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凤志 《发展》2013,(6):30-30
一、会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会宁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有2100年的建县历史。二是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自1986年举办红军会宁会师50周年纪念活动以来,每隔10年举办一次大型纪念活动,使红色文化品牌日益彰显光大。三是教育文化积淀深厚。会宁人民有着尊师重教、崇文修德的优良传统,新时期孕育形成了"三苦两乐"教育精神,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办教育  相似文献   

2.
会宁是一本书。在那七川八源九道梁的谋篇布局里,远占时期的彩陶折射出的文明之光,一直灿烂辉煌;近代左宗堂奏于朝庭“苦甲天下”的声音,至今仍在悲叹中回响;1936年10月红军会师,又给会宁注L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由于高考上线率高,又使会宁名闻西北;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扶贫县,会宁也名列其中……这大起大落的情节,读来令人拍案唱叹。会宁,地处甘肃中部,年最大降雨量减年蒸发量,得到的是一个上千的负数。这个沉甸甸的负数就是压在这块土地上的现实,也是压在全县56万人身上的一块磐石,使人不敢想象在这个负数中苦苦挣扎的万…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感人的报道,文中一个个尊师重教的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 在会宁,人们也许不知道县长是谁、书记姓啥,而许多教师的名字在四乡八里却是摇了铃的。  相似文献   

4.
从兰州东行100公里,有个叫会宁的地方,“陇中苦瘠甲天下”指的便是这里。十年九旱,水贵如油,除了荒山秃岭就是深沟大涧,全县被概括为——七川八塬九道梁。走进这片土地,随便登上一座山梁,放眼望去,绵延无尽的重重山塬干枯而苍凉,远离村庄的山梁上,很难找到一棵树,甚至瘦弱稀薄的小草也不易觅得。雨水过于吝啬,这里的地貌酷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脸上满是深暗灰黄的皱折,有人索性称之为“干会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连生存都困难的地方,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却已向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23000余人,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者500多人,其中获博士学位的有200多人;仅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工作的就有会宁学子240余名,还有十多名留学国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会宁已经  相似文献   

5.
也许,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家乡当作最美的图腾。也许,每一个人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就是他少年的故乡。我的图腾就是成都,我的故乡就是成都。  相似文献   

6.
苦心志 磨砺人生 1996年.王玉田离开家乡只身闯荡西安,做起家乡的水暖、器材产品销售,足迹遍及陕西各地,他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他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工作岗位上.一要敢吃亏,二是能吃苦!  相似文献   

7.
大理的心情     
人们常说:大理人都是家乡宝。说的是大理人大都不愿远离家乡。大理虽然不怎么发达,大理人却总觉着家乡好,是金不换的宝地。也许大理人是家乡宝这话里含有不思进取、随遇而安的意思。但我更愿意将这话理解为对大理人生活态度和美丽环境的赞美之意。人类不应该忘记了生活的本真,人类的最高理想本来就应该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诗意地栖居于自己的故乡的。一味地向外远征、扩张和索取,人最终只  相似文献   

8.
<正> 会宁县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山区,是全省、乃至全国出了名的贫困县。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贫乏是导致会宁贫困的重要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人的素质差所导致的意识贫困,即对先进生产力和现代商品经济观念的排斥。与此相矛盾的另一面,会宁却是甘肃有名的人才输出源。1978——1984年,每年考入全国大中专院校的会宁学生平均超过300人。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难道会宁的教育,只是为全国输  相似文献   

9.
许石林 《发展》2014,(4):45-45
正商朝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非常残暴,其他部落已经看不下去了。他们面对这个极端恶劣的国家,感受到了暴政的威胁。商纣王奢靡,吃饭用上了象牙做的筷子。这事貌似小事儿,被纣王的叔父箕子知道了,箕子就哭了。人问你哭什么呀?他说我感到商朝要灭亡了。为什么呢?箕子说:领导用上了象牙筷子,还愿意吃馒头咸菜吗?那不得吃燕鲍翅吗?吃上了燕鲍翅,那还肯住平房吗?那  相似文献   

10.
《发展》2005,(6):76-77
2004年甘肃省会宁三中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其雄厚的教学实力和骄人的业绩。在生源远不如县城中学的逆境中,2004年高考,全县本科人数共增加了110多名,而三中净增50名,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83人,应届生本科上线人数达80人。事实又一次雄辩地证明,会宁三中在教育体制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中,革除陋习,敢为人先,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坐落在古镇河畔的会宁三中创建于1957年。从恢复高考至今,会宁三中为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6200多名,已有40多人获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北大、清华、复旦、南开、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北师大、人大、南京大…  相似文献   

11.
苦与压力常相随·碧芥是因为生活得苦才感到有压力,还是由于总有压力、不轻松,才感到苦呢?其实,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也许,生活本身就是这样交织在一起,很难分得个一清二楚。但有一点,正因为总有苦与压力,在我走过的三十多年的风雨路程中,深夜的灯下扪心自问,我...  相似文献   

12.
在家乡海南文吕,我投资捐资的总额已达到3亿多元人民币。虽然这些投资都是些不赚钱的事业,但我的目的是树立榜样,以此教育和感召更多的知名华侨及其后人,让他们知道,来家乡投资发展是大有作为的。只有家乡人民生活得好了,地方经济发展了,我们在外人面前才能挺胸抬头。  相似文献   

13.
会宁不穷     
这一期杂志,我们隆重推出《陇上有春色》这篇报告文学。 在编辑这篇稿子的时候,我落泪了。我为会宁的教师们含辛茹苦献身教育的精神落泪,为穷白苦焦之乡的会宁流传的尊师重教的故事落泪,为在艰难困顿中自强不息地抗争命运的  相似文献   

14.
田绿洲 《发展》2016,(4):42
“山陕会馆”是指明清时期山西商人(也称晋商)和陕西商人(也称陕商或秦商)为方便经商而在全国各地所建的会馆.是在外经商的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住宿、议事、签约、交易、酬宾的场所,也是山陕客商们“叙乡谊、通商情”的地方.会宁是陕甘驿道上历史久远的重要城镇.陕甘驿道自西安开始,过平凉、隆德、静宁、会宁等地到达兰州.清乾隆嘉庆时期,会宁县城商业鼎盛,贸易繁荣.当时在会宁经商者多为山西、陕西等地客商.“邑之商业,自乾嘉以来,客商大于土商,凡繁富之乡镇,皆有山陕人合群营业”(《会宁县志续编卷之三》309页).这些山陕客商为了便于经商,便在会宁县城西关大街修建了著名的山陕会馆.  相似文献   

15.
郭利利 《发展》2012,(4):142-142
会宁公路管理段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总里程303.8km,会宁公路段养护的二级公路G312线62km。过去单一的施工情况下,工期长,质量差,养护成本高。2011年,采用机械化施工,沥青碎石同步封层车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状况,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路面的封层质量,降低养护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王敏 《东北之窗》2014,(9):16-17
正中国粮食十连增固然可喜,但在粮食连年丰收、当前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的背后,现实存在的一些隐忧,比如中国粮食继续增长面临的问题等等,也许更值得人们关注。将来的粮食谁来种?这几年,种地不但不交税费,国家还有补贴;耕田、播种、插秧、喷药、挖沟、收割大都用上了机械,人力消耗少多了,种田比以往轻松多了。然而,  相似文献   

17.
青砖红墙的会师楼,巍然高耸的会师塔……走进位于甘肃省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劲柏傲寒,苍松挺立. 甘肃会宁,一块红色热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克服艰难险阻,在会宁和将台堡实现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  相似文献   

18.
买书,你也许会去当当、卓越:买3C产品,你也许会去京东商城……但如果家里的大米、面粉和油没有了,你知道在网上哪里能买到?  相似文献   

19.
同北方许多地方一样,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的会宁近两年有些地方连续两年绝收。严重的旱情使本来就贫瘠的土地变得更加苍白。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缺少了生命之源的水,即使是绿洲也会变成荒漠。这样百年不遇的大旱,使会宁人不禁想到了那些让人记忆犹新、颤栗不已的可怕年代……。但毕竟情况不同了。虽说旱得  相似文献   

20.
韦宏海 《发展》2018,(6):82-82
会宁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四县三区两城一市"建设为引领,改造"六项基础设施",改善"六项公共服务",关注弱势群体,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进人民福祉,强力推进美好新会宁建设,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