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inefficient herd behavior of Japa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domestic loan market affected the real economy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75 and 1999. By using Japanese loan data, arranged by geographical area, we show that loans stemming from inefficient herd behavior of Japa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ended to have destabilizing effects on the GDP and land prices in the following years, while ordinary loans of tho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d a more positive impact.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real economy in the 1990s may have been attributable partly to the inefficient herd behavior in the Japanese loan marke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economic bubble in the late 1980s.  相似文献   

2.
Previous literature supports the view that financial inclusion leads to economic growth and helps alleviate poverty; however,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financial inclusion increases bank profitability. Using a sample of 122 Japanese banks from 2004 to 2018, we investigate this question. We find that financial inclusion is important even in a developed economy; branch contraction reduces the profitability of Japanese banks, although the numbers of loan accounts and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s (ATMs) do not affect bank profitability. Among bank-specific variables, cost management,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nd bank size are the key drivers of profitability.  相似文献   

3.
日本反垄断法中没有行政垄断的定义,但确有行政机关利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日本的经济规制及其统制型经济模式是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日本行政限制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行政指导的卡特尔和行政参与的串通招标投标行为。日本采用禁止私人垄断法和行政法路径对行政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规制。日本采取行政、民事、刑事责任立法来规制行政限制竞争行为。我国应坚持行政垄断规制专门立法的特设制度,借鉴日本规制行政垄断的经验,并加大对行政垄断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在表象上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但是,中国内需的增长潜力远大于日本,资产价格并没有严重脱离实体经济;中国对日本宏观调控出现的失误,可以引以为戒;中国的商业银行始终对资本市场保持高度警惕;中国的海外扩张具有投资性和稳健性。由此,中国出现类似于日本的泡沫经济全面膨胀和崩溃的可能性很小。中国应当坚持走依靠内需拉动经济的道路,提高经济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产业,为过剩资金开辟投资渠道,高度重视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风险,继续坚持渐进的金融改革路径,审慎、稳健、前瞻地实施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This is a case study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ly standardized accounting to a nation where standardized accounting was hitherto only loosely practised under domestic conditions. Soon after World War II, a growing interest in socio-economic management, rather than microeconomic or corporate financing, accelera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accounting in Japan. In order to make unintelligible delineations of the economy and its constituent firms comprehensible, official and governable, both national and corporate accounting came to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as a formal mode of economic data and management. The actors were the officials of the Allied Powers, economic statisticians and academic accountants; whose motives, political manoeuvres and consequences are here re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rimary archives of, and interviews with, those who were directly involved in this revolution. The revolution directed new courses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and firm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al habits of though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levance of this history to today’s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issues, a few comparative references are also made to the recent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AS/IFRS).  相似文献   

7.
Yujiro Hayashi 《Futures》1972,4(4):350-357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of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conducted a Delphi method forecast survey from June 1970 to April 1971 on Japa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me 4000 researchers and technical experts took par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Japan is likely to experience the next period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uring the later 1980s; Japanese experts tend to be more optimistic than their lay counterparts; subjects with a strong social need, when connected with public sectors of the economy, are likely to experience earlier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and the Japanese have an unusually strong interest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转型从体制转型阶段进入到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应当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而转型进程以及发展战略的转变都内在统一于经济发展的虚拟化进程当中。现代经济发展的虚拟化强化了金融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因而随着中国成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金融转型的成败将对中国向好的市场经济迈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京绥铁路1914年进入内蒙古地区后,对内蒙古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繁荣了绥远的贸易,增强了包头作为西北贸易中心的地位.1926年战乱终止了京绥铁路客货两运与日俱增的局面.日伪时期,京绥铁路被日军占领,承担了“蒙疆”地区物品出入的主要运输任务.京绥铁路对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0.
3·11大地震使日本处于二战以来最为困难时期。地震及次生灾难使金融市场一度陷入恐慌,日本政府及时采取注资及G7联手干预等举措起到了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本文认为灾难的叠加效应将使日本经济复苏步伐受到影响,但全球经济总体不会受到明显影响。随着日本灾后恢复及重建工作的推进,巨额的救助资金无疑会对日本政府带来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海洋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文章对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劳动仍然是当前拉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2)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海洋经济的作用相对较弱;(3)金融发展对海洋经济的支持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通过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间接影响.为此,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构建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龙海明  吴迪 《金融研究》2022,506(8):38-54
本文以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2001-2020年的动态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不同实体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构造金融稳定指数,进一步论证金融稳定对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不同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有所不同。机制检验发现,居民杠杆、企业杠杆和政府杠杆分别通过“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渠道影响经济增长;金融稳定性的提升能够正向调节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上述结论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杠杆调控具有一定政策启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部门杠杆异质性,细化实体杠杆的调控方向,进一步优化杠杆结构,以期实现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双重目标下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依据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选取重庆市1998年到2016年的相关数据,测算重 庆经济动态效率后发现,2002年前的重庆经济动态效率为正值,经济动态有效。但随着投资驱 动政策的逐年实行,经济动态效率数值由正转为负,进入到动态无效阶段,且下降趋势更为明 显。2009年以后,重庆金融业不断完善,金融对经济的影响效应稳步增强,经济的动态效率又 得到了回升,但仍处于无效状态。实证结果表明重庆金融发展规模、金融运行效率对经济动态 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而贷款规模扩大对经济动态效率有负面影响。因此,重庆金融改革应注重 优化金融行业运行结构,降低金融杠杆比例,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以 提高重庆经济动态效率,并实现金融与经济的内涵式增长。  相似文献   

14.
15.
唐遥  陈贞竹  刘柯含 《金融研究》2020,480(6):40-59
2019年底爆发的COVID-19疫情给全球经济的需求和供给带来了冲击,本文分析了历史上若干需求和供给冲击对企业投资和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此次疫情事件的潜在影响以及应对措施。需求冲击方面,我们发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上市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这种负面影响随着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见效而很快减小;危机对全球价值链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欧盟地区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下降,中国和东盟的占比上升。供给冲击方面,2003年的SARS疫情在短期内抑制了疫区上市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但我国迅速有效的防疫措施很快扭转了投资下降势头。相比之下,2011年日本地震的冲击逆转了此前该国制造业增加值长期上升的势头,在中短期内显著降低了日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性。从针对此次疫情的应对措施来看,建议采取提振内需的宏观政策,在行业层面稳定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同时整合优化产能。在国际上我国应坚持对外开放,立足和周边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促进疫情后国际经济治理秩序的改革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04年上半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从全球经济走势来看,世界经济已进入新一轮的稳固增长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以及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复苏普遍有力,国际金融市场在经济复苏的有利影响下也呈总体向好态势,国际经济金融走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化.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当前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仍在高位运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消费增长缓慢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增长速度偏快.本文还在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下半年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走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吉林省1953—2011年为样本区间,对三次产业和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动态进行分析。利用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谷-谷”划分法划分为十轮经济周期,得出在经济繁荣时期,第二产业能够使经济更繁荣;经济萧条时期,第一产业加剧经济的进一步恶化,第三产业能够抑制经济的进一步衰退。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次产业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前后呈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经济会不会陷入日本式后泡沫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一般依赖于资产升值与信用扩张之间的循环。但是,如果这一循环演变成全面而巨大的资产和信用泡沫,泡沫破灭后经济就会面临大调整。在信用货币制和货币扩张政策下,调整会采取经济持续停滞的慢性形式。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以房产市场接替了股市泡沫,最终形成了巨大房产泡沫。美日泡沫在性质上都具有全面性,都涉及房产市场、股票市场与信用市场;在规模上都特别巨大,远超历史记录;基本原因在于金融自由化和货币扩张政策。因此,美国可能将陷入持续停滞或缓慢增长的日本式后泡沫困境。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的新动能。基于2015―2018年腾讯研究院编制的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和A股上市公司匹配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但在本文考察期内,数字经济对企业生产率主要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非农行业和大中型企业,数字经济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管理效率效应四个间接途径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本文结论为推进"新基建"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对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了解和借鉴国外的经验,从中探索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东西。韩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从“政府主导型”过渡到“民间主导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对韩国的经济增长经验,即主要对推进自由化政策、科技立国的政策和产业结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