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星体大爆炸能产生重金属锎镅等元素。部分此类物质,在漫长的天体运行过程中,当它进行特殊的轨道和它离地球一定的距离时,才能射入地球,或被地球的引力拉到地球上来,或通过大功率高通量反应堆生产。这些宇宙资源成为人类极宝贵的三重能源释放财富,是人类的超级新能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军事价值。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思想的提出起源于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深度关切。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受到发射到太空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把地球看成宇宙中一个孤立无援的系统,与太空中的飞船一样,只不过它更大一些。地球与宇宙飞船的共同特征都是不断消耗其内部的有限资源。一旦其内部资源被消耗殆尽就意味着毁灭。只有不断重复利用其有限的资源,才能延长其运转寿命。就地球而言,人类对其资源的消耗速度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速度,都已经远远高于其恢复能力。鲍尔丁认为人类必须要在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中找到应有的位置,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能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以往的所谓“单程式经济”。  相似文献   

3.
研制深海载人潜器中国挺进七千米深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看起来是蓝色的,这个蓝色,便是海洋的颜色。然而,多少年来,人们登月球,上火星,探索宇宙太空的无穷奥秘,对于占地球表面积2/3以上的海洋却知之甚少。 今天,海洋作为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最直接相关的环境、资源和空间,正在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记者最  相似文献   

4.
《北方经济》2005,(6):13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曾经作过一个比喻,说地球好比是宇宙中一个孤立无援的系统.与太空中的飞船一样。两者的共同特征都是不断消耗其内部的有限资源,一旦资源殆尽,就会毁灭。为了生存,飞船必须不断重复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才能延长运转寿命……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地球象个“水球”,这是因为地球上布满了冰川、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泽地,这也是人类在通过运用现代航天技术手段后,与已经了解了的其他一些星球相比较而言的。目前人类追寻宇宙中是否有另外的生命现象,也是首先从考察其他星期是否有水入手。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不断加快的工业化进程,地球正在因为人类活动而改变着原有的活动规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人类的活动导致地球温室效应日益明显,人们也认识到了地球的气温正在慢慢变暖。它直接导致了地球上由暴风雪、洪水、干旱等引起的各种天灾成倍增加。目前,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是过低碳生活、树立人性化科技观。  相似文献   

7.
《北方经济》2005,(6):13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曾经作过一个比喻,说地球好比是宇宙中一个孤立无援的系统,与太空中的飞船一样.两者的共同特征都是不断消耗其内部的有限资源,一旦资源殆尽,就会毁灭.为了生存,飞船必须不断重复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才能延长运转寿命……  相似文献   

8.
张瑜 《新西部(上)》2010,(3):112-112,122
本文通过加拿大现实主义动物文学之父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的名作<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泉原狐)>故事中"我"对动物主人公的态度变化探手西顿的动物观,并观照现实折射西顿动物故事的生态意义.如果我们把地球看作一个动态的整体,而对生物即生命的存在权利的尊重直接关系到对地球存在权利的尊重.地球的毁灭也就是人类自身的毁灭,因此我们要守护我们的家园就要尊重并善待其他生物,和它们共生共存共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9.
<正>“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索、研究、试验等的往返飞行活动,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世界》2012,(15):100-101
诗人波德莱尔认为:“地球上如果没有红酒,人类的精神将会出现空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则在《费曼物理学讲义》中写道:“整个宇宙就存在于一杯红酒中。”  相似文献   

11.
崔艳凤 《辽宁经济》2001,(12):11-12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1.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客体──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活动的场所,同时还给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客体并不完全是被动的。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决定人,这是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是人决定自然环境,这是自然的人化。  2.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主体──人类。从宇宙进化的角度看,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地球的历史就是自然史同时又是人类的历史。人类是整个地球表层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作为“智能圈”和大气…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的发展过程总是与生态环境的退化密切相关,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要付出环境破坏的代价。在积极寻找解决之道时.生态女性主义生存的观点无疑是一剂良药。这种生存必须的视角帮助人类消除毁灭地球的实践和制度,它象征着关爱、平等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即将过去的20世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归纳和描述,诸如:军事学家可以把它归纳为“核世纪”,威力强大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100次;科学家可以把它归纳为“新科技革命的世纪”,几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地球的面貌;政治家可以把它归纳为“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殖民地已基本消亡,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相继取得了独立;人口学家可以把它归纳为“人口爆炸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人口增长了几倍,导致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等诸多矛盾;还有“不确定世纪”、“咨询世纪”、“电…  相似文献   

14.
臭氧层的破坏与CFC 地球上生长的万物,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大气中臭氧层的保护。大气臭氧层象屏障一样保护人类和生物免受太阳的紫外线伤害,它如果消失,就意味着地球上生物的毁灭。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在距地表11~48公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对人类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氧气。平流层集中  相似文献   

15.
普利策奖获得者E.O.威尔逊将通过文字的形式站出来呼吁大家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同时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威尔逊决定在他发起的保护行动中招募一批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威尔逊是一位哈佛大学教授,在他的新书《创造论:对拯救地球生命的呼吁》中,威尔逊教授认为,科学和宗教可以联合起来,阻止人类活动造成的物种大规模灭绝,这种联合是完全有可能的。 威尔逊教授曾经在1979年和1991年两次获得非小说类普利策奖,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证明了人类活动是如何加速地球上物种的大规模灭绝的,他在著作中呼吁,保护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是一件迫不及待的事。在著作中,威尔逊教授写道,全球25个最濒危的热点地区只要一次性投入总共300亿美元就可以得到保护,相比于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财富,这笔费用就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乎达到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事。但是,很多看来令人兴奋的科技成果,对人类来说还很难搞清到底是祸还是福。核技术的发明,第一次在广岛、长崎给人类敲响了丧钟,如今地球上的核武器已经足以毁灭地球无数次。新的科技成果仍在不断出现,但是谁能说得清是丧钟还是福音?人工授粉:善待生命?如果说十多年前人们对人工授精还感到陌生,那么,今天也许对它已略知一二。自从英国产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生物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第一次成功地将人类的体外授精卵植入子宫,生殖技术一这项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7.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生命支持、物质和文化服务。没有自然环境,就没有人类文明。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按照传统发展模式,人类的物质需求将逐步逼近自然环境的承载极限,自然环境有可能发生不可逆转退化。人有三个家:家庭、国家和地缘;如失去家庭,生活就将无依无靠;如失去国家,生活就将四处漂泊;如失去地球,生活就将不复存在;所以,我爱我家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有些时候,提高小家庭生活水平的需要,会与大家庭地球环境的需要发生冲突,特别是过去三百年间冲突在加剧。显然,世界现代化,既需要我们用知识促进发展,也需要我们用智慧协调关系。人类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事实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客观存在,并在不断演化,只是我们经常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它。到今天,人类已经拥有毁灭地球的强大能力,而地球却越来越不堪人类的重负。我们不能漠然对待,也不能心存侥幸,而应该科学地和人道地对待地球,理性在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以地球的环保侠自居的查尔斯王子,在他的自制的一个名为《和谐》的纪录片里,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现代社会里“毫无节制的商业化”导致了农田和农村的毁灭。“如今,我们已经把大自然的运行转变成了一种简单的机械过程,全球化为全世界的小农户带来的,就是灾难。”  相似文献   

19.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末日论说法,即2012年12月21日将有一颗流浪行星撞上地球,人类全部毁灭.天文爱好者哈德森(Bill Hudson)说,这完全不对,而且他能用科学的方法对此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产业》1996,(4):32-32
我国科学家首次证实宇宙原始气体也可生成能源矿藏我国科学家首次证实,地球能源除人们已知的生物成因的石油和天然气外,原始太阳星云中的烃类气体,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可生成具有商业价值的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这一新发现将大大丰富人类能源认识的范围,并为新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