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政策发布     
广场信息农业部最近发出《关于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指导农产品生产、引导农产品消费、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重要措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国家有关认证认可要求,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技术专家委员会,明确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积极做好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组织协调工作。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产地认定工作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无公害…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营管理》2008,(1):26-26
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第12号令),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产地认定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产品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实施,认证工作接受国家认监委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目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已经形成了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信息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由谁负责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第12号令),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产地认定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产品  相似文献   

4.
柳震东 《渔政》2004,(4):44-44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是农业部为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与海洋渔业局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责任科室具体负责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同时,加强渔业生产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其监督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国内外农产品认证概况,介绍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含义和认证特点、认证依据与组织机构,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及认证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邵武市鱼种场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该场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渔业产品)认证现场检查评定项目标准进行实施,其中包括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等23项内容,期间省水技总站还派出专家组对该场的水样进行了采样,并就申报工作的所有细节、范围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严格考评,认为邵武市鱼种场已具备水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条件和资格,经报请农业部审查,农业部正式批准邵武市鱼种场为水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单位,并颁发了有关证书。  相似文献   

7.
记者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获悉:2004年该中心将以规范和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为目的,通过抓好宣传培训,初步建立一定数量的掌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掌握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具备认证、检查、管理资质的骨干队伍,全面提高无公害农产品全国统一标志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全面快速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是指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实施检查、检测、评审及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的过程,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基础和前提,是最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保障措施,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的源头保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2002年江苏省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定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目前,江苏省累计认定省级无公害农产品2050个,其中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转换的产品1011个。现有绿色食品237个、有机食品30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438个,面积1784万亩。江苏已成为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省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西区整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形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认证体系。到目前为止,全区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92个,面积84.67万公顷,产地面积排全国第10名左右;认证产品216个,年产量341.1万吨;认证绿色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有效保障。随着"三品"生产基地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对认证信息进行高效、可视化管理。该文以北京市生产基地为管理对象,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及认定基地和认证产品一体化编码规范,以.NET为开发平台,集成MapObjects,开发了北京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基本信息可视化管理、基地信息查询统计、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交互查询、产地认定、辅助规划等功能,为相关认证和规划部门提供管理和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网络完善武汉市农产品流通供应链体系,文章对供销合作总社近10年来的销售业绩进行提取分析,结果表明:供销社是流通领域中符合体制内运作的重要组织,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是解决"买难"、"卖难"的可行性方案,是符合农民利益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路径;创建以供销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产品交易体系,必将对武汉市的农产品流通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供销合作社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所形成的品牌效应将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有着直接的正向促进作用。以供销合作社作为研究视角,并提出基于武汉市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流通系统需要从建立农产品加工生产专用服务体系、加快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流通速度以及合理开发农产品流通电商营销渠道等3个方面入手,减少不必要的生产销售环节的同时,加强各供销合作社的合作规模,以切实建立起便利惠民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再生产环节中农户经济权益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水果与蔬菜等农产品的产量相当可观。由于吉林地区的地理位置偏北、春冬季气候偏冷,当前吉林省果蔬产品的物流配送还主要以自然配送与常温配送为主。而果蔬产品的物流配送是当前生鲜农产品产销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人们日常消费对果蔬量的高增长与质的高要求,使得吉林省地区传统落后的果蔬物流配送模式亟需改革与创新。文章阐述了当前吉林省果蔬类产品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即冷链物流使用率低、配送过程管理混乱、物流成本高、配套技术与设施建设落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等。从政府、企业、社会等角度针对性地提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配送模式,健全"生产者—配送者—消费者"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创新物流冷链输运技术、创建现代农产品(包含果蔬类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果蔬类物流行业标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模型GM模型预测鲜食农产品物流量,以期为提高鲜食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出前瞻性思路。[方法]基于鲜食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以2005~2013年间我国鲜食农产品的物流量为研究对象,通过灰色控制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原理的预测和检验方法,验证了该模型在鲜食农产品物流中的实用性。[结果]2005~2013年,我国的鲜食农产品实际物流量在(10 000±2 000)万t波动,除2005年实际物流量与预测物流量等同外,2006~2013年的预测物流量均高出实际物流量,而2014年预测物流量(8 756万t)明显低于历年物流量的平均水平。[结论]GM(1,1)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率为6.15%,勉强可适用于鲜食农产品物流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识别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驱动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方法 文章运用DEMATE方法从市场因素、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技术、经营主体能力、绿色生产效益等五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对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驱动因子进行定性识别与评价,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结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 (1)驱动因子中心度排序为:经营主体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生产效益>生产技术>市场因素,其中指标层前十排序依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绿色生产能力、销售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数量、绿色生产意识、金融服务体系、产业融合水平、经营主体收入水平、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指标层原因度大于0的因子有13个,前三排序依次为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绿色消费意愿、技术服务体系,小于0的因子有12个,后三排序依次为绿色生产意识、经营主体收入水平、生产施肥技术。(2)市场需求与农业绿色生产效益的最大隶属度为良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技术、经营主体能力的最大隶属度为中等。结论 当前,浙江省农业绿色当前主导因素为经营主体能力,其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绿色生产效益,贡献率相对较低,而生产技术和市场因素则偏重于被影响的结果因素方面。因此应切实发挥好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小农户的绿色生产意识和能力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应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小农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量的增加,国外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开始制定许多措施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其中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很大的阻碍。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我国逐渐将特色果蔬作为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竞争力,特色果蔬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及丰富的营养结构等优势更是顺应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变化。文章通过阐述特色农产品与技术壁垒等的相关概念,进而分析我国特色果蔬国际贸易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从不利与有利因素来研究技术壁垒对我国特色果蔬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以此为我国特色果蔬贸易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提高特色果蔬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完善特色果蔬质量标准体系建设;(3)实现特色果蔬集约化生产与运输。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产品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对农产品的配送要求逐步转变为健康环保、安全快捷的物流模式,因此既要注意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过程,更要重视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构建及其运作模式的确立。广东省对农产品的需求量相对来说比较大,对农产品绿色物流配送要求较高,鉴于此,文章以广东省为例,首先对广东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绿色物流的观念落后、农产品运输的绿色化程度低、绿色物流技术落后等问题,拟从物流中心结点、区域规划、物流通道等方面构建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并将广东省农产品绿色物流运作模式划分为批发市场主导模式、行业协会主导模式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同时,为了确保绿色物流能够正常运转,有必要落实政策、人才、技术以及资金等保障机制,旨在有效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升农村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地区农产品集聚及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1980—2015分5年1期的京津冀地区各县市播种总面积,以及14类农产品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研究京津冀地区各农产品的集聚程度、集聚结构稳定性以及集聚的空间分布与转移,为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政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选址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方法]综合运用区位商、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以及重心分析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集聚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稻谷、大豆、薯类、棉花、果园、水产和禽蛋的集聚度在不断地增强; 小麦、玉米、油料、肉类和林业的集聚度保持相对稳定; 蔬菜和牛奶的集聚度在不断地降低。(2)SQ与Q>1两者总体呈反向变化,即Q>1的值减小,农作物SQ值增加,集聚程度增强;Q>1的值增加,农作物SQ值减小,集聚程度降低。(3)不同行业农产品的集聚度高低为:水产业>林业>畜牧业>经济作物(含蔬菜和果园)>粮食作物,且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集聚度在不断的增强。(4)各农产品的生产结构稳定性大小排列:玉米>水产>小麦>蔬菜>果园>稻谷>牛奶>大豆>肉类>薯类>油料>林产品>棉花>禽蛋。[结论]京津冀地区农产品集聚度总体在提高,少数农产品的集聚度在降低; 各农产品生产重心总体朝着京津冀外围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良好的质量控制行为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利用河北、山东、江苏3省399份蛋鸡养殖户微观调研数据,研究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文章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和Logit模型分别分析各因素对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综合指标和各环节单一指标的影响。[结果]现阶段有91.48%的养殖户已(规范)采取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质量控制集中在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两个方面;在质量控制行为综合指标下,政府规制、生产标准、市场激励、风险态度、养殖规模和农户能力对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质量控制行为单一指标下,影响各环节质量控制行为的因素存在差异。[结论]畜禽养殖采取全面质量控制行为是必然趋势,应进一步规范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操作流程,普及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完善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2016年中央深改组提出《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由此如何建立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成为学界热议焦点,本文试图从农业全产业链视角建立精准的农业绿色生态补贴策略。[方法]以农业全产业链为视角,从农业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品牌建设环节入手,讨论农业绿色生态补贴环节与推进策略。[结果]研究发现,农业绿色生态补贴需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为结果导向,以绿色高质量产品为目标导向,将补贴方式与金额与农业产业绿色化“挂钩”,明确补贴关键环节与责任主体,采取以奖代补、多元参与等方式,形成激励与管控相结合的补贴机制,提升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结论]基于以上思路,不同环节绿色生态补贴策略为:(1)生产环节补贴以化学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绿色技术采纳生产者为主,根据绿色生产评估结果获得相应补贴;(2)加工环节补贴按照加工产品等级补贴、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补贴等方面入手,提高加工环节绿色生态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和科学性;(3)流通环节对农产品流通存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补贴;(4)品牌建设环节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利用补贴政策促进优质优价市场形成,实现农产品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