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阮籍是魏末正始时期的杰出诗人,他创作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涉及游仙内容的篇目很多,与游仙相关的意象更是占了全部诗歌意象的很大比重。他不相信神仙的实有,诗歌中的游仙意象只是一种概念性的存在,是被怀疑和否定的对象,而这种怀疑和否定,恰恰反映了阮籍对人类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和深刻思考,体现出他深沉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
宗白华先生的《流云小诗》以短小、自然为特点 ,读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小诗意境幽远 ,透射出宇宙人生的真谛。宗先生在诗中几乎没有直接抒发情感的雄浑壮丽的语句 ,而是寓浓丽于清淡之中 ,他的内心世界通过自然景物具体化了 ,因此 ,诗人之心灵得以艺术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部分新写实小说对男女生命意识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描述。这可以从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他们生命力的韧性程度两个层面来进行探讨,由此我们从中看到了男女对待爱情的迥异和女性生命力的张扬与男性生命力的匮乏。然而这些新写实小说并未将这些差异加以虚构和夸大,而是遵循日常生活或者历史还原的原则,完成其直面生活、直面人生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被誉为英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锋,她的一生致力于研究小说写作的形式与技巧,不但在写作中将意识流写作技巧运用得十分得体,而且张扬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她能对人物的精神世界运用娴熟的技巧进行巧妙地描写,在二十世纪意识流小说流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伍尔夫早期创作的意识流短篇《墙上的斑点》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本文将从这篇小说中解读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技巧,并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先生的《流云小诗》以短小、自然为特点,读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小诗意境幽远,透射出宇宙人生的真谛。宗先生在诗中几乎没有直接抒发情感的雄浑壮丽的语句,而是寓浓丽于清淡之中,他的内心世界通过自然景物具体化了,因此,诗人之心灵得以艺术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小说超越了清教传统的原罪思想,从生命本身来关注人性的危机.霍桑反对以理性规范戕害他人的医生齐灵沃思,也不赞同以上帝名义逃避责任的牧师丁梅斯代尔,只有热爱与敬畏生命的女性海丝特才成为他歌颂的中心.与灰色阴森的现实背景相对比,海丝特胸前鲜红的A字不再是耻辱的标志,而是生命的象征.同样,作为爱的结晶,无拘无束的女孩珠儿与自然为伍,宛若林间精灵,完全成为了生命的化身.  相似文献   

7.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是联邦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小说主人公格雷诺耶是一个天生缺乏人的气味却同时拥有超凡嗅觉的天才怪杰,体味的缺失导致他展开对气味的疯狂追逐。主人公对气味的追求过程暗含对自我存在的追寻,他的疯狂行为既是为了实现生存价值,也是为了摆脱生存恐惧,而那瓶他谋杀26位少女并攫取她们的体香制成的绝世香水,从根本上象征着"存在与虚无"。  相似文献   

8.
当代著名旅美作家聂华苓是一位有着频繁的迁徙经验并同时多产的作家,其创作特点是强烈的自传色彩和女性视角关照。叙述者的生存状态与被叙述者的生存状态的同构性造成小说文本对于逃亡体验的关注,同时也决定了小说叙述的结构模式,即在困境与逃亡的对立冲突中表达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9.
女作家毕淑敏在创作中始终关注着女性及其生存状况,《红处方》亦是如此,它被一些批评家看作是毕淑敏的女权主义开山之作,事实并非如此。在《红处方》中,强大的女性话语场背后透露出的是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但与之对应的是作者向读者进行着更为深切的生命体验展示及发自灵魂深处的人性拷问,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开了一纸灵魂的处方,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对这一事实的认识是理解《红处方》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女作家毕淑敏在创作中始终关注着女性及其生存状况,《红处方》亦是如此,它被一些批评家看作是毕淑敏的女权主义开山之作,事实并非如此.在《红处方》中,强大的女性话语场背后透露出的是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但与之对应的是作者向读者进行着更为深切的生命体验展示及发自灵魂深处的人性拷问,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开了一纸灵魂的处方,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对这一事实的认识是理解《红处方》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从宋人别集新辑录大晟府乐章50首,这些当为赵鼎臣任秘书少监时所作,又新补楼钥乐章1首,以及从《全宋诗》所收乐章考得有姓名者93首,略作校订,以助《全宋诗》之完璧。  相似文献   

12.
《力量》通过对比白人和印第安人对待环境和动物的不同态度,揭示了白人对待自然和动物的忽视和漠然,显示出巨大的生态危机,意在表明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3.
生命意识的完美呈现——重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人与海》以完美的艺术性和深邃的哲理性征服了世界文坛,海明威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老人与大海的搏击和抗争,揭示出人与自然既强烈冲突又和谐共融的永恒关系,展示了人类生命意识的完美和理想。  相似文献   

14.
张学燕 《全国商情》2009,(16):140-141
芭芭拉·金索沃是美国70年代以后的畅销书作家,她的作品深入普通女性的生活,揭示了她们在男权社会诸多不平等中艰难的自我成长的历程.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解读她的代表作小说<柴藤>中的泰勒·格雷亚等主要女性人物,揭示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反抗传统束缚的心声和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柏格森生命哲学中揭示人类生命本质的“绵延”理论和体悟绵延的“直觉”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题材选择、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都成为了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艺术实践者。《雅各布之屋》《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三部作品,以探究人之真实、人性之深刻和人生之生动不息为目的,试图复现人类触动人心的生命原态,突显文学作品书写人性之真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6.
许多评论家主要是关注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分析意识流创作手法在其小说中的运用。文章从伍尔夫的人生经历出发,以小说代表作《达洛卫夫人》为例,着重探讨伍尔夫的精神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及她对社会的反抗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达.芬奇密码》是丹·布朗悬疑系列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本文拟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入手,分析在该小说中体现出来的作者对新世纪社会、人类信仰所面临的危机的深切关怀以及因此展现出来的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呈现了密西西比河沿岸乡镇市民荒诞的生活百态。主人公哈克自由地选择并追求刺激、冒险的生活,始终执着于纯真、乐观的人生态度,昭示了马克·吐温对生存的思索以及他对荒谬世界之人生出路的探求。  相似文献   

19.
电影《雷神》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便是生与死,这一点贯穿于整个北欧神话之中。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对北欧神话中此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知晓西方文化,尤其是北欧文化的某些精神内涵。因此,本文将通过解读电影《雷神》中的生死情节,探究其在北欧神话中的突出表现及其背后的深刻文化意蕴,即《雷神》和北欧神话中的生死主题,反映了北欧先民独特的生命观。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让北欧先民深谙生存的不易和死亡的恐惧,而正是这些塑造了他们的核心生命价值观———荣誉精神。同时,在他们看来,死亡虽不可避免,但并不是彻底毁灭,而是孕育新生,整个自然、宇宙便是在这样的永恒循环中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0.
多年之前,读过关于死亡的哲学书籍。这样的阅读于日常生活本身,显得并无益处。不过恍若明白,人生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途。看见了这样的大前提,也许会因此放下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