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军 《英才》2006,(8):20-20
凯雷收购徐工一案,目前已成了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标志性案例,其发展和结果,有着很强的政策风向标的意味。它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公司并购的市场范畴,凸显出海外投资者在中国面临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每年都在递增,并购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据统计,2000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额不到10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已经飙升到了256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1999年。孙雨田大学毕业后,做了两年多的网站开发工程师.是地地道道的“码农”,之后出于对大学二手书的热爱,开始了很新潮的创业生涯。2002年,孙雨田仅仅用了国庆七天的时间。便完成了孔夫子旧书网(以下简称“孔网”)基础搭建工作。充当起了大学旧书的“网上倒爷”。在经营了几个月网站之后,孙雨田意外发现,旧书市场原来这么广阔...  相似文献   

4.
应当承认,全球金融危机确实给中资企业大手笔海外并购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似乎“过了这一村就没有下一店”。然而,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海外企业在解决了燃眉之急,渡过难关之后,显然是要“过了这一村再说下一店”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要收购全世界,饕餮盛宴正在上演,说客顾问能不忙碌吗?这是一个略显神秘又神通广大的中西交易撮合人。他左手戴名贵手表,右手戴佛珠,既喜欢听西方古典音乐,也喜欢听黑人饶舌RAP。他最早并购整合了海螺水泥,也曾经卷入过宗庆后与达能的事件。他最新的力作是帮助民营企业家周天宝收购了美国德尔福旗下的制动和悬挂业务,以及通用汽车手中有104年历史的汽车零部件公司Nexteer。  相似文献   

6.
天堂?地狱?中国金融企业海外并购的未知迷局随着花旗、大摩、美林等华尔街著名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引爆的数十、上百亿美元资产减记和股价缩水,近一年来,一批中因金融企业踏上了海外投资之路。在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大潮消退之后,中国的金融家们首次集体登上国际化舞台。  相似文献   

7.
从2005年8月2日中海油宣布退出收购优尼科到10月27日中石油宣布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短短两个多月内我国跨国并购舞台接连上演两场“大片”。尤其是当中石油顺利完成总值高达41.8亿美元的中国企业最大海外收购时,这其中确实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味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目标明确,准备充分 号称“捡破烂能手”的印度米塔尔集团,其“下手”的对象经常是别人不屑一顾盯垃圾企业”。该公司收购的要诀是,首先看“目标”有没有本公司不具备的资源,其次看“目标”的短处是否能以本公司的长处进行弥补,最后衡量做到这一切的成本是否超出自己的可接受范围。通用汽车曾试图兜售悍马品牌给塔塔集团却被拒绝,因为塔塔集团在调研中发现,悍马品牌不仅和高油耗、大噪音密切联系,还一直以“美国爱国车”为促销卖点,并购后很难消化。  相似文献   

9.
这一桩中国与欧洲的混搭生意里,中国人想要的是技术、品牌与渠道。而欧洲人低下高傲的头,为的是叩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到欧洲去,在欧洲的危急时刻。2012年1月31日,三一重工公告其控股子公司收购世界混凝土工程机械第一品牌普茨迈斯特公司;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与市场》2006,(12):82-82
目前国内的并购市场有三种类型: 1.中国企业的境外收购。比如中海油的海外收购。 2.外商企业在中国的收购。 3.国内并购。 2005年到2006年8月份的公布数据显示,并购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2006年前8个月,三种类型的并购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徐建凤 《英才》2011,(1):54-55
中国的海外并购趋势在今后几年还将持续,但同时面临来自技术,政治、法律、劳工、文化和运营等各个细节方面的风险。又是一年12月,然而2010年却不同往年,这是中国油气企业斩获颇丰的一个月。12月10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布,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签署确定性协议,以24.5亿美元收购西方石油公司阿根廷子公司100%的股份及其关联公司。无独有偶,12月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半年中,我们从若干报道可见,在这一极其特殊的经济时机,中国企业对外扩展、并购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对于这一现象,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提出了或反对或支持的建议。事实上,并购时机是否成熟,跟市场是否已经探底有关,更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贺大卓 《英才》2009,(11):29-29
在进军海外的过程中,中国国有企业所犯的最大错误可能是目标暴露的太早,而且方式过于直白。  相似文献   

14.
徐珊 《中国企业家》2011,(18):64-65
对于很多试图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市场扩张的中国企业而言,2008是一个交织着兴奋和沮丧的年份。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资产价格下跌,难得一见的"抄底"机会凸现在中国企业面前。但是如果这一年你真的是为抄底而出手一那你只能认赔,因为2008年不是底。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私募基金是调控下开发商融资困局的产物,也是社会资本分享房地产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一不小心,苏鑫和他的高和投资就创造了国内几项房地产基金的纪录。作为国内第一支投资于商办物业的房地产私募基金,高和投资的周转速度惊人。2010年初,高和成功募资l亿元之后,4月底以2.5万元/平米的价格,整体收购北京东二环使馆区琨莎中心二期写字楼和底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正准备收购的悍马,当初曾被印度企业拒绝。一迎一拒,显出中印企业在海外收购时的取向是多么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文风 《东方企业家》2009,(12):32-32
习惯了低成本方式的中国汽车企业,一方面希望将被收购方的先进技术引进中国,以提升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希望购买生产线运回中国,在中国生产,然后返销至国外。而这两个诉求恰恰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难题,即如何对技术资产进行有效的转移。此外,  相似文献   

18.
三一重工并购德国“大象”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张海外投资建厂到闪电收购德国"大象",三一重工的海外战略转向,迎来一片喝彩。《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之!数度对外宣称"自主发展、不搞并购"的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1月21日,联手中信产业基金,共同收购世界混凝土机  相似文献   

19.
朱雪尘  梁海松 《英才》2013,(1):32-38
当诸多中国公司失陷澳大利亚的时候,中国五矿安然无恙;在Equinox并购中出现搅局者时,中国五矿急流勇退;钢铁大跃进的狂潮中,中国五矿选择逃顶;提前布局钨和稀土产业链,怎样的产业逻辑让中国五矿抢占先机?一次成功的并购不一定能够造就一家企业,一次失败的并购却会令企业深陷泥沼难以翻身。一个节点上,难以论输赢。2011年4月,全球最大黄金生产商巴里克凭借财大气粗击败中国五矿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五矿),以73  相似文献   

20.
郑景昕 《英才》2010,(5):62-63
与一些国内企业试图通过收购海外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想法不同.新杰克收购拓卡奔马看重的则是裁床机在中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