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业产业的准一体化经营是指农户和其下游企业或组织按照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市场的组织方式联结起来,形成节约交易费用、增加生产价值的强大“生命共同体”,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要求。我国农业准一体化经营正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破除目前发展中的种种障碍,赢得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丽 《科技和产业》2007,7(3):42-44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订单农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组织形式,应加以大力推广,但在产业化实践中却出现了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的一体化组织松散、违约率较高的现象,难以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目标。因此,研究稳定“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一体化组织形式及其启示谢高波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农业产业一体化程度都非常之高。农业生产与产前、产后各部门之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产业体系。日本学者小仓武一按不同资源禀赋条件及农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4.
河南农业的重要地位和现实问题决定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和迫切要求,而政府政策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具有主导性作用。各级政府应抓住有利历史机遇,在强化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带动作用、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针对性加大政府支农力度、改革土地经营制度、完善农业产业融资渠道、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模式、优化农业产业发展配套措施等方面强化扶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硬技术进步是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软技术进步是保持和发挥农业产业竞争力作用的充分条件。软技术进步在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的重建、农业产业经营形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企业家的培育和成长,以及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能量守恒和农业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推进农业软技术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6.
实践告诉我们,“公司+基地+农户”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保护农户利益,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农户,联合农产品营销商、加工企业、农资供应商、技术服务组织,依托地方政府在生产、管理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在地方寻找一个有经营能力的龙头农业企业,组建一体化服务站。由服务站主导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开展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是甘肃发展现代市场农业的根本出路 ,甘肃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中的有利因素 ,发挥农业资源的特色优势 ,通过正确选择主导产品 ,对支柱产品实行品种优化 ,发展农产品加工增值等措施和途径 ,促进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而从微观角度上看,则是农业产业的微观组织拓展其经营范围,利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内部的“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部的市场机制的结合方式,更加有效也更加低成本地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业务扩张方式和经营模式。因此,农业产业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追求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也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而是通过农业产业经营系统内部的整合,使得农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与服务更好地符合目标市场需求,从而获得组织的壮大和利润的实现。不管是哪一种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其…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自身的比较利益低下直接影响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农产品供给增长,农业比较利益高低与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解释了我国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原因,指出由于体制因素而造成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诸多环节相互脱节是我国农业效益扭曲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联系世界各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和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农业产业产业化的主体形式应该是以合同为联系的纽带的“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将更多体现在农业生产环节和市场谈判领域。本文还对大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机遇及条件作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吴猛 《乡镇经济》2000,(3):17-18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 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程度很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更低,具体表现为:一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信息不灵,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二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使相当一部分农产品不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缺乏竞争力;三是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分散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农业内部产业分…  相似文献   

11.
江苏三大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早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江苏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既各具特色,又有共同特征,都存在设施农业发展不足、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生态性不强、生态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模式品位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整合优质资源发展品牌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军 《乡镇经济》2007,(6):13-16
品牌农业是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农业.在现阶段发展品牌农业,具有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基础条件差,我国品牌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整合与农业紧密相关的自然、组织、政策、营销等资源入手,对品牌农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疆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平 《新疆财经》2010,(5):21-23,34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是新时期新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决策,研究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更好地发挥设施农业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新疆发展设施农业的必要性,以及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推动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西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路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友涛 《改革与战略》2012,28(2):98-101
2010年广西全面完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但作为一个农业欠发达区域,广西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还十分突出,因此,无论从理论方面来看,还是从现实方面来看,广西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都十分重要。广西有许多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从技术层面上看,可从农产品种养、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三方面来推进,同时辅以资金、技术以及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撑,这样,广西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陈宝兰 《乡镇经济》2006,(12):34-38
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和谐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可持续农业。农业可持续包括农业生态可持续、农业经济可持续和农业社会可持续。本文从农业生态可持续——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规模效益农业和农业社会可持续——人本农业角度将这三个子系统组合成一个系统整体——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从理论上构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实现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谢江  吕学芳 《乡镇经济》2009,25(8):68-72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湘西自治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湘西自治州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引入新的农业产业化评判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村支农金融服务体系,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互动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发展是一项综合的工作。基于农业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和启动作用,尤其在中国社会改革中的特殊地位,农业的发展往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就农业发展的文化特点,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农业发展中的“自发性”特点的分析和实践探索,对农业发展及其发展战略的“内生性”特点的把握及其提升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国平  梁宏 《科技和产业》2005,5(1):16-20,34
研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科技创新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源泉和动力,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今后发展的趋势来看,科技与产业相结合既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途径,又是实现产业化的必然途径,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一体化则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之目标。  相似文献   

19.
Urban agriculture is considered a grassroots solution to food security in Africa. Research consistently supports this belief, and in South Africa urban agriculture is promoted by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 One city supporting urban agriculture is Cape Town, the only South African city with an urban agriculture policy. Although many questions remain regard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NGO)-supported urban agriculture projects in Cape Town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food security, this study argues that one must look beyond economics and the physical benefits of urban agriculture to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benefits. By capturing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cultivators on the Cape Flats in Cape Town, the study shows that urban agriculture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food security but builds social capital, which improves livelihood strategie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his is especially the case where urban agriculture projects are facilitated by NGOs that fund, train and oversee cultivators in these impoverished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20.
浅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依据主、客观的需要,重新分配农业生产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完成由简单再生产时期的单一种植业向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服务业在内的大农业的过渡,进而形成更细分的多元化产业结构体系,使具有核心影响力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以达到结构合理化、生态循环平衡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要探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