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上证综合指数与美国纽约证交所指数2000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股市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存在单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海丽 《商业科技》2011,(7):152-153
本文利用上证综合指数与美国纽约证交所指数2000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股市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存在单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冯瑞 《中国市场》2008,(39):44-45
从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一路高歌猛进,走出了长达5年的熊市。国内投资者涌入股市,股市的指数、市场总值、交易量、换手率等都在短期内连创新高,掀起了一轮股市狂潮。2007年,中国股市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想象力,几乎所有的纪录都被改写。不断被刷新的是指数的高点和成交的水平,璀璨夺目而又惊心动魄。人们不由得要问:中国股市怎么了?这轮行情的出现正常吗?未来股市的走向又如何呢?本文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对前阶段的中国股市做了一个总体回顾,并且逐一对引起股市变化的因素做了深入阐述和探讨,对未来中国股市走向及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18年多的运行,以上证综合指数为例,股市可分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资本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需要在新的坐标系中,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股市。抛开每天涨涨跌跌的指数,我们有十大理由来做多中国股市,来谋求长期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GARCH模型根据最大似然函数和AIC原则选择最优估计模型,来研究中国股市的杠杆效应。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其中沪深3 00指数的杠杆效应最小。然后我们以沪深300指数的推出为分界点,以最优估计模型研究前后两段时间的沪深股市的杠杆效应。我们发现沪深300指数推出后,沪深股市的杠杆效应都变弱了。  相似文献   

7.
2008年股市可能走不出2007年行情,市场的震荡性会比较明显,特别是2008年国内及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改变2007年的中国股市,是世界股市发展史上的创造者。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中国股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奇迹。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股民成为《亚洲周刊》2007年年度风云人物关键所在。中国股民一年内由7800万户跃升至1.3亿户,参与一年内指数最高上涨1.28倍的中国  相似文献   

8.
王严勤 《商》2014,(22):181-181
中国股市在度过了2008年的黄金期之后,经历了长达6年之久的低迷时期,沪深两市指数长期在低位运行,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开始逐步由片面追求总量增长向整体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而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的中国股市,其自身发展轨迹亦将经济“晴雨表”的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整体看来,中国股市在6年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不断的震荡调整的态势,股市回暖离我们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在笔者看来,中国股市回暖依旧受几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但在2014年上半年实现了小阳春的发展后,按照股市7年周期发展理论推算,中国股市回暖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相似文献   

9.
罗萍 《商业时代》2007,(14):81-81,104
本文首先对资本市场用标准差、β系数、H指数来衡量风险的方法做了比较,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显示:H指数衡量我国股市风险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赵奥林  王威 《商场现代化》2012,(25):185-186
以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指标,应用GARCH模型对沪深300指数收益波动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其两者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得到,我国股市收益存在ARCH效应,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由显著影响,且两者互为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黄进 《大经贸》2001,(9):24-27
中国(内地)股市重新创建以来,对国内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一个做经济工作的人,自然也对股市比较关注,因为股市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但中国(内地)股市的指数的涨跌,似乎与经济状况的好坏并无太大的关联,或者说,看不到直接的关联。在我的印象中,中国(内地)股市似乎不受真实的经济状况的影响。否则,ST 板块股价有什么理由上涨?所以,很多业内人士甚至专家、实战高手,到最后都要摇头,说对中国(内地)股市实在看不懂。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理性思维把他们自己给弄糊涂了。尤其是一些实战高手,原来并无什么理性,只知道怎么能赚钱就怎么做,结果赚了钱后开始玩点理性,想把股市弄明白,按成熟规范的股市模式去理解当前中国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20个月里,中国股市几乎是一路单边上扬,特别是2006年,上证指数飙升了130%,勇夺全球主流资本市场涨幅第一桂冠。虽然指数上扬主要由于权重股的推动,股市中也有赚指数不赚钱之说,但是2006年股民中收益翻番的比比皆是,股民们总体上扬眉吐气,  相似文献   

13.
基于EGARCH模型的中国股市周内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浏  李南 《消费导刊》2009,(2):80-81
随着中国股市的不断发展壮大,股市收益率的波动性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中国沪深股市为研究对象,在虚拟变量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指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EGARCH)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其是否存在周内效应。选取的数据包括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份指数、巨潮40指数和巨潮小盘指数。研究表明沪深股市均表现出显著的周一效应,对于不同规模的公司,研究发现小市值公司的周一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上海股市指数作为市场有效性检验的指标性数据,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上海股市前后划断的时点,通过游程检验对上海股市股权分置前后的市场弱式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并最终得出上海股市有效性并未显著变化的结论,从而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并不是市场有效性的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欧美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利用相关数据,对中国股市与欧美股市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之间的联动性。研究表明,在两次危机期间,中国股市与欧美股市的相关性在逐步加强,中国股市的开盘价比收盘价更易受到欧美股市的冲击,且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冲击远远大于德国股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股市波动规律.首先,文章通过GARCH模型研究发现,中国股市的GARCH效应明显,上证指数的模型中GARCH项为0.935126,深成指数模型中GARCH项为0.93546,两个GARCH均超过了0.9,这表明中国股市波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此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股市波动对新增开户数和成交量都有正向反应,但反应效果不明显.而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股市波动自身的冲击是其第一位的方差来源,再次说明了中国股市波动的持续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上证综合指数2002—2010年、深证100成分股指数2003—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随机占优理论对中国股市节日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央行货币政策的股市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央行频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但这些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出现了与以往相悖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采用股价指数、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房价指数和股市成交金额作为相应的代表变量,在建立线性模型和对数模型的基础上,又建立了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物理学概念"共振性"界定为股市间收益率波动的关联性,以2007-2013年的股指日收盘价为数据基础,运用DCC-MGARCH模型具体量化中国与香港、日本、印度、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这10个国家和地区股市的共振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国内外股市间存在显著的时变动态共振关系;沪深300指数与香港恒生指数的波动相关性最高,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波动相关性最低;总体上中国与世界股市的共振性水平较低。我国在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时应加强金融监管,警惕金融风险,以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因素紧密相关,通过研究对股票市场有重大影响的宏观经济因素,对实现市场的合理配置以及股市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上证综合指数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影响股市波动的因素有货币供应量M1,成交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