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回顾了企业规模和企业产出间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指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继而从衡量企业创新产出的标准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此后,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深入揭示了我国企业规模同其创新产出总量间的正向关系,并用科学的测度方法证实了中小企业在创新效率及部分行业创新产出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企业规模结构与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规模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技术创新,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产业、战略、组织、方式、环境和效率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李冬梅  许彦 《技术经济》2003,22(9):19-20
一、什么是技术创新动力 ?所谓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 ,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生产体系 ,获得更大利润的过程。技术创新动力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技术创新动力是指企业的一种连续的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和技术变化常常影响到一个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技术变化是企业制定竞争性战略的助推器 (波特 ,1985 )。技术变化不仅关系到产业结构的演变而且影响经济的增长。那么是什么引起技术的变化呢 ?大量的理论研究表明 :技术变化与技术创新紧密相联 ,技术创新是技术变化的基础 ,而技术变化是技…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1996-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运用密切值法,对比分析了我国大型和中小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出我国大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强于中小型企业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理论分析表明,创新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二者的关系受企业规模的调节.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财务指标还是市场指标来度量企业绩效,创新都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然而,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小企业中,在大企业里,创新与企业绩效不存在统计上显著的关系.稳健性检验表明这些结论不受样本选择的影响.原因可能在于,大企业的创新效率以及利用创新成果的效率和意愿都较低.  相似文献   

6.
对186家企业问卷数据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寻3种类型动态能力和企业规模等因素对双元创新的组合效应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分别存在两种等效路径支撑中国企业实现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吸收能力作为核心条件存在,联合不同水平的机会识别、资源拼凑和企业规模,大大提高企业实现双元创新的可能性;此外,资源拼凑兼具探索性和利用性双重特征,联合机会识别促进双元创新,其中,资源丰裕的大规模企业更具优势。采用QCA构型研究方法,推动了企业创新行为选择的因果逻辑性研究,从单维视角向多维交互的整体视角转变,明确了各种类型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能力间的依赖/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7.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都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绩效的重要手段。以5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只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只对企业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互补关系,二者的交互对企业绩效(营业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对于企业特别是类似于在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绩效的贡献是不同的,只有综合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并形成互补关系,确保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完全成功,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8.
9.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方法对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辅助和支持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提出技术创新方法体系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技术创新方法辅助创新体系的概念、组成和主要内容,以及技术创新方法辅助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及其分工;最后提出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方法辅助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航空行业和航空产品的特点,新形势下我国航空工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必要性;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创新的技术和应用前景,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航空企业计算机辅助创新的推广应用模式,并探讨了这一模式下的航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产品与工艺创新、创新知识管理的解决方案,为实现航空工业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正负效应,提出了不同规模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和风险收益决策原理,实证归纳了产品创新中的规模效果递减性和过程创新的规模效果递增性。利用技术创新的规模效果原理,设计了技术创新的合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8,(1)
文章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库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企业规模、所有制对中国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与R&D投入的比值衡量企业创新效率,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的创新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更低,并且这种相对劣势伴随企业规模变大而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石盛林  薛锦 《技术经济》2011,(4):32-35,85
以272家江苏省民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企业的竞争战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企业进行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倾向均不明显,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倾向于进行产品创新,实施混合战略的企业进行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倾向都明显,且实施强度显著高于实施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总体来看,所有企业的工艺创新强度都要高于其产品创新强度,产品创新强度整体偏低,这意味着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应放在产品创新上。  相似文献   

14.
在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进行大规模问卷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企业的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行业等角度,以行为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表明: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中排在前两位的均为人才、能力,已经不再是资金问题,而是知识问题——缺乏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这为破解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找到了关键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创新的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创新作为一种群智性创新模式,其社会性与开放性、低成本与高效率、边界模糊与价值多元等特征为解决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基础薄弱、国际贸易垄断等问题提供了新路径。在分析企业内部云要素、外部云参与主体与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间关系的基础上,引入云创新理念构建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并利用低碳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内外部云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内部云及外部云要素均对提升企业低碳研发能力、创新资源投入有积极作用,其中内部云要素的影响程度较之外部云更为明显;而在外部云要素中,区域低碳创新环境、金融环境的影响效果优于政府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6.
17.
创新驱动是企业实施创新行为的源头,而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创新系统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它们之间的良性配合将影响企业盈利和持续发展。以耦合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述二者耦合作用机制。构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关联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提出此创新系统的耦合阶段评价标准,为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借鉴,为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寻找途径。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创新均具有经济增长效应,三者具有内在逻辑性与辩证关系。技术创新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并对制度创新提出需求,为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基础;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提供条件,推动生产函数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技术创新通过制度创新进行扩散,进而扩展为产业创新;产业创新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更高的基础条件,从而促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吴翠花  于江鹏  张小丽 《技术经济》2011,30(3):14-18,29
考察了联盟网络企业中创新资源的维度,分析了不同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路径;在对330家联盟网络企业的创新资源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有效调查数据验证了联盟网络企业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有形创新资源和无形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金融发展的倒U型增长效应与最优金融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其作用是非线性的。由于金融发展是有成本的,当金融过度发展时,其机会成本将大于潜在的收益,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因此,经济中存在最优的金融发展规模。本文用金融部门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作为度量金融发展的指标,为避免内生性偏误,实证研究采用系统的GMM进行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倒U型。潜在的最优金融规模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