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公共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予以客观评价,是实现政府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必然要求。本文总结了中国学者对于公共投资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效果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进行比较,希望从中得出一些测算我国公共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效果的普遍结论,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公共投资手段,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在证券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股市与消费、投资乃至整个经济的关联性日益增强,股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擎。1997年下半年以来,面对消费需求不旺,经济增长趋缓的现实,国内不少学者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借用股市繁荣的财富效应来刺激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主张。笔者认为,经过10年多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对国企改革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股市而言,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国股市功能的完全发挥尚有待时日。因此,在当前经济未告别通货紧缩的背景下,探讨中国股市是否具有财富效应,中国股市能否以及怎样刺激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1)在1978—2002年的长周期样本中,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2)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中国资本—劳动比和TFP的提高,进而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影响逐步消失;(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时变特征"源于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和增长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利用全国26个省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视角,应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考察现阶段中国财政支农与劳动力流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及其分组差异,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为新时代揭示农业经济增长驱动性因素提供可靠依据。研究发现,从全国看,财政支农与劳动力流转对农业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向影响;从分区看,劳动力流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显著,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显著。因而,从财政支农与劳动力流转两方面,针对不同农业劳动力生产率区域,提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社会全面进步、城乡和谐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的过程,也是从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了持续稳健地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因素,并基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逐步建立回归模型,测度不同经济因素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力度,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当前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的假设,减弱它对经济增长的解释。资本流动中证券化和中介化的安排,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解释。尤其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改革困难的解决,急需证券化的资本流动来推动,它在目前的中国资本形成和市场化产权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证券化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完善中国证券市场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三次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3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逐步降低再重新提高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这一发展过程的分析,指出提高经济效率、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围绕扩大内需实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比较现实和正确的。在高投资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和增长时期。现在的问题是投资偏热,而消费偏冷,经济增长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要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地均衡运行,应该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更多地依靠消费而不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经济视角》2011,(4):4-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同时,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努力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了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中国经济增加的核心因素,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大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存在“波特假说”;自主创新推动了技术进步,最终促进了经济增长;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仍然是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此,提出了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鼓励“草根创新、大众创业”、推动高等教育更大范围的普及、加大资本投入力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RCEP作为全球现有经济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自2022年1月1日生效实施以来,其经济效应备受关注。一年来,RCEP区域整体贸易投资快速增长,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经济增长红利初步释放,助力区域经贸合作,成为多重危机下带动全球贸易投资增长的新力量。中国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RCEP落地实施,RCEP为中国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RCEP成员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对拉动RCEP区域贸易投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客观而言,RCEP生效实施仅一年多,对区域贸易投资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仍有进一步增长空间,对此需客观评估和看待。随着RCEP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成员国应高质量实施RCEP,共同打造开放的、现代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网络,推动RCEP升级和扩容,促进RCEP与CPTPP的相互衔接,进一步激发RCEP的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12.
贾峰 《环境经济》2007,(1):101-101
盘点2006年中国社会经济之发展,有那么多数字令我们欢欣:我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对外贸易总量稳居全球第三;经济总量已上升为世界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15%。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发展研究》2006,2(11):63-65
城市化问题是目前经济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城市化也是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试图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对城市化问题进行探讨,从城市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拉动了社会需求等五个方面讨论了城市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能源消费与污染排放双重约束下的中国绿色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万平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2):91-98,127
在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践科学发展的紧迫形势下,在全球经济环境剧烈动荡的背景下,本文沿袭绿色GDP思想,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可持续性问题以及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为此本文构建了中国1995-2006年28个省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基于非参数环境生产前沿模型将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绿色分解,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正在逐年恶化。表现为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能源、环境约束下,要避免走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增长及差距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书敬 《财经科学》2008,(3):108-116
在考虑人力资本要素的基础上,将中固30个省份1990-2005年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分别考察了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后使用绝对收敛方程分析了它们的收敛效应.结果显示,1990-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技术效率为0.8;经济增长的77%是由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3%左右;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地区问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不仅需要要素积累,还需要增强落后区域的技术进步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加深,油价逼近100美元大关,经济陷入明显衰退周期。在迈向2008年的关键时刻,人们关心的是,东亚经济将何去何从?中国能否独善其身?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发布报告认为,东亚近年来的增长模式,有望在2008年得到持续。“2008年,这一地区会有更强的增长动力”。花旗银行发布研究报告,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保持乐观,并对目前中国增长过分依赖投资的问题提出警告:“中国政府过于依赖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问题将越发严重。”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经济增长高峰之后,目前进入第三个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我们原本以为,持续了20年的GDP近10%的年增长时期已经过去,但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和中国逐步壮大的消费市场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GDP较高增长周期。在这一轮经济增长的背后,各类深层次矛盾也进一步发展,尤其以“投资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最为突出,表现为投资规模过大,消费总量不足,出现了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物价上涨影响因素及宏观调控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价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变量,又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物价水平是衡量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晴雨表"。2010年中国经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经在逐步恢复并将不断增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重回上升周期。但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物价增长可能过快、消费增长或将乏力等隐患。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国物价总水平明显上升,己成为中央宏观调控关注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向型企业如何应对“入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冬 《经济问题》2002,(2):38-39
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国际贸易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泉,同样,在过去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的20年过程当中,经济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外向型经济发挥了明显逅 动作用,包括就业的增长,涉外税收的增长,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和国家财富的增长,外向型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如何才能拉动经济增长是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提出了新能源计划,中国提出推动城镇化。学界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的重提熊彼特的理论,主张靠企业家的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有的则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要以城市化作为基本推动力。靠创新还是城镇化?该文通过经济增长动力选择的历史比较,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应选择在创新前提下以新技术、新能源来推动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