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机理和路径,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分析,为我国转型时期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促进产业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各行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程度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融入程度较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融入程度较高.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升级与制造业整体内部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不同类型的要素密集型产业,其内部升级效果却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内部升级效应显著,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却不显著.在继续发挥传统要素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需尽快寻找具有高端要素竞争优势的产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新的途径.对不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应努力提升其技术吸收和再创造能力,推动中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向全面扩散发展.  相似文献   

3.
依托“竞争前技术”的创新带动集群内竞争性技术的研发,以产业共性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群专有技术创新,是实现集群技术升级的新路径和研究集群技术创新的新视角。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厘清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的内涵、动力机制及其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与路径,认为政府主导型“官产学研”联盟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的最佳模式,并得出若干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视角,以我国台湾地区PC产业为例,剖析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产业升级必须在一个开放的全球生产体系内,通过国际和本土的多重链接来进行知识的传导,由网络的合作关系来获取和积累知识,以完成升级所必须的技术积累。由此总结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路径的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规制主要通过需求、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传导机制等三种途径影响产业升级,本文对上述产业升级路径的传导机制影响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1998-2010年我国30个省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强度对产业升级路径的影响。动态面板估计结果表明,我国总体环境规制强度对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并不显著,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我国在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上应考虑区域间的差异性,并适度放缓经济增长速度,加强人力资本建设和推进市场化改革,从而为环境规制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双赢
提供必要的政策思路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区域品牌价值提升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外部聚集效应和内部整合效应,而内部整合效应和外部聚集效应的共同作用又有利于区域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这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在研究区域品牌价值提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机理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嵊州市领带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区域品牌,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7.
叶文娅 《经贸实践》2016,(16):20-21
本文基于中国自贸区投资开放和负面清单模式从技术引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经验汲取和技术外溢以及管理示范等视角比较系统深入地探索了自贸区投资开放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并从企业生产线重构、产业内资源流向调整以及产业间的资源配置优化三个方面探索了自贸区投资开放促进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对此提出了中国自贸区投资开放促进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调整、社会变革、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复杂环境下,区域保险产业应紧随"大产业"合作发展潮流,走产业化转型升级之路。地区差异是否会影响以及将如何影响保险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要如何选择保险产业升级路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利用保险资源陷阱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区域保险产业的差异化进行分析,接着以云南省为案例,由点到面,有针对性地对区域保险产业升级路径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只有以地区差异为基础,选择正确路径,有效避开"资源陷阱",才能实现区域保险产业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笔者指出沿价值链产业升级路径主张存在的逻辑缺陷与不足,提出沿产品质量阶梯进行产业升级的观点。对历史上较长时期跨度的发达国家或地区纺织产业升级实践的考察支持了本文的观点,笔者发现这些国家或地区纺织产业升级过程中通常采用的产品升级、设备更新、地理转移和组织管理改进这四条路径中,沿质量阶梯进行的产品升级是核心路径,其他路径由于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和短期效应而处于从属地位。基于此,笔者提出中国政府在制定促进产业升级政策时,应以促进产品升级为核心导向,重视产业内升级并应首先提供有利于产业组织调整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我国工业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本文回顾了德国产业升级的路径,总结了德国推动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并针对我国所面临的产业升级模式选择和自主创新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对未来我国推动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为此“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创新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可以通过要素空间集聚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例,解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群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提高了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在要素集聚和分散的自由流动中城市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最终实现不同层级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体系构建中,应发挥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双向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会受到集群的影响.集群具有对企业升级的正向影响效应.通过外部经济、学习、创新以及吸纳外部要素,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升级.因此,我们应对区域集群采取有力的措施,营造有利于集群内学习的条件,以促进集群内企业在价值链内的升级.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端产业城市的挑战、路径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产业升级,建设高端产业城市是我国已率先实现工业化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保增长、促转型宏观政策目标的要求,优先产业内选择是建设高端产业城市的现实选择。但是,根据国内国际经验,产业间升级的可能性并不低于产业内升级,并对产业升级提高度更大,且呈加速趋势。据此,产业间升级应该成为建设高端产业城市的战略选择。产业升级路径是由其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所决定的,建设高端产业城市需要生产要素层级从自然资本向创造资产升级。  相似文献   

14.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普 《技术经济》2020,39(6):24-33
基于输入端的行业距离构造并利用自然条件、人力资源、物质资本、科技、经济结构和制度6大类共23种要素禀赋结构提出一种行业的"距离"度量。根据该度量绘制了行业的空间分布图,计算了10个低价值行业升级至3个高价值行业的最短路径。研究发现,资源型行业升级至高价值行业要经历更多的轮次,有时甚至缺乏升级至高价值行业的路径。有些中间行业如饮料制造业则始终出现在低价值行业升级至高价值行业的升级路径中,中西部省份产业升级路径选择若能趋近这些行业,产业升级将更为便利。  相似文献   

16.
要素角度的产业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从要素投入角度研究产业由来已久,但关于要素角度的产业划分法,意见并不统一。产业研究中有关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问题研究较多,对资源、信息、网络密集型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一个要素角度的产业划分体系及产业区分方法——直观判断法、要素贡献测量方法,最后探讨了要素角度产业划分的意义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烨  潘伟恒  龙梦琦 《技术经济》2016,(4):65-69,119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外部、情景和内部3个层面梳理分析了影响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产业内部创新驱动要素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机制,并探究了创新要素协同驱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内部机理。最后,以贵州磷化工业为例,运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对其绿色转型升级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基础、产业规模、区位条件、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全员参与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均是影响贵州省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通过加入全球价值链(GVC)以实现产业升级,获取全球分工收益的过程中,IC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明显受到领先公司战略意图和升级控制的影响,这种锁定效应使IC产业陷入的升级困境。因此,以代工制造模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的地方产业如何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和提升其价值的获取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框架,以嵌入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上海IC地方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从高级要素积累的角度探讨IC产业由价值链由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跃迁的策略选择,以期为未来的产业升级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如何带动产业升级——台湾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面对国际竞争与产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台湾对大陆的大规模直接投资形成了产业转移,这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客观上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资本和高科技密集型产业成长迅速,并导致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升级,体现了转向控制价值链、占据高附加值环节的产业升级过程。此外,台商借此实现了嵌入新的"美、日、欧-台湾-中国大陆(含香港)、东南亚、欧"式的全球生产网络,并在大陆构筑了具有组群式整体移动特点以及不可逆转优势的投资网络,这对台商在大陆的持续发展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具有积极意义。未来随着两岸关系全面向前发展,产业转移将继续推进,并对两岸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台湾的经验阐释了产业转出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也为我国大陆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双转移"为核心内容的产业转移园建设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引领作用。而其本身也有一个因应内外部条件变化而转型升级问题,对此需作深入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双向关联的分析框架,以广东为例,重点分析产业转移园建设中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配置响应,以及转入地和转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在此基础上,从园区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园区产业发展等方面揭示了广东产业转移园建设中的要素响应问题。本文认为产业转移园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改善要素供给。因此,一要以园区提质扩容促进要素集聚。重点要突破园区建设瓶颈,促进园区要素高效集聚;积极推进"扩园建城",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努力提高环境容量,促进要素规模化集聚。二要改善园区管理,消除要素集聚的障碍,克服园区管理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集聚;鼓励差异发展,引导要素及产业集聚的专业化。三要发挥园区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集群转移,提高要素集聚的质量;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带动园区整体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