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逐渐由原来的物质要素转向技术进步因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成为判定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指标之一。引入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索洛余值法进行了改进,使之更符合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并运用改进模型对1991-2008年山东省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不高,但长期来看呈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入索洛余值法并建立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函数模型,对1999-200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因素在装备制造业经济增长中日显重要,我国装备制造业单纯依赖于资本并不能取得长足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外资的引入对于弥补经济建设国内资金短缺,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和促进进出口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贡献率却十分有限。借助于索洛余值模型,对于外资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分析得出同现实一致的结论。因此,我国要进一步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使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弥补资金、外汇不足转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来,全面提高引资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科技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将成为我国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通过采用索洛余值法对沈阳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由此对沈阳市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宏亮 《经济论坛》2003,(20):33-33,42
传统企业增长的模式是靠物质资本的劳动力的增加实现的,而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人力资本等企业无形资本在企业增长中所起作用的日渐突出,人们提出了智力资本的概念,并作为企业增长中的一个全新的生产要素对待,尤其是在一些知识生产企业中,智力资本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物质资本与纯劳动力投入的贡献。但如何定量、科学地计量智力资本对企业增长的贡献,成为企业智力资本理论中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Cobb-Douglass生产函数出发,运用余值分析法试图进行一个尝试,对企业增长中的智力资本效应进行研究。一、智力资本的概念及内涵人们对智…  相似文献   

6.
董春柳 《中国经济评论》2007,7(11):27-30,35
有关数据表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从20世纪初的5—20%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的70%-80%。广州市作为经济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增长速度长年处于全国前列,那麽广州市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如何?为广州市经济增长带来了多大贡献呢?本文运用C—D函数模型(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以来,福建经济快速增长。在索洛余值法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弹性系数进行了估计,并对福建省近年来多个期间的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福建省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仍然较低,福建省应该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努力使福建省经济走上集约型之路。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中科技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贡献率是评价创新型城市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索洛余值法和ARMA模型进行测算,"十五"时期以来,长春市科技贡献率有所上升,预计到"十一五"末期,其科技贡献率将实现超过55%的目标值。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市场建设等,是实现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9.
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误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obb-Dauglas生产函数是西方经济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生产函数,其参数的不同形态对应规模收益的三种不同类型。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理论界特别推崇考虑其中规模收益不变类型,而对其它两种类型则基本不予采用(实际上等于是将其否定),从而导致了应用中许多不合理结论的出现。本文对此作出了理论上的一些探讨并辅以江西省建国以来48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C-D生产函数形式为佐证。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C—D生产函数模型,利用计量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武汉市1990~2001年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期间武汉市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拉动,相比之下,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较小。由此而得到的政策启示是:①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尤其要注意在我国加入WTO后加强对外责的吸引工作;②进一步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员工的素质,以真正做到使经济增长方式从追求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和效率转变。  相似文献   

11.
张青 《技术经济》2007,26(3):93-96
通过对生产函数的前提条件的理论分析,证明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余值”不存在,Solow的假设性前提错误,但“余值”存在于现实之中的非完全竞争条件下。“余值”是内生的,不是外生的,其取值范围为[0,1/(α+β)],随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程度δ增大而增大。狭义A的确切涵义既不是“知识进步”,也不是“智能进步”,更不是“全要素生产率”,而是与k,L密切关联,由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程度通过价格偏离边际成本,影响k,L的投入,进而影响α,β,最后影响经济增长,具有动态和影响“全方位”特征的变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农业TFP测算与分解: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为例,采用Tornqvist指数法计算和分析了1991-2005年中国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并对TFP增长的来源进行分解,估算了对TFP增长有促进作用的各类关键因素的贡献率。根据TFP增长贡献率的大小,对中国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支农及农业事业费、农田灌溉率、农业劳动者每日工资与人均非农年收入的比值都对TFP的增长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正的重要影响;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TFP有着统计意义上的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汽车业技术进步率及技术贡献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远飞 《技术经济》2011,30(3):58-63
基于C-D生产函数,对我国汽车业的技术进步率及技术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1—2008年期间我国汽车业的技术进步率较低,且波动性很大;我国汽车业技术要素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低,也呈现不稳定性。技术进步率和技术贡献率的这种特征可以解释我国汽车产业运行不稳定和效率低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谢菲  尹宗成 《技术经济》2011,30(3):91-95
利用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Malmquis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构建制度替代指标,在控制了基础设施投入、人力资本投入、科技投入三个变量后,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所得的结果仍显示制度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0-2009年江苏省农村经济、金融相关数据,运用格兰杰检验和ADF平稳性检验方法并通过建立OLS模型及灰色关联模型对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及其依存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存在很高的依存度和关联度,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作用尤为重要。基于分析结果建议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投资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资产余值回收问题的论述,提出了项目余值的概念,指出不应将资产余值作为评估期末的经济效益来参与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应将项目余值作为评估期后运营期的一个时间敏感性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估计项目余值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下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紧张和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考虑各区域在能源约束和碳排放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得日益重要。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和特征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29个省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考虑低碳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增加;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由技术进步率的变化主导,低碳技术效率变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限;西部地区不存在绝对收敛,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存在较明显的“俱乐部收敛”,我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都存在明显的条件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SEM的基础设施PPP项目残值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PP项目在移交阶段凸显的残值风险,通过解析PPP项目残值风险的内涵,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利用问卷调查资料识别影响PPP项目残值风险的关键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构各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据此构建了残值风险评估模型。以北京国家体育馆PPP项目为案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计算程序简单、能清晰表达项目残值风险状态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陆菊春  赵亮  李鄂 《技术经济》2007,26(8):31-33
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企业希望对知识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希望同其它企业相比较,找出本企业与同行之间的差距,因此如何评价企业知识管理绩效成为知识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根据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多目标多属性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密切值理论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