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开发研究--以台州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是城市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城市RBD内涵和功能的分析,指出了建设城市RBD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对台州市椒江区建设城市RBD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是一个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多功能于一体,具有典型循环经济特征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其农工商一体化的生态经济模式,是中国葡萄酒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人与自然环境、酿酒工业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分析--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秦学 《经济地理》2003,23(2):267-271,288
从空间类型、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与形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并以宁波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游憩物质与环境空间结构、游憩行为与需求特征、游憩行为空间分布规律等一系列要素,为宁波市的旅游开发、游憩规划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沙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英  刘思华 《经济地理》2012,32(6):173-176
环城游憩已经成为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长沙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指出长沙环城游憩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乡村景观异化、定位不清;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出了开发长沙环城游憩带的四个原则,即:生态优先原则,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利益兼顾原则,尊重历史、张扬文化的原则。最后,提出了长沙环城游憩带开发的策略和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增长极式开发;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结合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加强区域合作,拓展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方向研究——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确定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对于充分利用城市资源、促进城市与旅游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国内外游客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乐山市更应如此。文章分析了决定乐山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方向的旅游主体吸引物、区位条件、城市经济与文化背景等主要影响因素,遵循现状与发展相结合、突出特色、国际化原则,提出了乐山国际旅游发展方向为以世界遗产旅游、山水文化体验旅游为依托的,观光与休闲并举的区域性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6.
杜坤  朱良斌  王章郡 《经济师》2009,(7):274-275
增城市的旅游开发呈现出自然风光主导,人文特色不足的倾向。文章从资源非优区旅游开发的角度入手,以增城市派潭镇为例进行研究,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乡村体验旅游开发探讨--以辽东山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乡村体验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辽东山区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和民俗文化的多彩性为当地发展乡村体验旅游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场景”。体验设计将成为乡村体验旅游重要的开发措施,体验营销将成为体验旅游重要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注重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文化特征和特色的旅游产品,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文化凝聚着某一地域特有的民风习俗,传承着民族文化传统,因其娱乐性与地域性的特点,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模式遂成为发展区域旅游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借鉴国内成功的文化旅游模式,实现甘肃省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结合,这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陈烈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3,23(1):126-130
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一切研究方法的基础,是进行区域分析的方法之一,文章把对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比较研究定位在与其地理位置上毗邻的六个县市,从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现状、程度及旅游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研究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步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即规划带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象驱动,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区域联动,实施旅游网络战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的学生培养必须能够适合新形势的需要.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特色建设方面具有自身独特之处.其人才培养方案、师资条件、学生培养效果都具有明显优势,并在学生技能培养、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双语教学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其专业建设思路和保障措施对国内其他相关院校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开发与发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卞显红  张树夫 《经济地理》2004,24(2):206-211
文章首先论述了城市RBD的概念、类型、区位特征及其旅游休闲功能。然后,借鉴Douglas G Pearce(1999)关于巴黎的“Printemps Haussman”,“Galeries Lafayette”及“Carrousec”等知名城市RBD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城市RBD的发展状况对我国城市游憩商业区开发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烟台市农村城镇化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隋干城  曹艳英  孙继凤 《经济地理》2001,21(3):337-340,345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市农村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走集中型城镇化道路是推动烟台市农村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要以市区为依托,重点建设县(市)城区和中心镇,优化小城镇的空间结构,并注重提高农村城镇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卞显红 《经济地理》2011,31(2):327-332
旅游产业集群是自组织和被组织的过程。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属于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其空间演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诞生阶段、自我增强阶段、空间扩散阶段、空间一体化发展阶段。研究认为:自组织系统是旅游产业集群自组织演化的条件;旅游产业集群在集聚、离散不断涨落的过程中最终使旅游产业集群衍生与演化;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与扩散机制在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演化过程中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进而使旅游产业集群从最初均质无序状态演化为成熟旅游产业集群的有序自组织系统;正负反馈机制是旅游产业集群规模的自我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烟台地区耕地资源持续减少。本文基于烟台地区相关的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烟台市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及耕地流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烟台市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耕地的主要流向是工矿用地、居民点和各类交通用地以及果园等;(2)经济发展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规划决策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邢珏珏  李业锦  赵明 《经济地理》2005,25(5):712-715,719
文章重点分析我国城市国际竞争优势的时空间特征以及重要的50个城市的国际旅游竞争优势,分析了许多城市提出发展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是否实际,最后利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法探讨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2002年具有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的城市有三亚、珠海等14个城市,它们的特征是在我国国际旅游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或者拥有较高价值的旅游资源,或者明显区位优势的城市。1997—2002年在这50个城市中,46%的城市国际旅游区位商取得增长,54%的城市国际旅游区位商下降。我国城市国际旅游面临着在城市第三产业地位下降的趋势,应重新审视和检讨原有国际旅游开发模式。三亚、桂林、北京等有实力发展国际旅游城市,而洛阳、成都和济南不适宜发展国际旅游城市。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与国际旅游收入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城市GDP、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还与旅游特色资源、城市区位优势、城市经济的活跃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类型确定方法研究--以烟台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毛爱华 《经济地理》2005,25(2):156-159
从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散的小生产要进入社会化大市场,必须要有适当的渠道。就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水平尤其是地域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而言,这个渠道只能由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或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其创建———农产品要么经过加工企业的加工增值进入市场,要么经由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进入更高一级的流通市场。文章在对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形成机制加以论述的基础上,根据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途径不同,把农产品商品基地属性作为确定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类型的标准,通过一定地域范围内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程度的对比,尝试性地采用一定的量化方法对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进行了分类与分析,并反映出其空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综合评价及战略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徐科峰 《经济地理》2000,20(3):66-69
借鉴国内外有关现代桦国际城市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探索了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基本指标体系和基本标准,并对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进行煊量分析和战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烟台市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烟台市及其所属的各行政区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行政区中,人均生态足迹除长岛县盈余外其余均为赤字;烟台市人均生态赤字为3.280ha,总生态赤字达2.121 1×107ha,是其国土总面积的15.4倍。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严重,其中又以北部地区最为严重;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承载能力,其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应大力提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型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城市与产业发展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减少生态足迹、缓解生态赤字,以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几年来,有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圈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多。本文从哈尔滨大都市圈发展的实际出发,揭示其发展所具备的条件、背景和机遇,提出建设大都市圈的预期模式及主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