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产品已经遍及全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导致手机市场竞争也是愈演愈烈。小米手机诞生最晚,却在短时间成为国产手机四大巨头之一,这与小米手机品牌营销策略密切相关。本篇选择小米手机为例,介绍小米发展概况,分析小米手机发展环境,通过4P理论分析小米品牌营销策略内容,指出现在小米手机品牌营销不足之处,并提出改善小米品牌营销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小米手机在今后品牌营销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以小米手机的新媒体营销策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媒体营销的基本概念,由浅入深地分析小米手机新媒体营销模式。 通过对小米手机微博营销、话题营销、微电影营销的研究,详细分析出小米手机在新媒体营销策略方面的得失。 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小米手机应该采取加大研发力度,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利润率;加强合作,增加宣传渠道;增加线下体验,加强售后服务等。 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虽然国内不乏一些依托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创新型企业,其中小米的成功最具有代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小米的营销创新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小米的出现为其他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提供一种新的商业模型和发展方向,为正考虑进行转型及将要使用新媒体营销策略的企业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晓娜 《商》2014,(24):69-6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小米手机作为一个国产品牌,以迅猛的速度博得众人的关注。基于4P营销分析法,主要阐述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并从小米手机新颖的营销方式、高性能低价位、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分析其成功之道;尽管小米手机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其本身还是存在着市场定位过于细化、销售渠道狭窄、没有形成产品生产的链条、售后服务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精湛的营销艺术是其成功的关键,具体表现为:精准的营销定位、精到的营销组合与精深的营销创新。小米公司将目标顾客精准定位到爱玩手机、关注手机操控体验、对手机互联网功能有需求但购买力有限的消费者上,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同时具有"低价格"、"高性能"、"好品牌"三种特质的小米手机。为提供超值、低价、高性价比的产品使用户"发烧",小米公司从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方面系统实施了精到的市场营销组合,并将精深的营销创新贯穿于整个营销过程。巧妙的"饥饿营销+期货价格"模式、高超的整合营销与事件营销能力,共同将小米公司的营销艺术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5.
曾经的小米手机凭借其独创的营销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国内手机行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但是,从2015年开始,小米手机的发展开始显出疲态,早先的营销战略似乎已不能再继续支撑小米手机的发展,"新营销"的概念逐渐发展起来。本文将通过研究小米手机的营销战略,对小米手机调整完善其营销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歹钰珊 《中国市场》2014,(48):18-19
近4年来,小米手机神话般的崛起引发了人们对国产手机的关注,神话般崛地而起的小米缘何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们将视角锁定小米手机,发现了饥饿营销的魅力,透过小米一窥饥饿营销的奥秘,并通过分析小米手机的营销手段挖掘饥饿营销给国产手机营销策略带来了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最初的MIUI系统开发到推出小米手机、小米盒子、小米手环等一系列行动来建立"小米生态"的过程中,小米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粉丝营销、新媒体营销和饥饿营销,坚持自己的粉丝文化打法,并在线上线下通过有创意的互动方式吸引用户参与活动,这一方式在培养用户对小米的忠诚度和美誉度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纵观小米的发展历程,本文总结出了小米模式的BCEEP模型:MIUI系统和"为发烧友而生"的创始口号作为小米发展的基础,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打造与粉丝的交流平台,并运用这些社交网络平台打通多条网络销售渠道。而粉丝参与产品研发、自觉传播更是小米发展的巨大推手,使小米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促进产品衍生,打造"小米生态"产业链。  相似文献   

8.
由于小米手机的火爆热销,促使人们在思考是什么在推动其成功?本文以小米手机成功的饥饿营销技术为载体,通过分析小米手机的营销手段,介绍了饥饿营销的实施条件,最后总结了对其他企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不同品牌手机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小米手机以它独有的营销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当前,小米手机面临顾客忠诚度的问题。文章以大学生市场小米手机的消费者满意调查为基础,分析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策略实施中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粉丝营销的概念频繁地出现在市场以及学术界,很多活跃的互联网公司依靠粉丝营销打开市场或维系消费者,小米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笔者以个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粉丝营销研究的整理总结,提出了小米公司用户级别及聚合、沟通渠道、多元化互动粉丝营销模型,在对小米公司的粉丝营销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注重产品创新,提升品牌价值,主动加强与粉丝的沟通,重视物流配送问题,开发和管理手机网络游戏,增加发展空间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营销者说参与感是营销的灵魂,参与感才能让社会化营销效果最大化。在做营销的时候,要注意如何让用户参与到其中,从产品开发、营销、到服务,让用户全程参与。小米成功营销的关键在于互联网思维,即"专注、极致、口碑、快",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第一要专注,传统手机产业每年至少做50个、100个型号,但老百姓却记不住这么多型号,产品刚上市就要下架了。所以小米追求极其专注,一年只发一款高端的小米手机、一款平价手机;第二要极致,即使市场上有很多对小米的批评,但我自己做到了我能力的极致,我愿意承认我的能力不行,但是我不愿意承认我的态度不行,我有追求极致的态度;第三是口碑,传统行业很难理解怎么让用户能够口口传颂,结果大家又把它庸俗化成口碑营销或者社交媒体营销,但这并不是营销。我们认为最好的产品就是营销,其实你不用做营销,你把产品做好了,每个人都可以给你传播出去;第四反应速度要快,如果拥有互联网思想去改变传统产业,那你的速度就会快。  相似文献   

12.
李瀛寰 《大经贸》2012,(11):88-89
分析小米手机的期货真相之外,值得思考的是,智能手机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8月16日小米公司高调发布小米手机2,但在4个月之内,小米手机2只开放了寥寥几次购买,对小米公司搞"期货手机"、"饥饿营销"的吐槽不绝于耳。小米手机的营销成功,把雷军推到了"雷布斯"的神坛。当更多的效仿者纷纷杀入智能手机市场,当雷军还不能有效把握产业链时,过去的营销奇迹此刻反而把小米推上了某种"绝境"。如国内最大的IC元器件分销商科通集团旗下电商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所称,期货手机并非只是小米公司遇  相似文献   

13.
小米手机作为国产智能手机,自发布以来,荣获了销量口碑双丰收,其成功之处固然离不开企业营销策略。本文采取4P营销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宣传四方面深入分析小米手机,并对小米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快消时代,手机的换代更新速度飞快,从过去手机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品牌的兴起不易;但一个手机品牌的落寞可能会在某一错误的决策瞬间消逝。因此,本文以在互联网"快消时代"手机品牌战略管理的研究方向出发,以小米手机品牌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小米手机品牌管理战略,以期优化小米品牌管理战略,增强小米品牌国际化道路上的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15.
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研发的一款高性能发烧级智能手机,小米M1于2011年8月发布,主要针对手机发烧友,采用线上销售模式,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2017年,小米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3.7%增长到7.4%,在全球市场份额上排名第5。本文重点研究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以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据,分析正确的营销策略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6)
小米手机自2011年首发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就在激烈的手机市场上站稳脚跟,打响了品牌知名度,堪称国产手机的奇迹。小米公司的傲人成绩和营销模式密不可分,本文基于4P理论分析小米手机公司营销模式方面的创新,以期对我国其他国产手机的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迅猛发展,国产各大手机品牌纷纷开始自主研发。小米手机从发布时起就以其高端的手机配置以及独特的经营模式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手机市场,小米可谓"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小米的成功之道在于其有效地把社会化媒体营销与互动营销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高金贵 《商》2014,(7):74-74
近期,小米手机火爆的销量引起业内外有关人士的极大关注。究竟小米手机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文章分析了小米手机的营销微创新,并针对小米手机的成功提出若干启示,以供新创企业或已创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小米手机在国产智能手机中异军突起。本文将通过SWOT分析小米手机社会化媒体背景下营销的优劣势,针对主要问题给予个人建议,从而为其他企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小米手机堪称国产手机的代言人,从公司创立到年销量全国第一仅仅只用了5年时间,这样的成果很好地诠释了小米手机营销策略的成功。因此,本文从介绍小米手机开始,通过4P理论深入分析了小米手机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及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