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吕枫丽 《北方经济》2012,(12):66-67
经过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努力,我国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已在框架初具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在公益法律服务体系中整体上呈被动状态,存在参与面不够宽,参与形式较单一的问题;而法学专业的学生由于缺少引导和组织,在公益法律服务中,层次难以提高、范围也难以扩大,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考虑上述情况,本项日试着探索一种新的基层法律服务模式——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为主导的,广大法学生积极参与的,多方位、多方面的基层法律服务模式,以通过整合、优化律师和法学生双方的优势,更好地为基层法律服务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宋扬 《魅力中国》2010,(11):51-51
本文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刘振辞 《黑河学刊》2009,(8):142-144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是梁先生立足于中国特殊社会建立的社会学理论,对中国现代化的思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互动。其思想不仅仅在社会学史上,在社会学本土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也具有魅力。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乡村振兴:问题与施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宁波有其良好的现实基础,但是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新时代宁波乡村振兴需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精准施策,实现宁波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体制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唐婷婷 《中国经贸》2014,(15):167-167
在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前提下,注重统计法律制度建设,通过分析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为改进统计工作,提供方法和依据,促进统计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眼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造条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独树一帜地创新出诸多民主形式,丰富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但是民主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仍然是当前浙江省农村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民主政治建设的全局出发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当前,美丽乡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认知理念不够科学、历史包袱有待消解、反文化现象有所抬头、建设不够平衡等问题。为此,要转变基础政府的认知理念,不断增强乡村群体文化自建能力,深入推进乡村文化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尹如法 《魅力中国》2013,(19):314-314
本文通过对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所表述的三个观点的深入探悉,提出对这三个观点的质疑,并对此质疑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以使读者在对该书进行阅读时思雏可以更加开阔.不拘泥于权威观点。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乡村治理及其转型是农村改革发展以及农村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从学术发展脉络的历史进程中来看,采用"社会化小农"这一新的范式、分析框架和视角的《小农政治:社会化小农与乡村治理》是一部占据中国乡村治理研究领域制高点的学术力作。它充分展现出小农社会化对乡村治理的冲击与治理转型,成功探寻出乡村治理模式的决定因素与发展走向,明显体现出中国农村研究方法论的自觉与自为。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文化及与文化生存发展相关联的各层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系统内部的平衡、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等。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紧张对立,不可避免地引发乡村文化生态问题。乡村儒学现象将优秀文化传统、基层文化需要和当代价值追求有效衔接,创建了一种极富文化特色的官民共治的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为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借鉴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张志胜 《特区经济》2008,(12):153-155
乡村社会的排斥、农民的司法恐惧,国家法与乡村地方性知识间的张力以及人治传统文化等阻力因素延滞了现代乡村法律秩序的建构进程。唯有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整治司法腐败以及提升国家法的普适性,才能推动乡村法制现代化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一直集中在工业和城镇,造成农业和农村长期发展滞后,小农经济濒临破产、农民传统价值观趋于瓦解、乡村公共性严重衰退等诸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乡村产业、人口、文化等资源禀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可以说,从过去依靠城市辐射被动发展到探寻可持续的乡村内生增长模式是一种执政理念上的巨大转变。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来紫堡乡冯湾村为范本,对其实现自我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优化乡村生活环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彰显乡村发展主动性,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化解乡村债务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债务的化解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法律问题。从法学角度看,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的法律羁绊、乡镇政府法律职能的错位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禁止一切涉农收费等是乡村债务产生的原因。在化解乡村债务时:要遵循稳定性、合法性等原则;应构建责任追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基本法律框架;国家也应付出相应的改革成本,分担部分乡村债务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乡村治理智能化成为打造共建共享治理格局的新理念和新路径。我国乡村治理智能化从理念上已经得到强化,在实践上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此分析基础上,从政府视角和农民视角提出促进乡村治理智能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发挥政府行政引导作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合理开发与保护资源并举这4个方面介绍了建设美好乡村应该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潘岳 《改革与开放》2022,(14):25-30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之一。贵州省虽拥有得天雄厚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但要获得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有产品创新力不足、政策支持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受疫情影响较大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文章提出,推动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推进旅游网络化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创新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产业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