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郑尚植 《经济前沿》2012,3(2):82-88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7,(10):128-143
本文提出一个结构性因果关系理论假说,阐释地方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中国2000—2013年33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识别地方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因果性影响。研究表明:地方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因果性影响取决于地方财政收入来源——自有财政收入尤其是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具有负的因果性影响,非自有财政收入则对地方财政支出产生正的因果性影响,其中专项转移支付收入的正影响尤为突出,这主要源于非自有财政收入的成本转嫁效应。地方政府存在较明显的支出偏向,尤其表现在增量支出上对教育和社会保障的关注较弱,且与总支出相比,各类财政收入对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力度较小。与其他地区相比,非自有财政收入特别是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对财政总支出的正影响在东部地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8,(1):21-34
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多级政府结构往往为传统的财政政策文献所忽略。本文将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结构引入主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考察财政分权下地方性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财政分权的多级政府基准模型可以解释约64%的总产出波动、47%的投资波动以及62%的消费波动;(2)地方性公共投资对本地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地区间贸易对其他地区产生正的溢出效应;且该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财政竞争程度的加深而显著加强,因此财政竞争为地方性投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传导机制;(3)反事实分析表明,深度财政分权会在短期内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的波动效应而削弱中央财政支出的波动效应,同时又在长期提高整个经济总产出与社会总福利。本文为定量研究我国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政策动态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政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会产生挤入效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基于1995-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而言,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从地方政府支出的结构来看,东部地区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政府消费支出次之,政府投资支出的挤入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5.
张丹 《当代经济》2010,(14):12-15
财政政策“凯恩斯效应”存在与否的争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经济增长“消费驱动”的诉求下,财政政策与消费的影响分析更显重要,本文通过加入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私人消费的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了“凯恩斯效应”的存在性。结果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将有效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但财政政策“凯恩斯效应”的取得将取决于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高下。当地方政府具有较高的收入能力及税收水平时,其经济性政府支出及转移支付的增加在长期内都能提高消费水平,而低偿债能力政府,积极财政政策对消费却存在挤出效应。而转移支付的增加却无法对私人消费产生影响。这也验证了“非凯恩斯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跨期替代模型,利用面板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2、经济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但后者的效应较弱;3、由于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对城镇居民消费虽然具有挤入效应,但挤入效应较弱.此研究结果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引导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财政调整时期的内生划分方法,采用STR模型对于我国1980-2012年间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实现机制与动态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一是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主要是经由消费渠道发生,而且是通过影响消费者预期产生。二是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在不同条件下与财政政策工具之间的搭配组合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当基本预算余额/潜在GDP小于临界值-0045 0时,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需求存在非凯恩斯效应;反之,财政支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非凯恩斯效应。三是财政政策调整的幅度是居民消费需求非凯恩斯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但财政政策调整的组成成分与政府的初始债务规模不是非凯恩斯效应产生的先决条件。本文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政府制定财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还有助于改善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的操作效率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8.
罗美娟  龙腾 《财经科学》2021,(11):93-105
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会削弱财政刺激对经济的正向作用,那么人口老龄化怎样影响不同经济周期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我国1999-2019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将经济周期划分为扩张期和收缩期,通过实证发现,在经济扩张时期,人口老龄化对财政刺激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经济收缩时期,财政刺激效果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而减弱.相对于非老龄化社会,政府的财政刺激对个人消费以及经济收缩期间私人投资和就业的正向效应,在老龄化社会中影响较弱.结果 表明,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需要政府保持更大的财政空间,结合实施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允许在经济收缩时期,财政刺激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9.
林峰  赵焱 《财经研究》2018,(2):58-74
文章在构建一个局部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50个国家(地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政府债务对财政支出乘数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与理论预期一致的经验证据.结果表明:(1)政府债务会显著影响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随着政府债务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趋于减弱.尤其是在克服内生性问题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政府债务作用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突破88%的阈值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会在低债务国家和高债务国家之间发生非常迅速的逆向转换;(3)对中国这样的低债务国家,顺周期的财政政策运用是非常有效的.而对美国、希腊等已经处于高债务水平的国家,采取逆周期的财政政策才能避免潜在的经济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地方财政政策呈现出弱可持续性,各地区财政收支关系的断点位置表明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支关系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国财政收支关系符合"财政同步假说",但不同地区地方财政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我国的30个地区中,有13个地区符合"财政同步假说",10个地区与"税收—支出假说"相符,4个地区支持"支出—税收假说",3个地区"机构分离假说"成立.因此,不同区域政府为了保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应针对财政失衡采取差异化策略,以促进财政收支趋于长期均衡.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本文利用VAR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2)从冲击大小来看,事业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最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次之,农村救济费第三,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最小。最后提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是:增大财政支农力度,农村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应保持稳定增长;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加大事业费和科技费在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通过支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间接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增长。所以应利用财政支农功能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构建中国三部门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并对改革后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考察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及财政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在包含政府部门的RBC模型中,技术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可以解释70%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中国经济波动是技术因素、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综合影响的共同产物。此外,本文证实改革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analyzes whether fiscal policy decisions have real effects on the economy of Finland, and if they do, what are the strength and durations of the effects. We utilise the Vector Stochastic Process with Dummy Variables (VSPD) method in our empirical work. This approach is a suitable tool to study event-based episodes. Fiscal policy shocks do have an effect on the economic activity of Finland when the time period 1990–2007 is investigated. A positive tax shock (or a policy that increases public sector revenues) seems t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Investment and GDP but the response of private consumption is mixed.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 that increase in Government spending crowds out private sector activity, and the effect takes place sooner than with the Revenue variable in question. This is a clear evidence for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相似文献   

14.
Increases in government spending trigger substitution effects—both inter- and intra-temporal—and a wealth effect. The ultimate impacts on the economy hinge on current and expected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behavior. Studies that impose active monetary policy and passive fiscal policy typically find that government consumption crowds out private consumption: higher future taxes create a strong negative wealth effect, while the active monetary response increases the real interest rate. This paper estimates Markov-switching policy rul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finds that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 fluctuate between active and passive behavior. When the estimated joint policy process is imposed on a conventional new Keynesian model, government spending generates positive consumption multipliers in some policy regimes and in simulated data in which all policy regimes are realized. The paper reports the model's predictions of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s of the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s implied path for government spending under alternative monetary–fiscal policy combinations.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构建财政政策与私人消费关系的理论模型,初步证明了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可能存在的非线性效应以及财政政策究竟发挥何种效应是由触发条件内生决定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门限模型,将触发条件量化为门限指示变量,并以1993年1月至2009年11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在样本期内,财政支出政策对私人消费总体上表现为凯恩斯效应,与此相对的是税收政策表现为显著的非线性效应,并以税收增长率0.287为临界值,财政政策从凯恩斯区制向非凯恩斯区制转移;(2)我国财政政策非凯恩斯区制与高通胀区制高度吻合,即在经济出现高通胀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可能引发非凯恩斯效应;(3)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乘数效应并不明显。故政府应对财政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在积极解决当前高通胀问题的同时,确保私人消费有效增长。  相似文献   

16.
范庆泉  张同斌 《技术经济》2014,33(10):83-91
将政府财政支出分解为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建立了政府消费性支出与私人消费之间、政府资本与私人资本之间的非线性替代关系函数。将政府公共生产性服务和公共消费性服务的双重角色加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不同经济结构下政府的双重角色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弹性系数正在变小,政府生产性支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在逐渐消失;在合理监管下,政府消费性支出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财政消费性支出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财政竞争与地方公共支出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competition on local public expenditure in China under curr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ystem in which GDP is a critical factor. First, we present the assignment of public goods and tax burden and the shar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of 30 provinces, and we find that current fiscal competition in China has taken the form of public expenditure improvement accompanied by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Second, we regress the share of FDI o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provincial public expenditure, and find that the share of FDI is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the public service, tax burden and health care service while positively with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Therefore, FDI-based infrastructural investment crowds out public services investment, which fails to support the view that fiscal competition improves social welfare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TVP)模型考查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三十年来,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一直都存在着促进效应,但影响水平却经历了一个倒V型的变化;对城市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强于对农村消费的促进效应,且在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一定的促进效应,政府行政与事业经费支出对消费具有挤出效应,而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对消费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9.
内生增长、政府生产性支出与中国居民消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中国财政支出的较大一部分用于生产建设,中国居民消费与政府生产性支出表现出稳健的正相关关系,这一事实与从标准的新古典和新凯恩斯模型得出的挤出效应截然不同。本文构建了包含存量和流量两部分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表明,政府支出增加在提高税负、挤出居民消费的同时,也通过其生产性增加收入、挤入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增加究竟挤入还是挤出居民消费取决于两种效应的比较以及政府的生产性支出比重和税负水平。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最优结构等于其相对生产性之比,政府支出的最优规模等于政府支出的生产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性探讨。结果表明: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拉动效用,其中,支农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消费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未发现农业科研和农村救济费对消费有影响。笔者结合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结构变动趋势,认为建立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长效投资机制,倾向于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支出结构,是刺激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