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反贫因是困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更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而又必须加以解决的跨世纪的课题。在21世纪,中国城镇贫因问题的治理究竟难在哪里?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探讨上,还是在实践探索操作中,我们至今仍缺乏全面、系统、准确的总结、概括,从而势必影响我国扶贫政坚的具体政策操作及效果。鉴于中国目前城镇贫困问题的现实国情及其变化趋势,我们认为,在21世纪,中国的城镇贫困必须重点解决八大难点,并理采取八个方面的对策。由于中国目前的城镇贫困人口以下岗或失业的贫困职工群体为主体,故本以贫困职工群体或失业型贫困为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与产品、劳务供给相比,就业供给是第一供给,而产品、劳务供给则是第二供给。在中国目前的城镇贫困人口中,职工失业型贫困已成为主体。中国的城镇反贫困,除抓好城镇贫困群体的生活保障外,重视就业供给的治理,即第一供给的优化是中国城镇反贫困的基点选择。  相似文献   

3.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而反贫困始终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主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反贫困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贫困问题仍然是困扰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中国贫困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镇贫困化日益严重。 同农村贫困不同的是,城市贫困人口集中,贫富差距对比明显,群体被剥夺感强烈,因此,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更为多种复杂,稍有不慎,就会矛盾激化,进而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导致社会不稳定,进行城镇贫困和反贫困研究,实施有效的社会救助举措和城镇反贫困战略,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贫困的变化趋势和模式:1988—2002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中国城镇绝对贫困的变化趋势。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不论把绝对贫困线确定在哪里,在该时期内中国城镇贫困都在显著减少。1988—1995年,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但此后基本保持稳定。分析收入和贫困决定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显示,教育、性别和中共党员等特征扩大了收入差异。来自政府反贫困措施的生活困难救助对减少城镇贫困影响很小。城镇贫困的缓解几乎完全归因于经济增长而非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5.
城市"低保"对象就业决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艳春 《经济论坛》2005,(24):51-5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低保”人群的贫困问题更加凸显,城镇贫困居民生活处境可能更加困难,贫困群体的数量也有增大的趋势。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贫困群体最低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例如长期福利依赖和隐性就业问题等,已成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难以解决的主要矛盾。为了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完善,维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研究城市“低保”制度与低保对象就业决策的关系,以防止长期依赖和社会排斥,提高“低保”对象的就业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中国城镇贫困的背景出发,从宏观、微观、中现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的原因,并从宏观、微观及中现的角度提出解决中国城镇贫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我国城镇贫困的特征,同时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界定城镇贫困和分析其成因,认为城镇贫困是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市场自由竞争机制不够健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贫困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方黎明  乔东平 《财经研究》2012,(11):103-113
文章基于对河北省霸州市、湖北省赤壁市和重庆市合川区三个县级行政区域城镇贫困居民的抽样调查,考察了城镇医疗保障制度降低贫困居民就医经济负担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但由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实际报销比例偏低、贫困居民对医疗费用的承担能力有限以及大量贫困居民存在灾难性医疗支出,他们的就医经济负担仍然较重;在住院治疗中,降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简化报销程序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城镇贫困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中国的贫困形势之一是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共存,因此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之贫困原因、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系统比较,并对当前我国反贫困政策提出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根源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富分化现象日渐严重,贫困群体出现了代际传递趋势,在广大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尤为明显,已成为中国21世纪反贫困的新目标.造成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极为复杂,重点从环境性因素、制度性因素、文化性因素、贫困家庭与贫困者个人等方面深入揭示了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贫困主体转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城市贫困人口主要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抚养人的“三无对象”和一些政府规定的特殊救济对象。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主体主要是下岗、失业、减收人员及其家庭,城镇外来打工者以及老、弱、病、残、孤、寡的城镇脆弱者三大群体。构成和规模范围都显著扩大。2.贫困人口加速增长,贫困面扩大。据民政部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每年由政府定期定量救济的城市贫困人员一般在60-80万人之间,90年代初,全国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包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老年农民贫困治理的百年征程,昭示了100年来我国老年农民生存境遇持续改善和乡村美好生活不断书写的奋进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老年农民贫困治理体系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进过程,老年农民贫困群体的生活质量因之获得显著改善。后脱贫时代,老年农民群体的贫困问题也在相对贫困的语境下逐步由经济贫困转变为多维贫困情形,同时老年农民群体的自身特征及其发展脆弱性,决定了这一群体具备极高的“再返贫”可能性。亟待构筑老年农民贫困治理多维支撑体系,有效阻断老年农民群体返贫路径,助力这一群体的贫困治理机制从单维绝对贫困治理向多维相对贫困治理进行转换,有效实现后脱贫时代老年农民贫困治理的路径转向、基准调适与规则重建。面向第二个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老年农民贫困治理必将继续谱写乡村美好生活的全新图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扶贫工作重点已进入新阶段,从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从解决收入贫困向解决多维贫困转变,从重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向统筹城乡扶贫转变。能源是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能有效反映福利水平。了解我国城镇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准确测度能源贫困水平与分布,有助于为今后扶贫工作提供资料基础和科学管理依据。本文构建消费者能源消费决策分析框架,并运用第一次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数据,考察居民收入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国城镇家庭能源贫困状况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居民收入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S型非线性关系,能源价格、家庭特征、地域特征等因素在能源消费决策中都发挥重要影响。我国城镇家庭相对能源贫困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能源可支付性问题。能源贫困率在20%左右,其中电力贫困程度更为严重,超过25%。家庭收入增长、户主受教育程度提高、城市电力基础设施的普及、城市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会显著降低城镇家庭陷入能源贫困的可能性,而电力价格上涨会显著增加城镇家庭陷入能源贫困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黄桦 《经济问题》2008,(4):49-5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城市贫困群体逐渐成为一个特定的阶层.如何缓解贫困群体的贫困状况,将其重新组织到新的社会经济结构中,不仅关系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影响到未来社会的结构形态.在对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贫困群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但因灾返贫问题仍值得充分重视.由于贫困具有自我强化机制,仅依靠自身较易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而政府干预不仅有利于快速恢复因灾返贫群体的生产能力和生活秩序,帮助其实现跨区域合理流动,而且会强化因灾返贫群体的心理激励,重构因灾返贫群体社会网络.因灾返贫的政府干预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张楠 《时代经贸》2009,(12):12-13,11
现阶段,城市贫困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严重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城市贫困群体问题,促进和保障贫困群体的就业、生活与福利,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容回避的问题。本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城市反贫困的一些应用对策,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城市贫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城市贫困群体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施作为一个自然实验,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城市贫困群体中女性和男性的劳动供给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贫困群体中女性劳动供给和男性劳动供给的净工资弹性分别为3.22和1.94;就业扶持政策使贫困群体中女性劳动供给和男性劳动供给分别增加了106.47%和57.33%;贫困群体劳动供给的增加主要是由就业率上升而非工作时间增加引起的。因此,通过就业扶持政策可以有效地增加贫困人口的劳动供给,提高贫困人口收入,达到有效削减贫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居民贫困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城镇贫困人口还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何消除城市居民中的贫困人口,本文分析了产生城镇居民贫困的宏观状况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城镇贫困的议八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政府间的博弈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对贫困群体进行社会救助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救助对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救助对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的利益目标各不相同。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政府间博弈问题,以期为我国政府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贫困问题是个世界性课题,反贫困也一直是各国政府的主要公共政策。文章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社会制度公正性、贫困的恶性循环等方面对城镇贫困现象引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