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陇东地区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流传下来的有关农业信仰和崇拜,保存有重要的农耕文化基因。该文从农耕文化的角度,审视陇东地区的民间信仰文化价值:"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万物平等"的自然观念;"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资源。陇东地区民间信仰的当代社会价值:"重农惜农"的农业生产理念;"通力协作"的农业社会关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社火,在北方亦称"射虎",是主要流传于陕西、山西等地区民间的一种节日庆典民俗活动,"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这是西北地区人民千百年延续下来的一种民间信仰的遗脉.学界对南方社火文化的研究留有很大的空白,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南方也有社火.江西丰城社火就是南方民间社火的代表.丰城社火是神话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祈福心理与民间信仰相结合、民间娱乐文化与商业文化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丰城社火文化经历了新的嬗变,如今变得重新复兴.要保护传承丰城社火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论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对促进祖国统一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是促进祖国统一的方式最为独特、具象最为鲜明的途径。在旅游开发中应充分发挥闽台民间信仰文化对促进祖国统一的作用,应充分发掘闽台民间信仰的中华民族统一价值,充分揭示闽台民间信仰的统一源流,打造闽台民间信仰中的统一文化旅游精品,扩展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联动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4.
浅谈闽台民间信仰文化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爽 《亚太经济》2003,(4):84-85
闽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的交流与开发,对促进两岸旅游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闽台民间信仰文化的特点入手.分析其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妈祖文化"作为发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民俗文化,至今已薪火相传逾千年。"妈祖信仰"是海峡两岸最为重要的共同民间信仰之一,具有数以亿计的信众。  相似文献   

6.
山东运河流域随着漕运的兴起,形成对神灵的信仰崇拜的宗教特色和民间活动.运河人家独特的文化观念增强了地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运河不再发挥经济和航运功能,运河文化衰落,民间信仰逐渐销声匿迹.利用好,发展好,作为运河文化重要部分的地域民间信仰对于当今运河文化的传承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以闽台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闽台地区为例,从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实际和资源保护的需要出发。采用定性、定量与社会调查的方法,构建民间信仰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闽台民间信仰文化的特征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美珠 《亚太经济》2003,(3):75-75,74
本文从敬海神、移民性、兼容性、多女神等方面分别阐述了闽台民间信仰文化的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天公信仰在闽台两地民间流传久远,并与道、佛两教互相渗透,衍生出许多相关的民俗活动,至今仍存在并影响着闽台两地民间社会的日常生活。研究闽台两地天公信仰的流传情况及其民俗活动,对增进两岸文化交流,加强两岸的文化认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作为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正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影响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民间信仰影响下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要加强信仰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优化人文素质,引领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对哈萨克阿依特斯艺术<英雄阿巴特>、"阿勒达尔·阔谢"、<人们叫他阿勒达尔>、<阿勒达尔和妖怪>等的分析,研究了与它相关的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乃至由它引伸出来的种种文化内涵,分析了哈萨克人民的民族习俗、风土人情、民间信仰等最基本的信源.哈萨克阿依特斯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民间情趣依然长期活跃在世界上.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行为,巫术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巫术的存在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虚幻心理,同时也折射出人类趋利避害的主观意愿。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巫术信仰一直在民间长期流传,而且从事巫术活动的巫师大部分是女性。现主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女巫"的存在,用钩沉历史的方法分析"女巫"的文化意涵、社会地位与人生境遇。巫术信仰既然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也必然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而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13.
城隍信仰是民间重要信仰之一,古代人民寄希望于城隍神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城隍祭祀逐渐上升为国家祭祀礼制的组成部分,而城隍庙作为每座城市的标志元素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以庙兴市,城隍庙发展为后来的商贸集会、戏曲杂技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庙会兴起,无疑带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本文就城隍信仰的兴盛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试论闽台地区妈祖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台地区民间信仰源远流长,类型丰富,其中妈祖信仰影响尤其深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妈祖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寻求其有序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特别是日俄战争的爆发及"九一八"事变,东北涌现出近千股土匪.东北地区土匪匪帮林立.土匪,民间俗称"胡子"、"土匪"、"强盗"、"草寇"、"响马"等,是以抢劫为生的民间武装集团,一般通称"绺帮",以示其内部结构的紧密,土匪成为东北重要的社会势力与秘密行帮.组织形式上看,其信仰体系以达摩崇拜为核心,并崇拜十八罗汉、八仙、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以及自然生灵等.从整体上说,土匪作为特殊的行帮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东北地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鵾  郑晓如 《黑河学刊》2015,(4):142-144
转型期的乡村文化"公共性"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遭遇着消解的命运,其在农村的社会层面表现为传统民间精神信仰的缺失、农民互助合作意识的淡漠、公共文化生活的衰微和社区共同体的解体;在农民精神层面表现为宗教信仰的增加以及农村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家庭教会的发展。针对农村文化"公共性"消解带来的基督教文化蔓延趋势,我们面临着双重任务:在解构乡村文化"公共性"消解及其带来的基督教蔓延的同时,实现现代乡村文化"公共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方丹 《魅力中国》2009,(1):66-67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本文从巫术信仰、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方面阐释了民间剪纸的造型渊源。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底蕴深厚,对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区划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在对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资源基础、swot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的战略构想,拟定产品的开发、区域的划分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福建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是多元文化的聚合地。多种宗教在泉州共存传播。文章就泉州的民间信仰的多元化与功利性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涂师平 《宁波通讯》2012,(18):56-57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宁波,海洋文化的包容大气,江南水乡的秀美多姿,鲜明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多元的风土民俗。从俚语、诗词里,从工艺、仪式上,从传说、故事中,可以找寻宁波风俗非物质遗产的记忆和传承。那是七千年历史的精神家园。宁波民间节日与众不同宁波民间有许多与动植物、神仙有关的节日,体现了人们的信仰及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比如:二月初二"麻雀节"、三月十九日"太阳生日"、四月初八"牛生日"、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