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娟  吴南  李祥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87-18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现象逐渐成为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涌现出许多研究成果。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来看,对于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等几个方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理论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2.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些回顾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产业转移是企业顺应比较优势的变化,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现象,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是产业在空间上比较优势的变化,体现为单个企业成本压力下的空间转移,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体现在其他企业为了保持原有竞争优势而采取跟随策略。产业转移的结构是部分产业在输出国逐渐衰落,而承接转移国家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下,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手段。基于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涵、动力机制等既有研究,从考虑运输成本的“推-拉”模型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效应的市场动力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下强弱势政府间竞争博弈机制两个维度,剖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在机理。从创新顶层设计、发挥比较优势、降低交易成本3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探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不同区域的政府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缩小发展差距的一种基本战略。基于区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文章提出了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几种主要模式:成本导向型转移、市场开拓型转移、多元化经营型转移、竞争跟进型转移、供应链衔接型转移、追求规模经济型转移和政策导向型转移。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当中。各行动者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及其在社会网络中所处位置的变化,都将对企业的迁移行为产生影响力。围绕力的一般作用过程及其特征,从社会网络影响力的产生、传导及反馈的过程来解析社会网络机制。  相似文献   

7.
因区域产品内分工变化而引发的产业转移是本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也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再配置的体现。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特征和特殊条件,使得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形成新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延伸,因处于大国综合特征的环境下而表现出多梯度空间纵深、大市场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和区域政策干预的特征。结合中西部要素结构的动态变化,利用好国际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日趋明显,区际产业转移有利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考虑,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构成具有正反馈效应的经济动力系统。产业集聚的形成伴随着产业转移,而经济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集聚的稳定性会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产业转移的动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已有研究证明要素价格上涨是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的直接原因,而城市要素价格变化又可归因于城市的本质即聚集经济,因此,我们建立了聚集经济理论和要素禀赋论相结合的新的分析框架来研究城乡产业转移的动因.根据该框架,北京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数据也表明,进入城市化后期,在聚集经济的作用下,城市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增长缓慢,其相对价格上涨,而资本和技术要素的供给增长较快从而相对价格下降.在各产业的要素密集度不同的情况下,密集使用相对价格较高的要素的产业,包括土地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城市中的比较劣势产业,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被迫逐渐转移出城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近年来,我国区际产业转移进程开始加快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向有一定产业配套能力的地区转移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主、省内转移或就近转移较多、以受制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被动转移为主。由于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能力差、物流成本高、沿海省内产业转移政策的存在及环境因素制约了产业转移的推进。为此,一方面,国家应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统筹国内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和物流产业,并按科学发展观,化解产业转移中的环境与资源约束难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区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但是短期内抑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区域的结果说明,区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暂不显著,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产生显著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因包括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及企业生产区位优化的推动。区际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转移地的制约、产业承接地的制约、对接方面的制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为促进区际产业转移的有序进行,应加快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增强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加强产业转移有效对接、完善促进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胡元礼  张宇 《经济管理》2004,(11):15-17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效应分析,指出我国应通过扩大对国际转移产业的吸纳规模,发展跨国经营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区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区际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而且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基于国内外区际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为我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宜林 《生产力研究》2005,(9):228-230,199
本文对产业转移的理论渊源以及近期学术界关于我国各地区的产业定位、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方法、目标模式、影响效果、动力机制和阻碍因素的观点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产业转移的理论渊源、推动因素和阻碍原因,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丁金刚 《经济师》2010,(2):68-68,71
产业转移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明显加速,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我国要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逐步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并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文章从产业转移的本质来分析产业转移的动因及一般规律,进而分析产业转移的趋势,指出了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产业转移理论对比分析,指出对我国产业转移研究和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滇 《时代经贸》2008,6(8):86-87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首要目标国。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以及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际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区际发展不平衡为既定条件,探讨了在此状态下所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并比较分析了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而得出结论,发达地区把已经丧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不断向落后地区转移,以及伴随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家精神的资本流动有助于缩小区际发展差距,而劳动力流动则趋向于扩大区际发展差距。劳动力流动和产业转移,资本流动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因此,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政策应该有助于区际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演化的新趋势.本文阐释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含义及模式和产业集群转移的动力及模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向西北转移和分散,这对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使西部产业集群享受到业务量的扩大、技术升级、知识与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