张毅 《经济研究导刊》2010,(16):104-106
从审计师特征视角考察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在变更审计师后选择的继任审计师是否具有系统性差异,以此揭示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真实动因.研究结论表明,在上市公司掌握主导权的审计市场中,上市公司有"预谋"的解聘审计师是为选择特定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作准备,这是利益驱使的结果,是上市公司自利动机的体现.为国有股减持和"大小非"解禁等政策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客观性,不仅取决于数据信息质量,同时也取决于语言信息质量。西方学者曾就年报语言信息质量提出假设,认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年报语言叙述过程中存在自利性归因倾向。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实际数据,检验自利性归因假设是否成立,并依据检验结果对自利性归因的原始假设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0.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制度演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经济绩效的源泉,诺思(Noah)后期(1990)转向了认知科学,重点考察了个体认知心理和行为与制度间的关系,及其对制度变迁的轨迹和经济绩效的影响,逐步提炼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演化理论,其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诺思(2005)《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新著中。在他的启发下,青木昌彦(Aoki,2001)等人通过一个演进博弈模型把诺思的框架形式化,更明确地解释和证明了诺思所提出的问题;施米德(Schmid,2004)则进一步发展了诺思关于制度演化过程中当事人的认知心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很大程度上 ,劳动效率决定于劳动者的劳动行为 ,而劳动者的劳动行为又决定于劳动制度 ,所以劳动制度的合理设计将有助于在较少的资源投入情况下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影响经济效益的劳动制度包括 :劳动者权利制度、现代企业劳动制度、劳动者行为的社会文化背景、国家劳动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张淑萍 《时代经贸》2008,6(1):62-6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意蕴,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及人与自然和谐等核心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型经济伦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即企业伦理、制度伦理和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13.
信用主体:自利与利他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利与利他均具有复杂性,而更为复杂的,还在于自利与利他的相互交叉.信用主体作为信用关系的承载人,客观上是自利与利他的对立统一体.诚信作为信用主体应有的道德品质,是信用不可或缺的伦理基石,诚信本身内含利他元素.自利与失信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追求长期利益的自利不仅与失信毫无关系,恰恰相反,彼此诚信、互惠互信倒是追求长期利益的自利倾向的内在要求;惟有那种短期运利动机支配下的自利,在信息不对称、一次性博弈、缺乏可置信的惩罚威胁等条件下,才会导致失信.  相似文献   

14.
"限塑令"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涉及多方市场主体:政府、生产者、商家及广大消费者.政府成本与社会福利的比较,决定了制度效率.在制度约束下,替代品成本的高低关系到违规的可能,而商家的竞争,使限塑面临挑战.购物袋的有偿使用,是通过抑制消费需求来控制供给,成本的转稼造成消费者剩余的损失,消费者的逆向选择行为必然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政府本意相冲突.因此,限塑作为一种制度约束,需要市场主体的共同认同,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娟 《经济研究导刊》2009,(19):192-194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准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保障。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信用经济时代”,然而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着种种诚信缺失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有效措施,重建市场经济诚信制度,促进中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真正落实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但制度创新需要遵循制度演化的规律,要把制度、社会环境和人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创造出真正适应我国国情的制度.在具体选择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上.应该把制度创新作为突破口,辅之以人的思想建设,把加强民主建设作为切入点,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建设重点,循序渐进、因时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跨国企业行为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命脉的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跨国公司的行为研究就凸显出其重要性。跨国公司是由多个国家的经营实体构成的企业,但在同一决策体系下运营,这就决定了一方面单一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运营决策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能够体现母公司的特点,但另一方面,在这样一体化的国际经营中即使是闻名全球的产品,也必须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加以适当调整。这样跨国公司在经营中就同时受到母国化和东道国化的作用,因此化对于跨国公司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存在着较大影响。本从行动系统的角度对跨国公司经济行为和组织结构中的化因素作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真正落实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但制度创新需要遵循制度演化的规律,要把制度、社会环境和人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创造出真正适应我国国情的制度。在具体选择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上,应该把制度创新作为突破口,辅之以人的思想建设,把加强民主建设作为切入点,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建设重点,循序渐进、因时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企业非正式制度的特征和作用,分析了企业非正式制度下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氛围对行为主体创新活动的影响,阐述了企业内部非官方活动促进企业创新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体制转型时期,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和再组合,医疗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想取得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成功就必须客观公正和辨证地评价医患关系。现有医患关系是良莠并存、错综复杂的矛盾体。利用医患关系模型对医患关系作了技术层面的分析,从伦理学的视角剖析了医患关系的内在本质,分析了两种不和谐医患关系的表现和产生机理,结合"新医改"探索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