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创业型雇员的进入行为与竞争政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志彪  陈柳 《经济研究》2006,41(1):57-64,77
本文试图把市场进入问题的研究从产品市场延伸到劳动力市场,分析了存在雇员经理人进入威胁情况下企业雇佣行为的变化及其特点。雇员所面临的进入壁垒的降低可能会引致企业不雇佣或者少雇佣创业型人才,或者雇佣低水平的经理人,因而传统理论中降低进入壁垒会实现福利增进的结论,在本文所给定的理论框架中未必能够成立。由此,市场进入对于竞争政策的正确含义,应该在区分本企业的雇员进入和现有企业之外的竞争者进入这两种情况下得出。  相似文献   

2.
创业型雇员跳槽进入市场成为原有企业的新竞争者,极有可能引发侵犯原有企业知识产权的问题。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学术界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针对创业型雇员进行分析的则尚未有。为此,构建了一个数理模型,分析面临创业型雇员进入威胁时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设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可以有效地阻止其创业型雇员进入市场;而在政府提供有效率的知识产权保护前提下,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可以选择一个最优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从而既愿意雇佣创业型雇员,也可以消除创业型雇员的进入威胁。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产业就业增长粘性:“无就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技术产业厂商及其雇员的经济行为变化和特点,并基于创业型雇员是进入市场唯一威胁的前提假设,可证明两个命题:(1)当新进入者进入成本较低时,在位者缺乏雇用雇员的积极性;(2)雇员由于被在位者设定的跳槽壁垒套牢而缺乏进入动机,即自我创业的动机。由此还可产生以下逻辑推论:(1)政府实施的各种优惠政策无助于激励为高技术产业在位者扩大就业规模;(2)在位者设定的跳槽壁垒所导致的高工资刚性降低了高技术产业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4.
现有文献表明,外资的进入会带来竞争与垄断、生产率外溢、技术溢出、资源再配置和福利变动等系列效应。本文将这些效应定义为广义的市场效应。对外资进入市场效应的测度与评估,是有效制定、协调和平衡外资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反垄断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外资进入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微观企业生产率的溢出、对企业竞合关系的调节以及其福利变动效应四个方面,系统地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方法、基本结论和政策启示进行了回顾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垂直结构、资源误置与产业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市场逐步内生形成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市场结构在上下游产业非对称分布的竞争格局。本文通过构建上游国有企业为多寡头,下游民营企业为垄断竞争的"垂直结构"模型,然后将"交互补贴"政策嵌入"垂直结构"模型中,从下游市场企业进入数量的角度,考察"垂直结构"模式和"交互补贴"政策对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总福利的影响。模型分析表明:"垂直结构"模式使得下游民营企业存在进入不足倾向,导致了资源误置,降低了社会总福利。而"交互补贴"政策则进一步恶化了"垂直结构"的负面影响。本文提出,未来的产业政策选择可考虑实施"上游征税、下游补贴",该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国有企业利润再分配,鼓励民营企业进入,从而减缓垂直结构导致的资源误置,提升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银行、企业及担保机构的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担保机构对企业信贷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可以有效增加进入信贷市场的企业规模,而引入商业性担保机构则无法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地,在垄断的信贷市场中,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降低了银行利润,提高了企业利润,社会总福利不变;随着信贷市场的完善,在完全竞争的信贷市场中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可有效提高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业竞争性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是竞争政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及其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如何.本文在新实证产业组织方法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3年中国电信业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各项竞争政策对电信价格的影响,并通过希克斯消费者剩余方程计算了电信市场中消费者福利的具体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和产权改革对电信价格下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管制政策的效果并不显著,竞争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消费者福利的增加,但相较于快速发展的电信业务来说,消费者福利占电信业务总量的比重并未有较大改善.据此,笔者提出了深化电信业竞争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2018,(2):170-184
即使没有任何政策干预,市场本身的不完全也可能导致扭曲。本文在企业异质性框架下,构建包含Behrens类型需求结构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市场扭曲程度的影响。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发现贸易自由化(市场规模扩张或者贸易成本下降)并没有减缓市场扭曲,这是因为,贸易自由化导致市场均衡福利和社会最优福利上升幅度相同。此外,随着一个经济体平均生产率的上升,会出现市场均衡福利上升和市场扭曲程度加剧并存的局面。进一步研究发现,理论模型得到的一般性结论同样适用于中国。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应该协调使用;随着一个经济体平均生产率的上升,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加强。  相似文献   

9.
扩展了以往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在古诺竞争框架下分析FDI进入东道国上下游双边市场时的关联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当FDI仅进入东道国的下游市场时,FDI产生的竞争效应会增加下游市场的总产出,从而增大对上游市场中东道国本土供应商的后向关联程度,且其增大程度与技术差距正相关;在FDI同时进入东道国上下游双边市场的情况下,上游市场的FDI会对东道国本土供应商产生挤出效应,且两者的技术差距越大,挤出效应越明显,同时会对下游市场中的东道国本土生产者产生明显的前向关联,上游市场总产出的增加使得中间产品的均衡价格下降,直接减少了下游本土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了其产出和利润,部分抵消了下游市场的FDI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保险诚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宁  郭效丁 《经济论坛》2006,(24):115-117
一、诚信对保险业的重要意义1.诚信是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保险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保险产品是一种典型的无形产品,是以保险公司的信用向客户所做出的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保险事故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的承诺。因而,保险公司是否诚实、守信用,在保险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消费者只会向其认为有信用的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只有诚信,才能为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增强竞争实力,为更广泛地进入市场、扩大交易创造条件。2.诚信是保险市场活力的信心指数。保险市场上失信行为的扩大化以及诚信制度的缺位,会增加保险…  相似文献   

11.
对抗竞争·合作竞争·超越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的竞争也经历了不同的导向阶段。如今,各界对于激烈的对抗竞争已有了比较清晰的看法,提倡企业间采取合作竞争。为实现企业的持久优势,理论界也提出了超越竞争的理论。本文尝试分析从对抗竞争到合作竞争再到超越竞争这一发展主线各个阶段的优劣。  相似文献   

12.
13.
郭彬  郭焱 《生产力研究》2007,(22):110-112
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话题,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战略已由纯对抗型竞争思维转变为协作竞争、求取双赢的非对抗型竞争思维,论述了协作竞争的概念及实现途径:集团化改造和战略联盟。并就企业实施协作竞争战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竞争模式选择:制度竞争胜于资源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各不相同,该文把其概括为资源模式和制度模式。在资源竞争模式下,注重对生产要素的争夺和占有、强调对产业竞争力的培养;而在制度竞争模式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并降低制度成本,减少"制度腐败",促进地方政府间相互信任。因此,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必须由资源模式向制度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Expenditure Competi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iven the temptation by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use some of their budget for "perks," residents face the problem of inducing officials to reduce such "waste." The threat to vote out of office officials who perform poorly is one possible response.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how the competition for residents induced by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ffects "waste" in government. We find that such competition reduces waste, raises the utility of residents, and increases the desired supplies of public goods (potentially above the levels that jurisdictions would choose if they could coordinate). These results are in sharp contrast to the presumed effects from "tax competition," and suggest an additional advantag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6.
Mass Media Competition, Political Competition, and Public Polic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f better informed voters receive favourable policies, then mass media will affect policy because mass media provide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people use in voting. This paper models the incentives of the media to deliver news to different groups. The increasing-returns-to-scale technology and advertising financing of media firms induce them to provide more news to large groups, such as taxpayers and dispersed consumer interests, and groups that are valuable to advertisers. This news bias alters the trade-off in political competition and therefore introduces a bias in public policy.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broadcast media replacing newspapers as the main information source about politics.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this change should raise spending on government programmes used by poor and rural voters.  相似文献   

17.
市场主体的竞争权经历了从自由竞争权到公平竞争权的发展历程。公平竞争权是指市场主体在经济竞争过程中所享有的开展自由、公平竞争的权利,它是竞争自由与竞争公平的统一体,是竞争法的基石范畴,是一项具有社会法性质的权利。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权缺失,为了实现竞争权的成功转型,需要由竞争法明确赋予市场主体以公平竞争权。  相似文献   

18.
Tax Competition Reconsidere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a classic model of tax competition,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level of public good provision and taxation in a decentralized equilibrium can be efficient or inefficient with either too much or too little public good provision. The key is whether there exists a unilateral incentive to deviate from the efficient state and, if so, whether this entails raising or lowering taxes. A priori, there is no reason to suppose the incentive is in either one direction or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9.
20.
Even the proponents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have come around to the view that private insurers, no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in charge of its administration. Just listen to Rep. Henry A. Waxman, who complains that government-run programs leave consumers with no cho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