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古城是饱含过去时代真实信息的物质载体,是为人们所使用的活着的历史文化遗存。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作为和现代城市联系较为紧密的遗产类型,历史古城的保护、利用难免与其所在区域的人居环境发展产生博弈。以米脂窑洞古城为例,在对古城概况及其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区划、保护规划、环境规划、人口与基础设施规划、展示规划等专项解读了《米脂窑洞古城保护总体规划》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协同所进行的创新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根据历史古城环境的特性和现状,从物质层面的建筑环境、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非物质层面的社会环境对历史古城进行了解构。依据米脂窑洞古城这一具体案例,指出目前历史古城面临着建筑环境混杂、景观环境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和社会环境衰败等严峻挑战。结合米脂窑洞古城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历史古城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既要使大量的普通历史建筑在不断的更新中获得新生,也要有效地维护和保护好区内的原有社会结构,使其人居环境更加优越。扬州市因在古城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成就,成为2006年中国惟一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被誉为扬州模式。其经验启示是:古城保护规划体系的延续与完整,为古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保全古城肌理环境,充分展现文化历史韵味;注重特色文化传承,打造文化博览型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改善人居环境;政府与专家、市民良性互动,形成古城保护的长效机制。扬州的成功,对于中国大中城市处理好发展与人居的关系,具有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期,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传统的"窑洞聚落"逐渐没落。研究采用调研问卷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文献查阅法,收集整理了延安地区窑洞聚落的基础资料,以SPSS和GIS为工具,理清了延安窑洞聚落演变简史,分析归纳了聚落分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立足于村民需求与意愿,从现存窑洞村落、城市住宅建筑、大众文化观念以及现代设计建造等角度提出了延安地区窑洞聚落的现代适应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聚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理想人居环境空间。以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测绘,并借助图示语言对变化多样的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进行客观、科学、深入地解析。经研究得出苗族聚落都建在山上,形成群山环抱的态势;苗族聚落没有明显的边界和内部边界;建筑依山就势,整体呈大集中小分散分布,建筑单体之间的距离相对紧凑且均匀,形成随机而有序的空间结构。这些空间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对促进苗族聚落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加剧改变着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他们也在不断地追求的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这与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本文主要针对沙溪传统民居聚落在保护和更新中,居民对新的生活空间的需求与传统空间之间的矛盾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窑洞是我国黄土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承载着延安丰富的地域文化,传承了红色革命圣地独特的民俗风情。文章剖析了城市变迁背景下延安窑洞的建筑艺术、生态优势、历史文化特色,结合窑洞的发展与保护现状,提出以独特设计与陕北传统窑洞样式为依托、以窑洞民居文化为核心的"革命旧址区+窑洞功能区+窑洞体验区"三区发展模式,以期对延安窑洞文化的未来传承提出可参考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蔡凌  邓毅  姜省 《城市问题》2012,(3):30-34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总结了侗族乡土聚落演进中的聚落空间异化、聚落管理弱化与聚落更新"现代化"等共同趋势,提出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产业变化、农村人口流动以及生活观念转变是影响侗族乡土聚落聚居模式的深层原因。进而通过把保护和发展视角从传统的注重实体和空间的层面扩展到经济和社会层面,建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健全聚落管理、重构聚落空间的乡土聚落保护与发展战略架构,并阐述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刀做笔以木为纸,作品经历千雕万镂方始成形。在古城潮州,李得浓这个名字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代潮州木雕工艺的代名词。30多年来,他学无止境,博采众长,在发扬、继承传统木雕工艺的基础上,注重现代人居环境和审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6):248-249
在云南地域内,滇南民族传统村寨有着独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散布于广袤土地的习俗礼仪、村社结构、建筑聚落等作为民俗生活载体,表现出的环境友好伦理观念不但迥异于都市生活场景,而且与其他地域也截然不同。本文以滇南民族地区为研究视域,对其传统民居在环境友好伦理观念及在自我环境友好伦理观指导下的人居环境营建的布局方法、建构经验、材料运用、构造措施等进行论述,探索其教育过程中的环境伦理表征及其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