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结合已有的理论和跨国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关关系,观察其中中国的特殊之处。本文也结合中国数据预测城市化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轨迹。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服从一个统计上显著的S型曲线规律,而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城市化的推进,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和第三产业发展。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当前城市化水平下的投资率和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而消费率明显偏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人均收入和人均资本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每推进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人均实际收入增长2.25个百分点。根据它们的动态关系,可以预计我国在2012年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  相似文献   

2.
建设大银川发展大郊区大力推进银川市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指城市规模不断向农村延伸,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城市社会的历程。 一、加快银川市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银川市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中心、经济核心区的“龙头”,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区域中心城市作用日益突出。到2000年,银川市GDP达到95.78亿元,比1978年增长8.7倍,人均GDP由78年的533元增长到9623元,登上了1000美元的新台阶,产业结构比为11.3:43.8:44.9,经济处于工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经济增长与消费的差异性分析:1978-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了超额人均收入增长的理论模型,提出了超额人均收入、人均基准消费、减损系数等指标及测算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及其对消费作用的差异性。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严峻;城镇部门经济增长的减损量大于农村部门,而农村部门的减损强度却大于城镇部门;增加农村部门的超额人均投资水平才是启动消费政策的有效切入点。因此,推动城市化且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降低我国经济增长的减损强度、有效启动消费市场、改善经济二元结构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工业化水平。发展中的城市以其聚集效应为工业发展提供条件,并以不断增长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一直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城市人口还仅占总人口的30%左右,而同期的工业化水平已达40%以上。因此,大力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发展战略。本文仅就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建设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避免土地利用失控应纠正城市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农地被征为国家建设用地。社会上普遍认为,城市化必然要减少耕地。是否真的是这样呢?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如下: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是指,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务农的人不断转移到城市去从事非农产业,导致社会总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加要占用农地;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减少,又可以腾退出农村建设用地(见下图)。由于城市土地利用率高于农村,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大大低于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所以农村腾退出的土地要…  相似文献   

6.
"人口红利"理论来自于实证研究,缺乏一个直观的理论分析框架。笔者在Ramsey模型中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建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1965年~2009年14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抚养比的提高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反之,则提高经济增长率;抚养比降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14岁以下人口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率下降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率下降2.8个百分点,后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前者的2倍。  相似文献   

7.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目前的情况是,我国过分依靠投资和外贸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同期,我国投资率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也持续增加,投资、出  相似文献   

8.
依据1978-2010年我国消费、投资、出口和GDP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消费、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若其他因素不变,消费、投资和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分别增长0.64、0.29和0.07个百分点.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经济增长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显著而列出口的影响不显著.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急需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刺激消费、增加投资和改善出口,以更好地发挥它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魁 《财经科学》2010,(6):74-84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负担的减轻产生了人口红利并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长期而言,劳动力负担每降低1个百分点,促使人均产出增加0.176个百分点。短期而言,劳动力负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劳动力负担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主要由快速下降的少儿抚养负担解释。但随着少儿抚养负担的稳定和老龄化的加速,未来劳动力负担变化将由老年赡养负担主导,随之引起的经济效应将发生改变。为此,应抓住剩余30年的战略机遇期,利用人口红利期积累的成果迅速推进人口结构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近期未来的人口—经济增长的预测,分析了城市化增长对未来纸制品消费的影响。用"自相关误差回归"的方法检验人口和城市化增长的不同发展路径对于纸制品消费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对纸制品消费影响很大,更快的城市化进程,相应的影响会更强烈。比较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城市家庭经济因素相对更加明显。在近期的未来,随着纸制品消费的增加,其对环境污染的压力也会增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幅度高于收入增长幅度,农户对教育、健康、迁移投资的欲望强烈。实证分析表明,物质资本及土地投入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以人均量表示的土地占有量和物质资本存量每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0.3112%和0.0622%;人均教育、迁移投入每增加1元,农业经济增长0.0003%和0.0001%,健康投入的作用不明显;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同样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对外开放则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城市化是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对消费增长产生收入效应、示范效应、扩张与循环累积效应等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消费需求增长。因此,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提高人口城市化率是增加我国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子龙 《时代经贸》2008,6(5):116-118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过程.影响江西省城市化空间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它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源性.本研究从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和生活水平提高四个方面分别选取了非农业人口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人均GDP、非农产值比重、每万人在学校大学生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建成区面积、人均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城镇个数这9个指标来衡量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本文试图综合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研究江西省城市化的地区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于淑波 《发展研究》2010,(8):104-1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城市化是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对消费增长产生收入效应、示范效应、扩张与循环累积效应等影响。实证分析也表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消费需求增长。因此,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提高人口城市化率是增加我国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的综合评价指标和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成文 《经济论坛》2001,(23):12-13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进步状况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中明确提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城市化 ,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就业结构;有利于提高农村工业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和重视,如何对城市化进程进行反映和综合评价,是目前经济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空间计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城市化角度出发,利用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定量地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结合人均GDP、城市人口规模和第三产业比重的Moran散点图和显著性水平图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表现在东部集中偏高和西部集中偏低;城市人口规模已产生规模不经济,这种现象抑制了城市人口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偏小,但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会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是当今经济发展需要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均累计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将增加0.08元.数据表明,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偏低、供给结构不合理.促进农村消费增长要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农结构和创新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影响经济增长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国际前沿研究中.城市化的涵义已经不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既定的城市人口下,即既定的城市化水平下,城市资源、城市总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布,也即城市集中度,同样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论文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一般理论出发,总结了较为成熟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重点阐述了城市集中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半个多世纪来,乌鲁木齐的城市规模扩大了三十多倍,人口增长了近二十倍。激进的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走上乌鲁木齐街头,我们已经很难寻觅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如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做好文化建设,不让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脱节,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经济,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取决于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程度。   一、农村城市化的必然性   首先,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世界城市人口的变化来看: 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29%, 1980年达到 41%, 1995年达 45%。在部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该国人口的比例更高,如日本等国高达 80%以上。而我国 1998年仅为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