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性)文学想象中,"身体"无疑具有迷人的色彩.福柯说身体即权力.在文本里,身体、权力、启蒙、革命、意识形态等多重复杂关系之间纠葛不清,从而构成了身体政治学的文化话语.这一话语在鲁迅的小说里时而呈现时而隐蔽,该文作者则力求对此话语进行解读(或解构),祛除其表面的迷魅,探讨小说文本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朗章 《新西部(上)》2007,(10X):211-211,230
在现代(性)文学想象中,“身体”无疑具有迷人的色彩。福柯说身体即权力。在文本里,身体、权力、启蒙、革命、意识形态等多重复杂关系之间纠葛不清,从而构成了身体政治学的文化话语。这一话语在鲁迅的小说里时而呈现时而隐蔽,该文作者则力求对此话语进行解读(或解构),祛除其表面的迷魅,探讨小说文本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核心要义。习近平人民观以鲜明的人民性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人民主体""人民至上"的理论品质和精神实质,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主要包括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的经济伦理意蕴,以保障人民平等享有权利为追求的政治伦理意蕴,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导向的文化伦理意蕴,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伦理意蕴,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环境为依归的生态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4.
"生殖崇拜"、"英雄崇拜"是中国社会普遍的人性,也是中国文学不衰的母题.《白鹿原》中以白孝文与田小娥的情爱悲歌唱出了这一主题,并无悲剧地从文化风俗、社会心理和性伦理角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并对肉身交往进行解读,分析了乡土社会中的崇高人性.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危机,不单单是一场经济领域的严重"结构紊乱",也是一场世界性的严重"伦理失调"。而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重建全球经济伦理的现实需要促使《资本论》发生了伦理学"复魅"。客观上,《资本论》完成了对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经济伦理思想的批判与清算,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及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伦理析评,以及对未来社会经济伦理的粗线条刻画。恰逢其时,从思想和逻辑的双重维度挖掘《资本论》的"伦理面",无疑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伦理重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对中共领导的政治革命、国家建设的研究文献颇多,但对其对社会改造的研究则显不足。本文正是为弥补这个不足,从社会革命、社会建设入手,展示其从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的另一幅图景。在社会革命中,由传统家庭社会所推延出来的伦理规范和交往格局既是革命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是革命的对象,而打破官僚制也具有社会革命的含义;改革开放以来,由家庭“解放”所复苏的传统社会内生的伦理规范、交往结构与现代社会的紧张及适应问题是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从社会革命、社会建设的分野来看中共领导的社会变迁,为我们提出了一个研究我国政党社会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而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伦理法,中国传统伦理法是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逻辑依据,主张通过"善性"--"礼"--"仁"的逻辑理路,以达到自由的道德境界.在社会现实中,传统伦理法表现为血缘、经济、政治三位一体的宗法伦理制度.本文立足于现代法治要求,试图从宏观上梳理、凸显传统伦理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实施机制并揭示其在现代社会的历史命运,从而进一步厘界现代法治的本土语境.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既包含了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性,又实现了理论上的发展与创新.它创造性地运用和内在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伦理、人生哲学等基本理论."三个代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附魅"、"祛魅"现象的料理又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宗教逐渐失去了它的神圣光芒,宗教成为"祛魅"时代的私人事物.宗教发展逐渐的世俗化,但是,宗教与社会仍是紧密联系的,它在社会生活中对政治产生着影响,对民族进行整合,对文化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60多年前,已经担纲中国新一轮革命总指挥的政治天才毛泽东。运用其超拨的思想智慧和卓异的感悟能力,豁然揭示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这正是造成中国长期赢弱、分裂、动荡与迟滞的重要原因。从1978年开始,由邓小平倡导的"第二次革命"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不久前,中央号召"大力开发西部地区"。充分表明这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发展与社会改革运动深化而产生的一项"已经成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道德自主与服从权威的矛盾所形成的责任困境,是行政人角色冲突的重要表现之一。传统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对行政人角色的责任困境的解脱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集体主义原则在逻辑上将集体预设为“善集体”,而在现实社会中,行政人会遭遇违背公共利益的“恶集体”;同时集体主义要求个人服从集体、个人目标服从集体目标,客观上会压抑和克制个体伦理自主性的自由发挥。要使公务员摆脱责任困境,有效的途径就是要使行政人从信奉狭隘的组织伦理向普遍伦理转换,把对“公共利益”的追求作为终极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政治伦理是道家伦理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儒家讲礼治、法家讲法治不同,道家主张"无为而治".[1]以"无为而治"为核心,道家提出了自己系统而深刻的政治伦理理论.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能否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使整个社会及其生活体系走向和谐发展.因此,作者认为道家政治伦理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率先喊出了民主与科学,吹响了启蒙的号角,不仅以伦理的觉悟启蒙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而且以阶级的觉悟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五四时期启蒙与救亡并行的大背景下,陈独秀的启蒙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伦理觉悟到阶级觉悟的转变过程。研究陈独秀的启蒙思想,不仅可以总结近现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经验教训,而且对于推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者的伦理-政治研究,如泰勒的"本真性伦理"和关于"自身"的历史研究、李尔的"灵魂动态交通"理论等均表明,对生命的理解已经成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维度。从尼采和福柯奠基于生命哲学的伦理-政治观点出发,把握从希腊思想、基督教到当代自由主义中的生命概念及其伦理-政治转换,思考个人主义和个体生命/社会生命的双重性,既清晰体现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创新过程与生命哲学发展的根本联系,又充分展示了生命研究对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思维的突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汉文字和文化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文学,远离现实社会、政治,埋头于自然。顺从自然。追求与自然一体化的人生乐趣。从而导致日本文学带有较浓厚的"超政治性"倾向。本文阐述了日本文化的历史发展状态与超政治性,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日本文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日益迫切而又异常艰巨,从道德伦理、革命历史、经济基础等方面解读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大厦柱石一政治制度原则的必然性、深刻性。古代中国的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逐步被人人平等、女性解放、人民天下等社会主义道德伦理代替:在革命胜利中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人民当家作主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载体,并以法治保障长治久安来保证的。在理解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大厦柱石一政治制度原则的基础上,也初步形成了维护好、创新好人民共和国政治大厦的关键所在、宏观框架和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背景之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启动了社会自治模式,在革命时期被掏空的市民社会有了重新生长、发展的契机.然而,与西方由市民社会到国家的发展路径不同,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首先面对的,便是有能力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国家.于是,聚焦到市民社会的关键主体,即市民社会组织,西方式的市民社会组织所应具备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在中国便产生了程度不一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表现主要为对政府的依附,和依附下的发展,即政府具有实用理性的政治意图,使其表面上增加数量,并拓展活动范围,而实际上,不得不形成对资源的习惯性依赖,进而损害其自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汤嘉琛 《中国报道》2011,(12):69-71,68
对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这场行进中的"微革命"带来的冲击力,绝非仅限于传播技术层面,而是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层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政治文明史是社会治理的发展史,仁政善治是永远的社会理想追求。法治是善治之基,公平正义是社会的价值诉求。加强"道德立法",在社会治理中实行"德法同构",法治是实现民主治理的根本保障。"契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以诚信精神呈现合情与合理的社会稳态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新社会治理的精神力量,是塑造公序良俗,社会和谐,人心向善的方向盘和定心丸。  相似文献   

20.
新论集萃     
现实主义的道德困境  石斌 :《“非道德”政治论的道德诉求———现实主义国际关系伦理思想浅析》 ,载《欧洲》 ,2 0 0 2年第 1期。现实主义理论的非道德特征经常被夸大或误读 ,其实现实主义者本质上都不乏基本的道德关注 ,只是伦理立场的支点和道德诉求的对象与其他传统有所不同。然而片面的人性论和僵化的国际社会观与复杂多变的政治现实之间的矛盾 ,“非道德”的学理立场与人和社会的基本道德需求之间的冲突 ,使其陷入逻辑与现实的双重困境。国际政治思考之所谓“价值中立”的企图 ,在理论上是徒劳的 ,在现实中是虚幻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