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工艺品是旅游产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旅游工艺品的销售情况很不理想,占整个旅游行业收入的比率较低,这源于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开发不甚理想,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本文以一个艺术设计工作者的眼光,从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入手,对旅游工艺品设计及开发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于早期没有文字的鄂温克族人民来说,鄂温克族民歌是鄂温克民族史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众多鄂温克民族艺术形式之中,歌唱艺术赞达拉嘎有着其独特的存在意义,在其民族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量鄂温克族历史和文化都通过赞达拉嘎记载,有很大的研究和保护意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因素,昔日广泛存在于鄂温克民族生活之中的赞达拉嘎,在今日出现了传承中断,甚至于失传的现象,鄂温克族民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阐述赞达拉嘎的现状、传承与保护措施,希冀引起公众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瑰宝赞达拉嘎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视,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桂北地区分布着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导致经济较为落后,而印染技艺作为少数民族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如何用印染技术对其工艺品进行再设计,对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桂北地区印染类工艺品的创新设计研究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印染技艺发展旅游工艺品,为当地旅游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打赢桂北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推动桂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印染类工艺品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罗强 《理论观察》2010,(6):75-76
旅游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是旅游产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南旅游工艺品产业的整体状况很不理想,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特别是旅游工艺品产业的收入占整个旅游行业收入的比率较低。因此,海南旅游工艺品产业应借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之机,及时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研发力度,促使产业发展走民族化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5.
南京旅游市场上蕴含地方特色并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纪念品不多,这与南京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开发独具金陵特色,有较高文化审美价值、制作精巧的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对活跃旅游商品市场,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塑造各旅游区的良好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放宽旅游商品小额贸易出口权我国已放宽旅游商品小额贸易出口,以调动生产经营旅游小商品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增加国家外汇收人。旅游商品小额贸易是指经营5万美元以下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文物和收藏品...  相似文献   

7.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从这里河流向远方。江河源头那丰富、奇特的雪域文化景观,给工艺美术品的创新和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多年来,青海省工艺美术公司致力于挖掘和开发具有本地区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在省内外已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十五”期间,公司将加快实施“江河源系列工艺品、旅游纪念 品”项目的开发,目前已向省经贸委、省科委上报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这一项目的开发将贯穿整个“十五”规划,不断推陈出新,投入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8.
自然崇拜是一种早期的信仰文化,在鄂温克族和阿伊努族的精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长期的原始生活赋予了鄂温克人与阿伊努人朴实的性格和相近的信念,二者都信仰万物有灵,自然崇拜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9.
郭旭  刘彦明 《理论观察》2010,(2):151-152
嫩江流域是多民族集居区,除了汉族之外,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都在这里繁衍生息、生活生产。这里的少数民族同其他地区的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的文化.其中的民歌以独具的特色、独有的风格成为这里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高春菊 《改革与战略》2010,26(2):138-140
衡水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从城市建设发展的角度看,推动历史文化资源向旅游景观转换,使城市化建设与历史文化资源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是当前发展衡水市旅游事业以及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认为,衡水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换与开发应从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旅游转换与开发、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转换与开发、工艺品类历史文化资源的转换与开发、文物古迹的旅游转换与开发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鄂温克族     
约在公元前两千年,鄂温克祖先就生活在贝加尔湖沿岸的山林里,以后逐渐游猎到黑龙江上游地区。元朝称居住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族为“林中百姓”,清朝称鄂温克族为“树中人”。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 “鄂温克”是民族的自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一是“住在山林中的人们”;二是“住在山下的人们。”这后一种解释,据说是相对“鄂伦春”的。过去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同住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因沙俄入侵一同南迁后,鄂伦春人打猎,被称为山岭上的人们,鄂温克族从事农牧业,住在平原,因此被称为“山下的人们”。鄂温克族人民在长期的游牧生活和半农半牧的生产中,练就了一套适合寒冷地区生活、生产的本领。他们擅长于滑雪、狩猎、赛马、摔跤等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湖北经济管理》2009,(13):F0003-F0004
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是一家从事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接待服务、旅游工艺品加工销售、旅游交通运输的综合型民营企业,成立于2001年,旗下拥有12家子公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支持做大做强的旅游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3.
南岳旅游商品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商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生产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括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日用品、旅游食品、土特产品等等。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南岳,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旅游购物一直是旅游发展中的“短腿”和弱项,如何拉长这条“短腿”,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笔者根据调查,谈点个人看法。 一、南岳旅游商品开发的优势与现状   南岳作为我国五岳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多彩,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开发旅游商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1.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是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南岳山势雄伟,古树参天,竹木茂…  相似文献   

14.
潘莹  赵晓冬  赵晓峰 《魅力中国》2013,(10):380-380
河北省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全国惟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价值品位。河北都堪称是全国的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本文举例论述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河北省旅游资源概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建波 《西部大开发》2011,(3):12-12,16
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的西安市秦岭北麓是西安市旅游规划中的六大板块之一。本文在简述该区旅游资源概况、旅游业发展概况及制约该区旅游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条促进西安市秦岭北麓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鄂温克族是我国东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体育特色浓郁。以鄂温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角度出发,以朝代更迭、部落变迁以及文化发展为线索,结合文化的三元结构,对鄂温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开研究,总结鄂温克民族以“崇尚自然”“人本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鄂温克族在促进全民健康、推动市场经济和丰富文化体系等三个方面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春菊 《改革与战略》2012,28(4):133-135,158
文章认为,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提炼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物质文化品质和非物质文化品质,使历史文化资源重放异彩,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资本和源泉。文章提出,要树立"名人名牌意识",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源;挖掘工艺品类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整合文物古迹资源,开发其潜在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流域鄂温克族体育文化资源禀赋深厚,具有地域性、功能性、节庆性、民族性等特征。鄂温克族体育文化产业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应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坚持供给与需求并重、保护与创新并重,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保护性开发的模式为: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民族演艺产业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民族运动赛事相结合,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传媒产业相结合。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黑龙江流域鄂温克族体育文化产业保护性开发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生活等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旅游业将获得迅猛发展,市场将不断完善,需要大量的新型专业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与国内、国际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既是开发、利用盘锦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内在要求,也是盘锦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要实现旅游兴市,建设国际性旅游胜地,盘锦旅游业需整合、引领生活性服务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开发新旅游景点,整合旅游资源,提升盘锦市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