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29):240-241
我国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合到整体的教学体系中,致使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了学科专业。本文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及社会背景出发,建议通过将创新创业课程融于教学环节,鼓励计算机学生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互联网+"思维洞悉传统行业转型突破点;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走进一线,熟悉本专业产业化流程,储备创业资质,温故知新;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培养团队合作、资源整合能力。三者有机结合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基础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训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思维和专业素质的人才。因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一定要和专业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化、专业化、技能化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应在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有效融入专业设置和专业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经管类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创新创业经营决策为核心的"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业胜任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设计开发基于真实岗位的创业胜任力孵化课程,有利促进经管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姚宗建 《价值工程》2010,29(35):102-103
西方经济学理论内容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而目前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存在着单纯强调理论内容的阐述而忽视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的倾向。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江涛涛  田新  佟金萍 《财会通讯》2021,(11):169-172
外部环境的极大不确定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创新谋求发展,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快了企业创新变革的步伐,进一步凸显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课程教学是培养商科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形成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基础元素.文章针对传统商科课程教学目标不匹配、内容陈旧、方法单一、考核方式僵化等诸多弊端,提出在新商业环境下重新定位课程目标、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方式等课程教学改革对策,以培养适应新商业环境的商科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根据创新创业背景下二手车课程教学的新需求以及二手车课程教学本身的特点,结合汽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二手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专创融合”的背景下,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根据目前社会的需求,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核心素养方面进行研究,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的核心素养。文章简述了创新创业的内容,对学生创业能力、创业取向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目的是希望通过这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运而生。为了给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以及探索大学生创业新模式,各高校普遍开设了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教育不应局限在传统的知识灌输,而是逐步过渡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拓展就业是最有效的途径,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三者之间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因此,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现阶段的重要内容。高校土建类专业应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有效加强创新创业型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8,(12):252-253
在工程化教育背景下需要培养具有工程化思维能力的人才,本文在工程化背景下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以工程实例引入课堂,探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自我学习和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据麦可思调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80%的毕业生认为大学阶段,学院学生社团对学生成长成才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该校56个学生社团进行调研分析,提出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具体路径,将创新创业融入社团工作,设计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特色社团发展之路,一方面使学生社团得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社团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8,(12):220-223
近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部分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创新创业教育"重‘项目’轻‘人’"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首先厘清了创新创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内涵与概念,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位一体目标:专业创新能力+特色实践能力+管理能力+N种个性化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维立体模型,通过在专业课中植入创新创业教育、搭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平台、建立多层次培养方案和实施项目+基地双轨制四个维度阐述大学生四位一体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十分重要,是提升市场竞争力与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文章以信息技术背景下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研究对象,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针对于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交通运输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信息技术背景下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据麦可思调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80%的毕业生认为大学阶段,学院学生社团对学生成长成才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该校56个学生社团进行调研分析,提出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具体路径,将创新创业融入社团工作,设计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特色社团发展之路,一方面使学生社团得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社团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5):256-258
基于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结构的分析,探讨了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构建原则及课程设置内容,为保障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实施,应该在学院师生中建立创新创业风气,塑造创新创业理念的基础上,从创新创业课程群的构建、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学院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34):252-253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如何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实践探索,提出了"课程主导、丰富载体、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8,(10):205-207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以移动终端为载体,以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目趋成熟,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使我们的教学、课程教学与社会大环境紧密结合,互相促进、互相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把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社会就业需求、行业发展前景相结合。有助于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从而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促进作用。有助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无形中就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就业思想。有助于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着力建设合理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7,(14):254-255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增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能力。高校学生具备创业思维能力既能有效解决大学生本人就业问题,又能减轻国家及政府负担。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针对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主要是先进的销售、先进的管理、先进的团队合作模式等方面的认识提高,促进快速发展。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个综合训练过程,需要各行业专家尤其是成功企业家的参与,而将这些高端人才请到课堂给大学生上课是不可能的。可以采用慕课教学模式,发挥慕课的在线大规模优势,将创新创业课程推向所有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创业教育引入高校"思品课程"教学视阈,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以创业教育作为"思品课程"的教学抓手,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优势,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的"一体化"培养,既能夯实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升创业教育水平,又能加强"思品课程"教学的现实针对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规划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就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协同运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读书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沈程  冯益斌  柳晖 《数据》2022,(12):148-150
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土建类专业特点,对当前高职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如何提升高职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提出了如何提高高职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建议,就进一步提升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土建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