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世界范围看,新旧动能转换不仅是世界经济演进的客观规律,也是新技术革命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内发展看,新旧动能转换是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进入经济发展新时代的根本出路。本文通过考察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和模式,进而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二维视角分析新旧动能转换的动态演进。新旧动能转换包含要素、企业、产业和社会四个层面的着力点。新旧动能转换存在从政府主导走向政府引导、从经济领域走向社会领域、从重点示范走向全面推进、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从渐进式革新走向颠覆性创新等多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魏嘉淇 《价值工程》2019,38(34):60-61
产业融合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融合的内涵和方式,结合河北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实际和基本内容,给出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改造和培育经济新动能,提出来通过存量优化、增量扩容、创新驱动、制度供给和农村三产融合等建议来实现河北省新旧动能转换接续。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财政政策供给质量,提升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质量的对策,以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出发,探讨了河北省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基础和动能转换的关系。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从河北省经济增长的现实出发,论证了河北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河北省目前新旧动能转换中产生的突出问题,提出新旧动能转换的一般路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的战略举措。需要切实加大财政投入,抓好政策落实,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本文对现有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政策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科研人才集聚与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互动关系对推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广义分位数(GQR)与面板门限模型,并结合较为有效的工具变量,研究了科研人才集聚与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非线性互动影响效应,主要研究发现为:①科研人才集聚与地区新旧动能转换之间存在非线性互动关系,并且存在一个"临界阈值",超过这个"临界阈值"有利于两者构建"良性互促体"的集聚形态;②中国大部分省份科研人才集聚与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形成"良性互促体"的集聚形态,尤其是西部地区,科研人才集聚与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构建"良性互促体"集聚形态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③东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与科研人才集聚明显偏离了构建"良性互促体"的最佳互动区间,科研人才集聚的速度快于地区新旧动能转换进程,而中部地区科研人才集聚与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临界阈值"水平较低,分别约为0.27、0.26,两者存在构建"良性互促体"集聚形态的良好基础。本文对"抢人大战"城市制定合宜的人才引进政策并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选择。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包括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环境、发展要素三大重点领域。为此,可以采取如下对策:加强顶层设计,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提供指导;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对绿色发展新动能的认知水平;创新管理模式,保障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有效性;强化科技创新,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加强资源管理,为培育绿色新动能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三新”经济在对冲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聚焦江苏发展实践,系统梳理“三新”经济的发展基础,深入分析“三新”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从外部环境、科技投入、人才培养和风险监管四个层面,提出促进全省“三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山东经济发展所处的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明确新旧动能转换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文章准确识别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专业性质,通过与行业协会、合作企业良好的渠道合作,拟建立"行业协会、学校、企业"三方联动协同育人模式,以求更好和更高质量的培养社会所需的资产评估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步入休闲时代、大产业时代、全域化时代,对旅游发展提出了转型、大旅游和用旅游激活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因此,厘清旅游发展的新旧动能与转换路径,对助推旅游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演进视角阐释了旅游发展的动能涵义,研究表明:深化内涵、创新业态、增强外溢是我国旅游业获取新动能并成功转型升级的三大主要任务。基于此,提出了现代旅游新动能的基本架构,即由旅游创业者、消费者、从业者和管理者共同打造旅游新理念、新体系、新方法和新模式。充分发挥好政府、社会与企业的作用,激发、释放和强化新动能,以实现新旧动能的渐次更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有助于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开辟新道路和拓展新领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多方参与,具体的发展途径主要包括建设无障感知互联的基础网络、搭建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刚刚度过极不平凡的一年.宏观经济运行一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各行各业也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生死考验.但在经历过暂时的低谷后,凭借决策层的精准施策,特别是着重推动以扩大内需、刺激产业升级的内循环体系稳步发展,以及更多新经济模式、新消费场景的不断涌现,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中国经济实现了"逆生...  相似文献   

13.
《财务与会计》2020,(2):19-21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会计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及有关政策制度的主体力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动能新旧转换,破解会计改革和发展难题,需要会计人才特别是高端会计人才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科技查新工作进行了重新认识,分析了科技查新在山东省被动弱化的一些原因,并对全国科技查新现状做了简单分析,指出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前提下,如何使查新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如何更好的为新旧动能转换做出贡献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策;同时,从自身做起,拓展查新知识、制订查新规范及流程,丰富查新报告等做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山东是我国能源消费第一大省,偏重的产业结构和偏煤的能源结构带来的问题突出。“十四五”时期将是山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也是统筹推进减煤、控油、增气和非化石能源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山东计划将迎来大规模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设施的投产将推动山东从天然气输送的“末端”转变为多气交汇的“枢纽”,为山东乃至环渤海地区带来天然气流向和供需格局的重大变化,同时也将为新旧动能转换下山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需求侧、供给侧两个方面分析农村经济发展动能的内在构成要素,测算1992—2018年农村经济发展动能指数,分析各阶段形成农村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内在驱动力;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驱动,提出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六个子动能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促进动能转换和新动能培育,需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结合、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支农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目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多点突破的有利形势,我国需要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深刻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以创新驱动为突破口,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企业员工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认知程度,并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对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在本公司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技术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均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认知有显著的影响。总体上看,在本公司工作年限越长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员工,其认知程度提高的概率将会增加;技术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认知程度提高的概率均会明显高于普通员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驱动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转变,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转型升级,我国的经济进入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金融机构在隐形不良资产逐步显露的同时,也在加大出清力度,资产管理公司发挥金融"稳定器"的作用,收购不良资产后以多种方式化解风险,推动产业调整升级,发展经济新动能。文章以金融不良资产市场为切入点,分析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演变历程,并提出新常态下实施收购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先锋,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2015—2021年唐山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地方经济数据进行研究,阐述唐山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促进唐山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以期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