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识别出系统重要性机构(SIFIs),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但还没有就如何有效识别达成共识。首先阐述MES法、SRISK法和CoVaR法三个主流的市场识别法原理与计算,在统一的DCC-GARCH模型相关性分析框架中,对它们做了理论比较。然后,以中国上市银行为样本,收集市场交易数据,用DCC-GARCH模型拟合相关结构,分别进行了中国SIFIs识别,根据各指标的理论特征分析了各系统重要性排序结果的有效性及其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会通过风险溢出效应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风险传染,并在整个金融体系内不断传播和扩散,由此风险溢出效应开始作为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并运用CoVaR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溢出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农、中、建四大行对银行体系整体的风险贡献度较高;城商银行,如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虽然规模较小,但风险贡献程度却超过了部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超过了交通银行。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运用Copula函数方法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性进行分析,使用尾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风险传染性的指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比较次贷危机前后尾部相关系数的变化,确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6家银行为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2)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传染性非常强,一旦发生风险可能会对其他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因此,这些银行是大而不能倒的,必须加强对这些银行的监管,做到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张佳  陆静 《金融论坛》2011,(9):30-37
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国际银行监管机构提出的新概念,其评估方法还未达成一致。本文根据巴塞尔委员会、金融稳定理事会和中国银监会等部门的监管理念,从规模、关联性和复杂性出发,对附带破坏指数CDI做出改进,采用多变量极值模型和规模加权的稳定尾部相依函数,评估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上市银行股票收...  相似文献   

6.
风险数据加总和风险报告是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强度和有效性的重要内容.通过梳理2013年以来国际组织和国内监管部门对《有效风险数据加总及风险报告原则》的监管框架和监管实践,并从完善风险数据加总和风险报告监管规则、缩小实施差距、加强国际监管与协调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进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则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大额风险暴露监管发展的视角对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暴露集聚进行研究,分析巴塞尔委员会的大额风险暴露新框架对中国16家上市银行监管的影响。研究发现,大额风险暴露监管包括交易对手方识别、合格资本定义和风险暴露范围三个因素。新框架是对巴塞尔协议Ⅲ在集中度风险监管方面的重要补充,中国现行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主要针对贷款集中风险,与巴塞尔委员会的新框架尚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暴露的监管门槛与上限,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敏感性,同时注重监管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以银行业为主,银行业的风险关乎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而如果只关注银行间的风险,往往会忽视系统性风险的真实来源,即实体行业的信贷关联。鉴于此,本文首先运用矩阵法模拟了2008—2017年银行间市场的微观借贷数据,结合历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实际贷款,构建银行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业务关联网络。其次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分析银行间借贷网络结构的变化,并动态识别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传染性银行、系统重要性行业,阐释其现实意义与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历年来系统性风险相对稳定;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为风险传染性银行,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制造业、交运仓储业、房地产业等是系统重要性行业,且行业重要性排名呈时变特征。因此,防控系统性风险,在关注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同时,还需立足经济的全局视角,监控系统重要性行业,实现"稳增长、控风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银行系统具备典型的系统特性,属于开放复杂系统的范畴。银行系统风险与银行系统及其外部环境间存在密切关联,其概念和内涵可通过银行系统特性加以解析。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系统风险生成过程可归纳为银行系统内部演变机制、银行系统外部循环机制以及银行系统内外部间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认识到强化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系统重要性银行”概念应运面生.本文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评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标准,采用客观赋权法——熵权法,在确定规模、关联性、复杂度、不可替代性四大类指标权重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指数,并就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肖振宇 《金融论坛》2011,(11):26-30
本文在分析系统重要性银行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宏观审慎监管工作组(MPG)的评估方法,选取反映银行规模、关联度和可替代性三方面的指标对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界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等10家银行被认定为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针对我国银行业...  相似文献   

14.
强化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s和D-SIIs)的监管,目的是防范和化解(金融和保险行业)系统性风险,但必须明确,系统重要性机构虽然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潜在导因,却并非唯一导因,至少同样重要的还包括系统运行目标和运行规则的设计。此外,如果以我国保险业作为参照系统,研究其是否面临行业系统性风险及其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不能先假定这种风险是内源性的(endogenous),它也可能是外源性的(exogenous),更可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综合效应。因此,在强化对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D-SIIs)监管的同时,更要积极探索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基本规律,加强行业治理,明确行业风险的监管主体,建立与相关领域的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 CoVaR 风险度量框架的基础上建立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计提机制,旨在将风险溢出与资本计提挂钩。运用 Copula-CoVaR 模型测算商业银行对银行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考虑到额外的资本对溢出风险吸收作用,在控制每一家银行对银行系统的风险溢出一致的基础上确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进而确定对应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的计提比例。  相似文献   

16.
宏观审慎导向的金融监管是理论界和监管当局关注的重点,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对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监管部门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的集中爆发并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本文在Adrian与Brunnermeier(2008)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基于Copula函数和GARCH分布的动态CoVaR模型,推导出了一种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风险监管指标,并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对各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以及监管强度进行排序。研究结论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对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溢出影响非常大,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具有动态的特征,并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监管当局在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时,应该综合考虑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水平和它的系统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次贷危机之后,为了应对系统性风险,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根据《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指引》(2009年),确定了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在内的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通过实践普遍认为,为了应对系统性风险,针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来制订特殊的监管措施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系统性风险和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概念,阐述了保险机构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在此基础上说明了IAIS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措施,以及IAIS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措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这一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它被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定义为由于规模、复杂度与系统相关度,其无序破产将对更广范围内金融体系与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干扰的金融机构。根据2009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识别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本文采用多变量极值模型,运用国内14家上市银行股票市场日收益率数据,对各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做了静态和动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与银行规模基本一致,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靠前。金融危机以来,所有银行的系统性影响指数(SII)和附带破坏指数(CDI)值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增大。总体上看,不同时期国内银行SII值和CDI值计算结果均远高于相关研究中以国外银行为样本的计算结果。这一方面说明防范系统性风险应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银行业体系可能存在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入手,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我国金融市场监管者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将监管重心由微观审慎监管转向以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主的宏观审慎监管。文章的主要思路为:在参阅大量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主要研究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测度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横向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最高,大型商业银行其次,城市商业银行最低;从纵向来看,资产规模越大的商业银行经营情况越稳定,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越高,其风险越难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