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占全国面积60%以上,由于地理、历史、观念以及其他诸多因素,民族地区的发展滞后,大多是以农为主的经济格局,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因此,民族地区也是我国贫困地区的主要聚集地。然而,民族地区大多又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不仅风光秀丽、山川迷人,而且风情神奇、民俗诱人,是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所在。江总书记曾经指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促进全国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多年以来,许多民族地区就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因地制宜,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其中,许多区域就是利用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人而带动了整整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比如,湖南土家族聚居地的“张家界”,四川藏族聚居地的“九寨沟”,贵州布依族苗族聚居地的“黄果树”,云南纳西族聚居地的“丽江”以及云南彝族聚居地的“石林”等等。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的提高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核心。参与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少数民族环保意识,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以云南碧塔海边彝族为例,从民族经济和环保的角度,探讨旅游业与少数民族经济之间的互动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肖雁 《经济论坛》2005,(18):23-27
建立和谐、全面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完成这一任务能着力点在于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地位的转化。20多年的扶贫工作,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93年底的8000万人减少到2003年能29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8.7%下降到3.1%。然而在全国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中,少数民族地区还有257个,占43.4%。从分布上看,国家在西部扶持的205个贫困县中,有126个是少数民族贫困县,占61.5%。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等西部14个省区。这些区域地理环境割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滞后,扶贫攻坚的难度较大。所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面积贫困仍然是我们的脱贫之痛。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对旅游产业影响巨大,在接下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将继续处在疫情常态化的防控中。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将民族地区县级城市定为研究对象,以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研究其在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发展策略,建议政府方面可以通过构建预警机制、编制健康指南、改革调整旅游产业布局、督促相关行业加大旅游服务设施投入、利用自媒体平台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发放“旅游消费券”刺激游客消费机会、引进专业旅游管理人才团队等措施应对疫情和发展旅游;企业方面可以通过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研发特色食品、改善住宿条件以及着重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等措施进行疫情防控和行业自救。  相似文献   

5.
财政转移支付问题是任何一个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这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民生等等重大问题的和谐持续发展。本文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广东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未来发展方向的相关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现存特色康养小镇极少且不具备完整体系,大部分尚处于待开发状态,有其开发和经营的空间,故以其如何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记录国内外现存的典型的特色小镇或康养小镇发展状况文献,知悉建造特色小镇、康养小镇的意义及其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实地走访了较为成熟的浙江省杭州市云栖小镇,研究了处于初创状态的湖南省特色小镇,结合广西和云南特色小镇实例,对贵州省康养小镇的发展给出一定的建议,使其成为新时代推动贵州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7.
莫任珍 《新经济》2014,(11):25-26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制度和政策使我国城乡文化呈现出了明显的二元化特征,特别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文化发展严重失衡。本文试图以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城乡文化发展的实践为例,简要分析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文化和谐发展的内在原因,并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为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文化和谐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落后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但是这些地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民族地区利用优势资源,依据区域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展特色经济。以特色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缩小地区贫富差距,增加不发达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离差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综合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看来,除民族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水平等于全国平均水平外,教育、经济、法律法规、自然地理、人口等指标评价结果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莉 《经济问题探索》2006,1(9):138-142
本文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出发,分析导致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与东部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民族之间的差异;并阐述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民族差异表现出相对性的特征;以此为依据,论证了在经济生活中民族差异的存在对制度安排针对性的诉求,必然突破发展政策“一刀切”的局限,指出民族政策支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区域发展(RDL)测度模式,分析山西省晋中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确定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制定非均衡增长模式及相应的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亚力 《经济地理》2002,22(4):492-496
本文以湘西凤凰为例,分析了民族交界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形成,并在西部大开发和入世的背景下分析了本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提出了以民族文化分合为线索,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14.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受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封闭落后,是造成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但同时,经济文化也是民族地区重要的特色资源,可成为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依托。经济文化产生于经济与文化的互动过程,与经济发展存在依存互动的关系,能够创造经济价值是其典型特征。经济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的经济活动具有规范作用,对创业创新具有激励作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改进与创新发展,能够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要素结构的不断优化提升。因此,必须重视经济文化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变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各学科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民族文化内在驱动力这一重要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实际上,环境保护的主体是当地居民,而环境保护观念主要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族文化变迁的分析,指出了对云南民族生态文化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汉文化、近现代文明、地域权力变更与“左”倾思想。最后,探讨了解决云南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摩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关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文章发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收益率明显低于全国其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资仍然严重不足.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差异,并没有对教育的收益率带来明显的影响;城乡差距对教育收益率存在明显影响;落后地区的青少年接受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教育收益率明显低于基础教育的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存在依旧显著的影响了民族地区的教育收益率.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区,当地侗族居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饱含的生态智慧确保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稳态延续。立足于文化整体观,从观念层面、技术层面和组织层面入手,探讨了侗族的传统观念、传统技术和社会组织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分析了侗族传统文化流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尊重与保护侗族传统文化,有利于黔东南州侗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延续。  相似文献   

18.
李艳荣 《时代经贸》2011,(20):134-136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既有古丝绸之路给新疆带来的多姿多彩的东西方文化,还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自然和入文旅游资源富集。而地处新疆最南端的和田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久负盛名的重镇和商埠,旅游资源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新疆喀什是我国维吾尔族人数最多,比例最高的民族聚居地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90.6%。以喀什地区为例,全面分析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发展新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模型对喀什地区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问题一个重点核心在于生产要素的创新运用,尤其是创新性实践和政策能力相对较弱的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更应进行生产要素上的改善。本课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对贵州省修文县的实地考察和调研,提出了建立改善生产要素创新性的创新同步平台,并从信息共享平台、资源整合平台、政策创新平台三个方向提出针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