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对中航黑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过程中商誉确认、计量、减值测试的分析,文章认为,由于商誉的初始计量采用合并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减值测试却以收益法评估为基础,两者口径不一致,导致商誉减值成为必然.巨额的商誉减值可能会对企业后续财务活动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这种合并模式中采用收益法评估商誉,更能体现企业经济资源的获利能力,而且可以避免商誉计量与减值测试原则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以海航科技为例,对其形成的商誉及商誉减值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发现高额商誉的形成将有可能透支公司资产价值,加大财务风险,且商誉减值将会引发严重的利润亏损。为了更好地防范商誉泡沫和商誉减值风险。合理准确评估企业价值,或是改变商誉的计量方式,规定商誉的摊销方式,是关键所在。对商誉会计确认及初始计量工作进行一定的表述,对合理准确评估被购买方企业,并对未来如何合理计量企业价值进行相应的探讨,并对减少商誉堆积、防范风险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唐国丹 《当代会计》2021,(12):88-89
商誉减值损害企业价值,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文章先明确商誉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成因与风险,从上市公司、外部监管部门与投资者监管三方面提出上市公司并购业务商誉减值风险的防范策略,以促进上市公司的有效、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本扬 《价值工程》2010,29(11):31-32
企业商誉的价值越来越受到经营者和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注,企业商誉的会计处理又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本文在参考《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处理模式及惯例的基础上,介绍了商誉的概念,对商誉的确认、计量及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探析,以期能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商誉。  相似文献   

5.
2018年资本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出,巨额商誉减值致使上市公司业绩集中“爆雷”,引发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誉资产后续计量方法的激烈讨论。通过梳理直接冲销法、永久保留法、系统摊销法和减值计提法四种典型的商誉资产后续计量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备受争议的系统摊销法和减值计提法进行利弊分析。研究发现:系统摊销法可操作性较强,摊销额对利润的抵消作用会使上市公司更加谨慎地对待企业并购,从源头上杜绝巨额商誉的产生;但资本市场瞬息万变,一旦产生明确的减值迹象,计提商誉减值可提升商誉资产账面价值的相关性。基于此,提出未来对商誉资产的后续计量应重新引入系统摊销机制,并在有明确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  相似文献   

6.
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购买企业时确认的商誉,按照确认时原价减去其减值准备后的余额进行后续计量,不计提摊销或折耗,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则不认可企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导致的损失在税前扣除,而在企业整体转让或清算时,商誉的价值则可以在税前扣除。这样,资产负债表上,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商誉的列示的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就会产生差异。在新准则下。这种差异称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文将以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产生的商誉的后续计量,及其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为议题。论述商誉的确认、计量及与商誉相关的所得税及所得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2006年出台的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采用了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减值测试法对合并商誉进行后续计量,将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从此,商誉便从无形资产中分离了出来。减值测试法的测试方法和程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基本相同.但没有其详细.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关注初始确认在报表中的商誉应当如何进行后续计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袁敏 《财务与会计》2016,(21):37-39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企业并购中的估值、风险计量和管控问题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本文以蓝色光标两家子公司的商誉减值为例,在介绍风险量化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并购中商誉与风险的关系、风险定义和计量问题,并从并购商誉短期出现巨额减值可能导致管理层的操作空间视角,提出现有会计准则的商誉减值测试处理值得商榷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新会计准则中商誉会计处理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作了新的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合并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直接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初始确认后的商誉,不再进行摊销,而是于每一个会计期末,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对其进行减值测试。但鉴于商誉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因此,应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1)此处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应是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  相似文献   

10.
商誉作为一项特殊资产,列示于企业资产负债表。然而,企业会计准则却没有对商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企业商誉会计核算的边界也不够清晰。本文从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两个阶段对商誉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商誉的初始确认可能存在资产价值虚增,商誉的减值处理有可能会流于形式,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上市公司不断出现商誉减值"爆雷"现象,商誉减值成为商誉会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分析商誉减值的原因、测试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等问题。并购产生的高溢价和业绩补偿承诺未实现是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应继续仅采用减值测试法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但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及成本高、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不及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等缺陷,应进行改进和完善。此外,商誉减值测试相关计量中,对资产组(或组合)的划分以及资产组(或组合)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也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企业价值估值模型与商誉减值测试在对象、范围、测算参数选取等方面的差异角度出发,分析和梳理了商誉减值测试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执行商誉减值测试程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并购商誉确认计量存在的问题 1.巨额商誉减值方面.在经济增速放缓、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引发公司内生增长不足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公司外延式并购需求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并购企业易在一定程度上高估被并购企业价值,从而导致股份并购泡沫直接计入并购商誉.当资本市场发展逐步成熟,并购势头下降估值回归理性的时候,势必会引发巨额的商誉减值,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及未来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6年度报告中计提巨额商誉减值的二六三公司为案例,通过对其商誉形成及减值过程的分析,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并购中形成商誉的会计确认及后续计量的规定存在企业管理层自由裁量空间大、企业业绩波动幅度大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改进商誉会计规则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新会计准则中合并商誉的涵义出发,对于合并商誉进行了全面的探析,并结合合并商誉确认和后续计量工作的开展,分析了通过减值测试方法来计量合并商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并商誉减值测试法的操作注意事项,总结了其优缺点,以期对现阶段的会计实务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明  薛书新 《会计之友》2021,(12):40-44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应该采用减值测试法还是摊销法,学术界对此争论多年.文章针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的《企业合并——披露、商誉及其减值(讨论稿)》和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发布的有关商誉的三篇系列报告中的相关观点,从商誉的本质、商誉的组成部分以及未来现金流量三个视角对商誉的性质进行研究,得出不同于IASB及IVSC的结论:商誉是使用寿命有限的消耗性资产;基于商誉的性质,从商誉减值测试的成本与复杂性、滞后性方面分析了商誉减值框架的局限性,以及滞后性解决方法的局限性;最后对减值测试法和摊销法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相对于减值测试法,摊销法更能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对商誉的会计报告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溢价并购形成巨额商誉隐藏减值风险,不少企业利用商誉处理的漏洞,在高溢价并购后又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准备以操纵企业利润,最终高管套利、股价崩溃,并购商誉问题令人深思。本文以~*ST巴士为例,从经济本质、企业动机等角度剖析并购商誉的形成和后续计量,揭穿企业将并购商誉用于掏空动机的真实目的,接着论证了摊销法在经济结果上更为可靠、符合企业真实情况,最后对完善准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解释对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减值测试方法作了详细阐述,尊重了企业合并理念及商誉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原则。然而在确定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时。口径不一致,使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的理论基础有偏颇。本文将重新整理对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流程。使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永久保留法、直接冲销法、系统摊销法、减值测试法四种观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务着重探讨了商誉减值测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减值测试法更可能导致商誉初始计量的金额虚高、商誉减值测试的估计和判断空间过大、商誉减值测试的实务操作口径不一致。认为现行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并不是技术上的最优选择,即使改进减值测试也难以根本解决实务问题,而恢复摊销不失为现阶段较为可行的做法,可以降低因减值测试主观性、复杂性、可操纵性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聚焦于企业创新质量,从商誉减值信息披露视角出发,考察了创新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沪深A股2008—201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商誉减值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商誉减值对企业创新质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与高质量创新相比,商誉减值对企业低质量创新的负向影响效应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商誉减值通过影响企业盈余管理倾向、信息披露质量和风险承担水平降低了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地,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改进、业绩补偿承诺的签订加剧了商誉减值与企业创新质量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非国有企业、管制性行业企业及外部制度环境较差的企业中,商誉减值对企业创新质量的负向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