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09,(22):47-47
夸奖 5岁的妞妞让爸爸老郑帮她做某事。 老爸:“爸爸很累啦,你夸我两句吧,你夸我两句我就有劲了。”  相似文献   

2.
秦绪华,现任首钢通钢集团通化钢铁二炼钢厂炼钢车间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冶金行业技术能手。当我听到这个名字时,大脑立刻涌出这三个词语来:秦砖汉瓦、思绪万千、爱我中华。出于对文字的敏感,我走近了他。当我听到了他的那一声声谦和、真诚、实在的表述,当我听到他的领导,他身边的同志一句句生情、动  相似文献   

3.
员工心语     
微笑服务,是我工作中的第一准则。——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优秀营业员卢秀岩 哥儿们戏称我是诗人,我算啥诗人,只不过高兴时来几句顺口溜罢了。现在哥儿们又来兴致了,就写两句:春风吹绿2000年/百业兴旺花正艳/国企改革势头猛/人欢机鸣日日新。见笑见笑。——中国一汽集团员工曲子伟  相似文献   

4.
"我选择,我喜欢",当年孔令辉的一句广告语让世人牢牢记住了安踏.  相似文献   

5.
那日我出差,打点行装时,与你拌了几句嘴。是因为我说下去审计是干大事业而且说得郑重其事还下意识地一昂头,你说女人就爱夸张做点小事也大呼小叫地把“事业”这个词搬出来吓唬人,我哪肯居下风,理论几句,就这么拌了嘴。我睹气拎起提包去撵小公共,你跟下楼塞给我一件长袖衫说下雨时穿,我接过衬衫口里却气急败坏地说去你的!你献殷勤我也不希罕!  相似文献   

6.
见刘难     
萧三匝 《中国企业家》2012,(19):106-110,13
一直喜欢刘震云。几年前,《一句顶一万句》出版后,我带着见习记者去采他,仿佛也不难。跟他聊了3个多小时,畅快!那之前,同事刚采过阎迮科。我感觉这两人风格截然两样:阎连科是个儒家,刘震云是个道家,从容、冲淡、通透。  相似文献   

7.
王晓 《成功之路》2012,(9):38-38
“您呵是王老帅?”导游小肖猛然问我这句,我愣住了,没人叫我上老师已经许多年。8年前,我一直从事中小学教育,做过教师、校长,  相似文献   

8.
看了影片《焦裕禄》,使我想起了部队生活的往事。那时我所在部队就驻扎在焦裕禄同志长眠的沙丘附近。耳濡目染,兰考人民对焦裕禄同志的强烈感情深深打动了我。那里的干部群众言谈中提到焦裕禄,皆声泪俱下,但却没有一个称“焦书记”的,全都是清一色的亲切称呼:“老焦”。一句“老焦”,倾注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干部的信任和爱戴;一句“老焦”,极大地缩短了干群间的距离;一句“老焦”,反映了身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同志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一家亲情。  相似文献   

9.
杨光 《中外管理》2005,(10):32-32
《汉武大帝》给我留下了两句印象深刻的台词。一句是壮年刘彻豪气冲天的“寇可往,吾亦可往!”另一句,则是晚年刘彻甩向太子背影的“子不类父!”两句话均掷地有声,但是前一句成就了汉武帝横扫匈奴的不朽大业;而后一句,却导致了一出父逼子反、骨肉相残的皇室悲剧。前者豪迈,而后者凄凉……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是一位会计。小时候,看到父亲用那台新买的计算器加加减减时我觉得很神气,当时我就对父亲说,将来我也要用计算器算账,我也要做会计。儿时的一句平常话没想到在随后的  相似文献   

11.
合格絮语     
武端 《大众标准化》2009,(12):35-36
产品的质量合格与否,总会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政府官员或黎民百姓,莫不如是。我曾经可以算是个质量工作者,关于“合格”,东一句,西一句,写了如下的话。  相似文献   

12.
娄杨 《政策与管理》2008,(12):12-13
前几天妈妈给我打电话.一句问话,让轻松的谈话严肃起来。  相似文献   

13.
潘采夫 《经营者》2011,(8):142-143
在这本小书的扉页上,我写了一句“献给我的父亲李玉玺”,把第一本书献给父亲,是我出这本书的动力所在,不过,献词原来不是这样写的,写的是“献给我的父亲—中国最好的小学校长”。  相似文献   

14.
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熟悉费翔歌咏游子归国后的一句歌词:"回来却是空空的行囊".那时的我还没有出国的感性认识,但是这句歌词却牢牢记得,与自己那些"一无所有"、"落叶归根"等认知混合在一起,留存在自己记忆中的一角,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以后自己出国两次,说也怪,怎么也找不到这种"空空行囊"的感觉,我估计是自己达不到那种境界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崔健早期有一首非常切中时代肯綮的摇滚,其中的两句歌词是这样的:“过去我幻想的未来可不是现在,现在才似乎清楚什么是未来。”可是整首摇滚从头到尾,崔健也一直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是未来。不过从他反复吼唱的这样两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中,我们还是可以大致揣测到崔健本人对于未来的一些感知:  相似文献   

16.
罗声 《英才》2009,(3):28-29
华人有句俗话叫“拿得起放得下”。我不是为寻找离开的借口而回顾过去的人。  相似文献   

17.
1963年,我10岁时,父亲带我回乡下过元宵节。在路上,父亲对我说:“在我们乡里有句俗话:月半大过年。正月十五比过年还热闹。”  相似文献   

18.
与你无关吗?     
社会上曾流行一句话:“与你无关。”这是我不喜欢的一句话,是一句粗鲁、冷漠的话。也许有些夸大,但我还是要说,世上所有的人可能都与你有  相似文献   

19.
居住的诗意     
韦泱 《上海房地》2007,(1):63-63
让人们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的这句名言,在上海找到了知音,以至大行其道。不是吗?它成了一句时髦的流行语,成了不少房产商的广告语。而我觉得,令人最难捉摸的,正是这“诗意”二字,这实在有点玄乎。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说不清。老海的这句名言,似乎更像一句朦胧诗,终让人觉得,雾里看花虚无缥缈。讲实际的上海人,从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兴趣资本     
不会写诗的小鲜肉不是好球员,张继科在微博里写了一首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这飘忽的途程/是个美丽的梦.”细品,前两句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后两句是林徽因的《莲灯》.文友要“粉撕”,我说千万别,人家360度无公害,兴趣而已.张继科把球拍玩成了职业化的志趣:“穿越大半个地球/倚着你呼吸/枕着你睡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