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月18日上午,由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建设的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易地新建项目一期工程暨全国工伤康复综合基地落成,这是我国工伤康复事业科学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出席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康复医学和工伤康复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初康复医学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就是康复医疗高新科技的含量正在增加,康复工程和辅助技术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在康复过程中更加注重把技术康复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促进患者身心康复,保证残疾人权益。而这一时期工伤康复出现的新发展趋势则是不仅重视伤后的康复治疗而且更重视工伤的预防,不仅重视在医院门诊或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而且也重视出院后的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不仅重视工伤康复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的功能或残疾的测评,而且也重视康复后对患者功能的测评,并且在康复过程中更注重发挥康复小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工伤康复概念及其理论支撑 (一)工伤康复概念 工伤康复是现代工伤保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世界上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基本上都开展了工伤康复工作。工伤康复是通过康复技术和服务设施,帮助工伤职工尽可能恢复和提高身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劳动能力,从而促进他们重整伤后生活或重返工作岗位,重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从“健全人”到“残疾人”,工伤职工无奈地面临家庭地位和社会角色的变化。以医疗康复为基础.以早期介入和职业社会康复并重的“哑铃式”康复发展模式.为身心受到重挫的工伤职工带来的不止是身体机能的恢复,心灵创伤的愈合,还有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回归社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5.
工伤康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州市工伤康复3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工伤康复中心对收治的380例工伤职工的康复检查、康复治疗及职业康复情况进行了跟踪,对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树立预防、康复、赔偿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险观念,坚持“先治疗康复,后评残补偿”原则等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6.
建设我国的工伤康复制度,除了要遵循借鉴国际经验与适应中国国情相结合、以人为本与依法实施相结合、普遍推行与区域规划相结合、全面康复与突出职业康复相结合、治疗康复与评残补偿相结合的原则之外,还要研究制定我国工伤康复事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健全工伤康复政策体系,建立工伤康复标准体系,完善工伤康复管理体系,形成工伤康复服务体系,并加强工伤康复专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括介绍了澳大利亚.美国明尼苏达州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职业康复制度。与香港地区相比,美澳等西方国家的职业康复制度更注意协助工伤工人及早康复和重新投入工作,并为此强制雇主和工伤工人主动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15日清晨,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29岁的沈晓滨坐在病床上,等待早饭开始,他已经能和负责打饭的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交流。他微笑着用双手食指做出一个十字,沈晓滨的父亲在一旁说,这里的伙食不错,一顿饭10元,饭菜很丰盛。  相似文献   

9.
建立工伤预防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在工伤保险制度中首次提出"工伤预防"概念是在1996年颁布的<企业职业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在第一章第一条中提出建立工伤保险制度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分散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  相似文献   

10.
德国事故保险制度使用“先恢复后赔偿”的原则。在德国,包括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在内的工伤康复服务,其最终目的是让工伤和职业病的受害者保持健康,能够工作,让他们能够不依靠福利度过会生。这也包括采取积极措施帮助有残疾的人重返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11.
工伤预防与工伤补偿、工伤康复都是工伤保险的重要内容,组成了"三位一体"有机整体和制度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事故预防和职业病预防是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世界各国的工伤保险经验也证明,加强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是控制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有效途径。要做好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预防,必须抓住容易引发事故的源头,将预防重点放在事故高发行业,并对整个劳动过程加强劳动安全生产、劳动防护方面的监督管理。为了实现这一点,应注重分析工伤预防费的重点投入行业和途径,使预防措施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02年,我国就提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即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然而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有康复需求者近5000万,康复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见图),决定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整合现有的残疾人康复与工伤康复资源将是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康复事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职工发生工伤之后,先进行补偿,还是先康复?如果先康复,谁来提供康复服务,是医疗机构,还是专门的康复机构?这些问题,成为6月14日在长沙举行的“第二届内地与香港工伤康复及预防交流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工伤康复论坛”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工伤保险再上新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至2007年底,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净增7580万人,达到1.2亿人,成为参保人数居第三的社会保险险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净增56.3万人,达到94.3万人。11个省份通过地方立法等形式落实工伤预防资金渠道,开展了工伤预防宣传、培训、健康体检等工作,在预防工伤事故、降低职业危害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劳动保障部成立了全国工伤康复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始在全国扩大工伤康复试点工作,工伤保险在以补偿为主体,向预防、康复延伸的“三位一体”制度体系迈进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5.
工伤康复早期介入工作非常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工伤康复不能早期介入,会耽误工伤职工的救治与康复,人为增加伤残率,降低工伤保险基金使用效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积极推进工伤康复的早期介入,最终实现工伤职工“伤而不残,残而不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人社部工伤保险司深入云南、吉林、甘肃、北京等地工伤康复机构,与工伤职工、工伤康复机构面对面了解、交流对康复服务等工作的需求、意见与建议,以进一步推进工伤康复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国的工伤康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能够很好地为工伤职工身心康复和回归工作岗位、回归社会服务。文章介绍了韩国工伤保险从健康锻炼、器具更换、开业贷款等方面促进康复就业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工伤预防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以医疗补偿为主,工伤基金更多地用于支付工伤职工的医疗费及伤残死亡赔偿。但是,单纯地强化工伤赔偿,既不能从源头上遏止工伤事故的发生,也不利于解决工伤职工的后续生存问题。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应该树立工伤预防、待遇补偿和工伤康复相结合的观念,从补偿功能向预防和康复功能延伸,逐步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完善的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新规速览     
《中国社会保障》2011,(3):37-37
工伤康复管理有新规 1月1日开始,《上海市工伤康复管理试行意见》开始试行。《试行意见》适用于《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覆盖范围的用人单位及其工伤人员。意见中所称的工伤康复对象,是指经上海市区县人社局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人员中,因工伤造成残疾或身体功能障碍,在停工留薪期内经确认具有康复价值,需要进行住院康复治疗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记者:工伤康复与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共同构成工伤保险的三大支柱内容,其重要性日益为工伤保险主管部门、社会和工伤职工所认识,全国很多地方开始进行工伤康复试点工作。但很多人认为,工伤康复就是要通过医学的、物理的种种技术和手段恢复和改善伤残职工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这种认识正确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