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战略制定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实却是科学技术的普遍落后,"贫穷--科技落后--贫穷"似乎已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循环怪圈.因此,科技因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加强科技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引导,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新的千年发展中插上腾飞的科技翅膀,实现世代人所期待的富裕梦想.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规划中一直以来都是重点,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一跃变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由于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专业人才辈出、科技水平先进,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区域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从构建经济系统、发展金融、一体化构想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艳萍  杜莲花 《魅力中国》2013,(13):285-285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他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仍然呈现滞后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表现得日益显著,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受我国综合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等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目前仍只能按地区、有重点、分阶段地逐步推进。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有效的交通运输发展策略,则有赖于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准确把握,进而促使两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是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源头,是助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高校科技服务区域经济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高校资源、高校科技发展现状及高校科技与产业发展衔接度,发现高校科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协同机制、共建创新载体、推动成果转化等角度对高校科技如何服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显示出强大的活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也凸现压力。本文试从环渤海区域环境状况、资源状况分析着手,探讨地区间选择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环渤海各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推进资源环境合作的务实化发展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和创造运用,越来越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态势。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而科技资源是科学技术活动最重要的基础性条件,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各国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优先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主要动力,对于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深刻意义,而提升科技支出和人力资本水平是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内在动能的重要方式。文章从经济发展、居民保障、资源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指标,实证分析财政科技支出对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与空间效应。结果显示:科技支出可以有效促进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人力资本对这一过程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科技支出主要通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与优化资源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都市圈内促进效果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对科技支出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调节作用具有边际效益递减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上的创新发明也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人工智能产品逐渐走进了平常的百姓家,这都证明经济在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原因。科技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行业联合的产物,可以改善人民的衣、食、住、行,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法宝。下面根据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来阐述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投入无论是在推动经济增长还是促进社会发展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2006年-2020年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及合理安排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0.
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平台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强调指出,要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地方科技工作。通过全面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全面提高地方科技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使科技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全球技术、资源和人才等越来越聚焦于富有个性的、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随着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竞争出现多元化格局,区域经济发展中较劲较量的焦点已真正集中到科技创新领域,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根本所在。包括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等方面在内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而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各类支撑平台的建设,将全面提高企业创新效率,集成科技创新资源,降低科技创新成本,使科技创新所需的各种有效资源得到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创新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区域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飞速进步,区域范围内对高学历、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提升。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地区只有构建完善的人才资源培养机制,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安定的社会环境。文章基于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论述了继续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地角色。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与环境要素成本不断地上升,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加速了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步伐,即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文从经济转型的界定、长三角地区为什么需要转型、区域经济如何转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具体探索了经济转型的界定、转型与升级的关系、长三角经济转型重大问题识别、转型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等问题,最后从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总体战略构想、方向与路径、政策建议等方面阐述了长三角地区如何实现区域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3.
王亚丰 《科技和产业》2005,5(10):35-37,41
21世纪是世界各个经济区域进行合作的一个良好开端,因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已趋于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富有时代特征,并对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产生了强烈影响。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相对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本文将从世界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东北亚区域经济经贸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认为这个地区未来在资源开发与合作、工业及加工贸易合作、资金、劳务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创新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人类的进化、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植根于B惭。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区域经济如何立足区域优势,大棚惭,塑造新的发展优势,实现经济腾飞SR’ul-Hux人都不容回避的问题。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变革,国际经济发展区域化、一体化和集团化已成为当代经济的一大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性潮流。经过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未来关中地区带动陕南、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第一,关中地区对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可以通过旅游业、科技资源和装备制造业三个方面的辐射实现。第二,关中地区对陕北地区经济的带动可以通过装备制造业和科技资源的辐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重庆经济》2004,(8):11-13
我们正面临的新形势可以概括为:经济体制变革引发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和重组;科学技术进步使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加速期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后,社会需求升级并且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所积累的社会矛盾开始显现,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带来一系列问题,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负担沉重;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和环境构成压力;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既带来发展活力,也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热潮。如何认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首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现代物流业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也将关系到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盼 《中国经贸》2011,(6):80-8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已越来越大,日趋居于主导地位,现代生产的发展愈来愈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然而很多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区本来在交通设施,通信手段上的落后,致使现代科技空间推移的速度和规模还不能发生较大的改善,而对技术革命将会给落后地区带来超越发展的机会.欠发达地区应不断地规划并改善交通条件和信息的传递手段.致使落后的地区也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和产业,促使本地区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本文分析了技术进步基于交通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而后提出了若干促使技术进步能更好的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智勇 《山东经济》2012,(6):129-137
区域差距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且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人力资本说、技术进步说和产业结构说是研究中国区域差异问题的代表性解说。通过把地理单元细化到地级市区域,可以看到中国区域差异细致的一面,从其模式的演变来看,一方面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和产业布局的影响,另一方面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地重新塑造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GLS面板数据回归结果,产业结构是导致地区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地区差异。而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动因在于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从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最大的区域差异在于东部和西部之间,故而要大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空间分布方面应该大力向西部倾斜,特别是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便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0.
王桂凤 《中国经贸》2014,(17):60-60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迅猛发展,区域间交流程度日益紧密,不仅有效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也从整体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区域经济关联性,为我国社会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次研究将从中国省际间区域关联性进行研究,讨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带来的好处,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