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贞  王硕 《地方财政研究》2024,(2):16-24+30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现阶段,扩大内需要以居民消费为主体、以农村内需为重点。本文从农村居民自身消费需求和城镇居民对农村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村地区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建议,以更好地发挥财政在提振居民消费、扩大农村内需方面的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2.
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就开始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战略,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加快了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是确保中国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改善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要求。而内需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要在推动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上取得明显效果,必须处理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丹 《现代经济》2009,8(2):60-61
农产品流通是整个农业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农业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随着以美国为源头的金融危机向我国漫延。国家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方针,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在当前扩内需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双重背景下,搞活农产品流通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广西经济增速和城镇化发展有所下滑,扩大内需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同时,内需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广西消费水平偏低,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大、户籍二元制导致内需增长缓慢、城镇化难以适应产业发展、县镇乡城镇化步伐较慢。文章针对广西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除农民进城的体制障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基本保障制度等,促进广西城镇化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扩大内需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立足点,而影响内需扩大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农民消费不足.为此,本文提出扩大内需关键在于开拓农村消费需求,并分析了当前开拓农村消费需求面临的难点,提出了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华尔街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放缓,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已迫在眉睫.韩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积极发展银行卡产业,充分利用信用卡的信用功能,有效促进消费信贷,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取得巨大成功.同时其2003年因银行卡产业开发过度,爆发信用卡危机,被业界公认为全球经典案例之一.其成功经验、危机教训对我国当前如何大力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提高消费信贷水平,以扩大内需,又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中一条重要的方针是坚持推广内需,而扩大内需的前提是保护和培育内需,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看,贵州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必须加大启动消费政策的力度,保护和培育贵州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贵州省内需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受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出口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幅度的下降。目前,国家大力扩大内需,核心就在于增强国内的消费需求。不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国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增加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下中国内需不足的现实,社会保障影响内需的相关理论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对拉动内需的作用,提出了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萎缩,迫使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把经济增长的重点转向内需.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其发展模式应遵循"大国模式",通过内需来驱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高劳动在分配中的比例,提升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意义,消费是内需增长的最终目标,也是强大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投资只有符合市场消费需求,而且是有效需求,才能实现盈利项目、取得实际效益.消费行为和市场需求主导着投资取向和规模.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必须培养广大的有效需求,而达到这一点,必须提高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文章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国内市场竞争程度以及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了逐个分析,具体分析中充分运用国内外的对比,最终指出我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粮食流通产业必须转变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以繁荣粮食经济、维护粮食安全。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的多重制约。顺应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政府部门应围绕产业目标定位,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进粮食流通产业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3.
扩大内需条件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中国,使中国出口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下降。中国迫切需要通过增强国内的消费能力来稳定生产、刺激投资。而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人们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增加具有其他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文章正是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影响内需的理论、中国内需不足的现实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拉动内需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实,提出了中国在扩大内需条件下实现社会保障制度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房价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又远远超出了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文章通过分析房价大幅波动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指出房地产市场调控难的症结之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消费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产业,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要素集聚、人民币升值预期、外贸政策和汇率制度导向等是我国外汇储备过剩的深层次因素。外汇储备过剩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有:弱化了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控制、有碍国内经济循环从而导致大量国民财富变相流失、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转变等。因此,应从外汇的信托管理模式、开展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掉期交易以及重视转换为日元储备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和SVAR模型对我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变动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TFP整体呈下降趋势,第二、第三产业TFP呈上升趋势,且第三产业转型效率高于第一、第二产业;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TFP的主要因素,效率提高对TFP的贡献较弱;各类冲击对第三产业TFP的影响路径不同于第一、第二产业,需求冲击对三次产业TFP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加大对第一产业的科技扶持力度,提高效率,取消对部分行业的政策保护色彩以及扩大内需,对提高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阐释流通产业规模、基础、效益和成长与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关系,构建了基于以上四个维度的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流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各市州的流通产业竞争力的非均衡特征明显,进而提出提高湖南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展旅游新业态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和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和方向,是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的业态创新。但是国内旅游新业态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强。基于CNKI对旅游新业态的文献检索。对旅游新业态的概念、内涵、产生机制、发展模式等进行总结,剖析了新的旅游业态的发展趋势;并在最后指出未来该领域应围绕制定新兴(型)旅游业态的标准、重视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创新旅游营销学研究、注重效益产出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旅游饭店行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云南省旅游饭店业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走过了由简单的规模扩张向专业化深化发展的历程。近年来,饭店业经营逐步进入市场化轨道,但受经营观念、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旅游饭店行业仍然滞后于全国饭店业的发展水平。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竞争和服务规则的需求,云南旅游饭店行业必然要在经营管理、服务方式、结构布局等方面做出新的调整。从结构、资产、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和客源市场等对云南旅游饭店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找出差距,提出若干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