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全球经济的现状,"影子银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讲述欧美及我国的影子银行都包括什么,中国的"影子银行"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以及我国对待"影子银行"的对策、监管现状,还涉及了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陈峰 《河北金融》2013,(8):9-11,59
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在增强金融市场活力与效率的同时,也积聚了大量的风险,需要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剖析了其潜在的风险及监管漏洞,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肖本华 《新金融》2012,(11):25-30
近年来,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这一渠道从传统商业银行拓展到影子银行。本文认为宽松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会扩大其风险资产的比重,降低对风险资产的定价。宽松货币政策下有限责任和风险转移会加剧影子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后危机时代,我国在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同时,货币政策还应高度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孙杰  辛光亮 《金融会计》2013,(12):68-70
影子银行具有一定潜在风险,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在金融系统的蔓延,为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及经济金融的平稳发展扫清障碍,是我们亟待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发展拓宽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但由于多层嵌套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银行资产安全。文章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演变历程,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资产传递的主要渠道,提出引导发挥影子银行积极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的特殊时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膨胀。其系统风险与社会危害已开始全面暴露。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出发,深刻分析了影子银行风险及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上以证券化的方式创造流动性,容易在短期内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的转变,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需要作出必要的监管安排。  相似文献   

8.
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及其监管的广泛讨论。由于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并长期处于监管真空,影子银行超常规的发展最终引发了系统性金融危机。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的角度出发,基于流动性保险模型,具体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潜在的挤兑风险及其监管问题。同时还结合国际社会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举措以及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影响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理论途径。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满足多样化社会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但过度地和不规范地使用这一体系却可能助长金融资源的配给现象,同时加剧商业银行资金的期限错配。这两个维度上的资金错配都可能放大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当市场信心受到冲击时,商业银行将采取流动性囤积行为,进而导致流动性资产供求失衡,市场出现较大的利率波动。本文使用VAR模型对2006年1月到2013年6月的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支持了以上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国辉  卢晓康 《金融纵横》2012,(5):32-35,52
本文利用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影子银行分析框架,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小贷公司是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其系统性风险较小,监管套利机会较少。小贷公司如果在合法经营范围内运行,加上合理必要的监管,应不会影响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利用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影子银行分析框架,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小贷公司是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组成部分,系统性风险较小,监管套利机会较少。小贷公司如果在合法经营范围内运行,加上合理必要的监管,应不是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善和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一个潜在风险.本文在界定影子银行内涵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现状、出现的原因及相关风险.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影子银行风险强化金融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07-2017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数据,构建动态Copula-CoVaR模型,考量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与传统金融市场存在双向净风险溢出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溢出效应在逐渐增大;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存在不对称特征,影子银行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冲击较大,且这种冲击具有滞后效应。鉴此,监管部门应夯实金融体系运行基础,创新影子银行监管工具,完善其协调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善和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一个潜在风险。本文在界定影子银行内涵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现状、出现的原因及相关风险。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影子银行风险强化金融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陆畅 《云南金融》2012,(1X):94-94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陆畅 《时代金融》2012,(3):94+105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迅速。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过全球的共同努力,金融危机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已渐渐远去。在各国经济喘定之际,对这场危机、金融体系缺陷的反思也在全面展开。随着中国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贷款的逐渐到期、利率的增长、影子银行相关消息的不断出现,中国和次贷这两个词语也常常被联系在一起。因此关于影子银行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界关注的课题。虽然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商业银行的创新、给社会融资注入新的力量,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文章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一些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与影子银行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进发展。作为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客观上为影子银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发展也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市场条件与经验;影子银行凭借自身发展的特点,提升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敏感度,并且凭借及时有效的利率调控作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创新推出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风险与期限搭配的金融产品,并且积累利率市场化的管理经验,在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与利率管理四个方面共同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影子银行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断创造条件提供基础,并且倒逼其发展。因此应该立足当下,通过合理监管影子银行规模与内在风险,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为影子银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面向将来,通过积极引导鼓励金融创新,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发展活力,助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2007-2020年中国120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影子银行业务对自身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1)影子银行业务增大银行风险承担,表现在影子银行业务参与度越高,银行总体稳定性越低、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越大;(2)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银行类型异质性,对于非五大国有银行增大银行风险承担,对于五大国有银行并未形成显著影响;(3)影子银行业务通过增加银行表内收益的波动性增大银行风险承担,开展影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在严格资本和拨备监管下的被迫选择。因此,应对影子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重点监管非国有银行主导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继续积极稳妥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但也应允许适度有益的影子银行创新存在,以弥补正规金融体系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