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2.
潘口水电站导流洞进口边坡高达224m,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揭露Ⅲ、Ⅳ级结构面上百条。断层密集,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差,对大断面导流洞进口安全极为不利。施工中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周边预裂与预留保护层、手风钻修整相结合,边开挖边支护,及时封闭开挖坡面,以锚筋桩、预应力锚索为主体,立体支护、综合治理等施工技术,确保了开挖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水电站工程导流洞进口边坡垮塌的实际过程,重点分析其垮塌原因。通过现场地质调查,进行工程边坡的块体组合和有限元计算,分析施工过程,初步得出:边坡地质情况复杂,多条断层交汇,岩体完整性差,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卸荷蠕变是客观事实;而冬季低温施工,边坡的系统锚固滞后,在此条件下再进行边坡底部的进口段隧洞的开挖,造成了洞脸上部边坡的进一步变形;而持续集中性强降雨沿岩体结构面入渗,极大地降低了岩体结构面的力学强度,引起了尚未有效支撑的进口隧洞段的塌方,并引发了因失去底部支撑的导流洞进口边坡失稳,发生了连续的自下而上的牵引式垮塌。本工程导流洞进口边坡的垮塌,由一些不利的原因诱发,教训是深刻的,值得吸取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潘口水电站导流洞进口边坡高达224 m,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III、IV级结构面100余条。断层密集,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差,对大断面导流洞进口安全极为不利。施工中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周边预裂,预留保护层,手风钻修整坡面,及时以锚筋桩和预应力锚索支护,确保了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潘口水电站导流洞进口边坡高达224m,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揭露Ⅲ、Ⅳ级结构面上百条。断层密集,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差,对大断面导流洞进口安全极为不利。施工中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周边预裂与预留保护层、手风钻修整相结合,边开挖边支护,及时封闭开挖坡面,以锚筋桩、预应力锚索为主体,立体支扩,综合治理等施工技术,确保了开挖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某水电站导流洞原设计全长121m,后因轴线调整为151.4m,因极其复杂的地质原因,开挖中共造成大小28次塌方,本文主要介绍发生在出口大塌方的处理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在地质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在雨季对水电站导流洞特大型塌方,采取了逐段清渣,分段支护和浇筑塌方段顶部保护层(戴帽)的处理方式,在施工中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改进处理方式,安全、稳妥和高效完成导流洞贯通的目标,为按时截流提供了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9.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2导流洞进口高边坡的开挖地质条件复杂。在L9剪切破碎带发生了几次垮塌,工程建设各方在对其地质特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决定采取混凝土贴坡墙和增设预应力锚索的综合治理措施,同时明确要求在该项处理措施未完成以前,洞口这坡开挖暂停,为确保合同总工期,采用了“先导洞”施工方案,施工期边坡稳定观测表明,先导洞开挖和爆破时的振动未对边坡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采取如上措施,保证了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结合黄金坪水电站导流洞0+112~0+122塌方处理,分析塌方原因、塌方处理原则,介绍了大管棚施工方案在处理大规模塌方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某水电站导流洞出口侧面边坡在开挖期间曾出现量值超过0.5 m的大范围持续变形。为分析并解决该问题,首先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圈定变形范围,了解边坡变形过程及主要特征;综合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极限平衡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边坡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特征,重点分析不同类型支护措施对限制边坡变形、维护边坡稳定的作用机制及效果。结果表明:边坡开挖过程中,如不及时有效支护,表层第四系土层会发生滑移;现有支护手段能维持边坡在正常工况下的稳定,但边坡安全储备不够;现有支护措施里面,存在过量支护,部分已施工锚索及锚筋桩对提高边坡稳定性系数意义不大。建议通过在边坡后缘增加抗滑桩、对潜在滑移体进行固结灌浆、加强疏排地下水等措施,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百色水利枢纽电站进水口边坡地质条件差,结构复杂,是电站引水发电的关键工程。介绍了该边坡稳定性的研究情况,并根据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及竣工以来至今的变形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空间有限元、静动力稳定分析对边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对边坡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新疆北部某水电站的工程概况,通过对坝址及流域洪水、泥沙、径流和冰情等水文,气象条件的分析,提出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导流、截流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格里桥水电站下闸蓄水后不久,实施了引水隧洞充水与放空试验,经历了充水-放空-再充水-再放空-再充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渗压计的实测压力与充放水过程有明显相关性.因厂房后边坡变形较大,浇注灌注桩抗滑,通过灌注桩钢筋计实测应力的变化,判断抗滑效果及边坡稳定性,并对混凝土应力进行简单计算. 相似文献
15.
水电站高边坡稳定性问题是目前我国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研究重点。本文提出以工程地质条件详细调查为基础,宏观地质分析与极限平衡法、数值模拟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层次对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引水洞进口边坡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引水洞进口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人工边坡变形以少量回弹变形为主,变形特征不突出。在分析边坡开挖后可能形成的块体边界条件基础上,提出了人工边坡可能出现的块体失稳模式,以块体稳定性影响因素入手,建立块体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标准,对块体稳定性进行了宏观地质分析,并采用三维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对可能产生的块体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块体开挖后的稳定系数,结果表明,人工边坡可能出现块体多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综合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研究成果,提出人工边坡加固方案建议。研究成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对类似工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导流隧洞出口高边坡岩体上硬下软,因隧洞出口段开挖,导至上斜坡体发生变形。下部软岩被水平挤出。岩体变形与开挖扰动坡脚有关,并使上部岩体在下座过程中分离解体。变形还与降雨密切相关。边坡经过衬砌加固后稳定。边坡变形的自然因素是自然边坡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在施工中被扰动,岩层有向清江临时方向4°~6°的顺向视倾角,灰岩中岩溶化程度很强,以及地表水的下渗促使岩体软化等。人工因素是隧洞出口段的开挖,破坏了边坡的稳定。边坡变形特征是首先在上部岩体产生剪切裂隙带,继续变形后,导致上部岩体分解为分离体,危岩体或产生崩塌。作者在对边坡岩体进行力学分析时,考虑了岩体强度不均,用力隅力矩理论以Ⅴ号块体为便按平面题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隧洞出口段基坑开挖的大小尺寸,不可能导至整个边坡的滑出。文章最后提出今后对自然边坡改造时,应注意采取的必要措施,在开挖中还应遵循自上而下的施工开挖程序。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施工合同管理的定义、特点及要求,对龙滩水电站右岸岸坡和导流洞施工合同管理中施工管理、变更处理、签证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龙滩水电站Ⅱ标施工过程中,因工程量增加幅度大、变更频繁、涉及面广,对施工程序和工艺影响较大,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磋商后签订补充协议,重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定价、按工作日计量等方式进行变更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
有压式引水隧洞放空后,隧洞内外压力变化较大,存在着较大的坍塌风险,对排水过程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对华光潭水电站一级站引水隧洞排空方式进行了介绍,对同类型水电厂引水隧洞排空方案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