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并将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进展。新的利率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7倍,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9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为基准利率的2倍,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9倍。为了解其政策在县辖金融机构执行情况及政策效果,我们对东宁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及城乡信用社执行利率浮动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一、基本情况(一)县级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定价自主选择的…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同年10月29日起,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按商业化管理的贷款,其利率不再设定上限。城乡信用社最大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仍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了解县辖金融机构对该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3.
一、黑龙江省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和首付款比例普遍一致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房屋数量、档次、类型区分不同。黑龙江省各商业银行对第一套自营性住房贷款利率执行下限水平一相应期限档次基准利率的0.9倍,对第二套住房、高档商品房、别墅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对商业用房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张录民  向琳 《金融会计》2005,(12):48-51
自2003年8月起,人民银行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时,允许试点地区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这一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为准确掌握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执行情况,我们对庆城县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即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7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即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可上浮100%。中国人民银行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大致可归纳为两点,一是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寻找新的突破方向;二是扩大金融机构贷款自主定价权,为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创造条件。人总行关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宽幅上浮政策出台后,我们组织人员,就阿城市各金融机构执行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情况 (一)制定贷款利率浮动管理办法的操作程序.基层各国有商业银行非一级法人机构,<贷款利率浮动管理办法>是由其上级法人机构或经授权的分支机构制定并下发执行的,而农村信用社则是由一级法人社制定并发文执行.调查表明,峡江县农村信用社目前实施二级法人管理体制,其贷款利率浮动管理办法则是由一级法人机构峡江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制定,操作程序如下:首先由其信贷业务管理部门起草管理办法;其次,召开理事会,按其上级农信社精神确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后下发有关信用社贷款利率调整的通知.  相似文献   

7.
王建国 《金融纵横》2001,(10):12-13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体现信用社贷款的政策性、效益性、安全性和自主性,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执行优惠、灵活的政策。即农村信用社可根据实际情况,贷款利率在法定利率基础可实行上下浮动。目前利率政策规定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为50%,  相似文献   

8.
《浙江金融》2004,(4):1-1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再贷款浮息制度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授权的范围内,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在再贷款(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的制度.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不涉及企业和居民个人.从2004年3月25日起,对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0.63个百分点.以20天以内再贷款为例,现行基准利率为2.7%,加点浮息后为3.33%.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再贴现基准利率2.97%的基础上加0.27个百分点,加点浮息后利率为3.24%.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浮息分三年逐步到位,且到位后加点幅度减半执行.  相似文献   

9.
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差别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断放宽。继2004年1月1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对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8日, 中央银行三年来首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作为人民银行基层行,人行魏山县支行将辖内金融机构对本次降息和调整利率浮动区间的反应和影响作了一次调查. 部分机构将存款利率“—浮到顶”.调查显示,巍山县农行、建行邮储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仍维持降息前的利率不变,即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较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3.25%上浮1.077倍,而农村信用社则将存款利率浮—到顶,按照3575%执行. 暂无机构下调贷款利率.本次调息,中央银行确定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为0.8倍,但巍山县内金融机构至今无一家执行此下限.当前,贷款利率下限各家基本相同,最低执行年利率6.94%,上浮10%,上限则各家根据贷款客户质量分类执行,最高上浮110%(主要是信用社),年利率13.25%.  相似文献   

11.
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该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前的基本情况是,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已经全面放开;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大浮动系数为基准利率的2.3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0月29日起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以来,央行先后多次上调基准利率,使贷款利率大幅提升,尽管9月、10月份贷款利率有所下调,但贷款利率仍处于高位。以一年期贷款为例,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66%,比2005年高出1.08个百分点,同时银行贷款执行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再上浮30%-50%,弱化了央行降低利率的政策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21日,4月15日,人民银行分别对存、贷款利率下调1.26个百分点,并规定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可自行上浮的幅度由80%调低到30%。这对促进生产、搞活流通,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对已经发生大额亏损的信用社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直接威胁信用社的生存。据我们对六合县信用社1990年盈亏情况的调查预测,若存、贷款均执行基准利率,亏损面为100%,亏损额将超过信用社股金和历年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搞活农村金融,根据上级有关执行基准利率文件的精神,我县23个乡镇信用社,从85年四月一日起,全面调整了各种贷款利率档次:医治疾病、购买口粮贷款由原来的月息6.6厘调整为现行的8.l厘;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贷款由原来的月息8.l厘调整为现行的9.3厘;乡镇企业贷款由原来的月息8.1厘调整为现行的9.6厘;建房及个人其他生活用途贷款由原来月息9厘调整为现行的9.6厘.同时执行按贷款基准利率浮动,对前两种贷款分别上浮60%和50%;对后三种贷款分别上浮80%.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证明这样的贷款利率浮动模式,有其好处,也有其弊端.好处:一是增加了信用社的贷款利息收入.全县信用社仅是贷款利率上浮一项,每年就增加利息收入150多万元,85年是执行贷款利率上浮的头一年,当年就出现了社社有盈余的新局面,全县盈余总社数比上年增加6个,盈利总额达57.7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加26.34万元;二是促进借户精打细算,充分运用自有资金,尽量少要或不要信用社贷款,使农村中近几年来出现的资金供不应求紧张状态得到了初步的缓和;三是使每一个借户在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情况下,用好贷款,不断提高贷款使用效益;四是从利息的物质利益上,促进借户主动及时归还到期贷款,有利于加速信贷资金的周转.但是,我们也应该看  相似文献   

16.
对31个省市2005-2015年的1~3年期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进行测算,并通过统计分析与面板模型对其与贷款基准利率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与贷款基准利率负相关,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自2010年开始快速上升;不同地区的上浮幅度差异大,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基准利率调整进行宏观调控时,主要对北京市、上海市的贷款利率形成传递效应,对其它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准利率政策的有效性越来越低.因此,为发挥基准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应在适度区间进行基准利率调节,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能力,同时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相配合.  相似文献   

17.
唐壑 《西南金融》2007,(2):44-45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中国人民银行扩大了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的幅度,最高利率上限可为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定价由信用社自主决定。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成为一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对乐山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利率市场化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管理的发展趋势。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重叠[0.9,1.7](即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乘以0.9至基准利率乘以1.7的区间内,以下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为了解掌握有关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本课题组对天津市商业类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会减少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双轨制会给大企业提供牟利机会央行决定自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的控制,取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2.3倍上  相似文献   

20.
《金融纵横》2004,(3):33-35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并将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