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真是聪明,没有想不出来的办法。当初国企之间三角债盛行,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怎么办?债转股!今天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举步危艰,怎么办?以股抵债!经济学家韩志国评论说,“以股抵债”具有积极意义,对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是“一记重拳”。但是,我认为,“以股抵债”仍然是解决股市的治标之策,不会对市场构成重大利好。  相似文献   

2.
我曾调查了不少家民营企业.发现其中有许多民营企业技术设备先进,经营不缺资金,产品不也是市场所需.但企业的发展却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我发现是“钱”与“能”(即老板的资本与有才者的能力)不能有效地结合影响所需民营企业发展更上层楼。 大家深知,“钱”“权”结合为大多数人所痛恨.因为它导致了政府官员的严重腐败.但“钱”与“能”的结合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相当多的民营企业老板凭着个人的敢打敢拼赚了第一笔钱.目前.中国就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竞争将会空前激烈,老板一人再精明再…  相似文献   

3.
几名中国员工在德国一个港口城市就餐,由于吃剩下的饭菜太多被当地社会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罚款。“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去浪费!”  相似文献   

4.
智慧有大智慧和小智慧之分,有的人小智慧有余,大智慧不足。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一般有四个级别:聪明、精明、高明、英明。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在中国的企业家中,聪明和精明的人多,高明和英明的人少,不善于战略思维、急功近利的人做不成大事业。 “舍得”的辩证关系是先有“舍”,后有“得”。[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的聪明似乎“举世公认” 记得小时候常常读到,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大批的学子出国留学,中国人聪明的结论不断得到新的证明。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两个  相似文献   

6.
小鹤 《沪港经济》2003,(4):64-64
“精明”这个词,在上海话中另有一个相应的词叫“门槛”,上海人对于处事精明过人,往往称之为“门槛精”,反之,就是“门槛不精”。然而,何谓“门槛精”,又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前些年,不少外地朋友对上海人有一个评价,叫做“精明而不聪明”。其实,这算不上是真正的精明。对于这种不聪明的“精明”,上海话中倒还有另外一个词的,那就是“精怪”。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当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缺少了一个“明”,两眼一抹黑,再“精“又有何用。至于“精”而成了“怪”,那就是“精”到牛角尖里,只要对方见怪不怪,结果就是其怪自败。  相似文献   

7.
鲍字 《沪港经济》2002,(6):15-16
“股市是智商大比拼,你比别人聪明就可以攒钱,别人比你聪明就别人攒钱,大家都在玩弄财技,看看钱到底落在谁人的口袋中。” 人称香港股市“大姐大”的蔡陈葆心对股市是如此理解的。即使身处这个“鳄鱼潭”,她仍然说做事要凭良心;只有真正恪守职业道德,才能在行业中赢得尊敬。正是这个信条,使蔡太三年连任香港证券商协会主席的  相似文献   

8.
近日,《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就“2007年中国最缺少什么?”进行了联合调查,截止到2月27日24时,共有8460人参与了在线投票,其中有58.9%的人认为“最缺少社会的公正公平”。“我认为最缺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有信用、有血性的民族性格!”武汉的陈先生表示。有22.52%的人认为最缺少完善的法制。“中国最缺少的是一整套完善的强有力的法制。“中国的全部制度得到执行。社会还会不公平?”在深圳打工的黄先生这么说。  相似文献   

9.
说它小,江西省临川县崇岗铝塑工艺厂名副其实。1988年初,四个被人嘲笑是“懒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泥腿子”承包了即将倒闭的乡办引线厂,干部职工加在一起,满打满算12人,而且产品也小,每根引线6厘钱,铝铆每个9厘钱,产值最高的产品是自行车牌照,单价也没有超过2元钱。在治理整顿的大气候中,资金紧缺,产品积压,货  相似文献   

10.
如果洪战辉“聪明”地以“推介苦难精神”为名,号召大家买书;或者卖就卖吧,别把提成真相和盘托出,结果可能就“美好”得多了。怎么能谈“钱”呢?何况还是一个全民道德模范。洪战辉太不懂道德领域的游戏规则了。  相似文献   

11.
如果洪战辉“聪明”地以“推介苦难精神”为名,号召大家买书:或者卖就卖吧,别把提成真相和盘托出,结果可能就“美好”得多了。怎么能谈“钱”呢?何况还是一个全民道德模范。洪战辉太不懂道德领域的游戏规则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有企业的最大特点是人多。改革改到深处,人的问题很快与钱的问题联系到了一起。富余人员的安排如果没有钱来作后盾,简直无从下手。一旦与钱挂钩,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买断工龄”的概念——发给一次性退职金。大连一家织布厂采取“无震荡破产法”,拿出3000万元安置职工,然后才实行司法行为宣告破产。此前重庆针织总厂一千多分流人员,也有一部分是通过一次性“买断”的办法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3.
“钱生钱”并不容易如果你手里有一笔钱,100万港币或者100万美金的积蓄,你怎么办?是让它存在银行里,按时“吃”一点利息,还是选择其它途径,使“小钱”慢慢地变成“大钱”? 大多数香港人选择的是后者。不过,如何“钱生钱”并不是一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很多聪明、智慧的官员,中国还有很多聪明、智慧的科学家。机会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的。机会不等于是机会主义,机会不是落井下石,不是乘人之危,是在目前这样一个外国发生危机的时候,更可以展现我们的长项,把事情做好。请大家算一笔账,如果我们的设备和用品,比如天上的飞机、上海通用等所有混血儿的汽车、所有高级医疗设备、所有的芯片、所有的电视设备和互联网芯片、光纤等,全部国产,能省多少钱?比如圆珠笔,中国占了全世  相似文献   

15.
1 钱是一把”两刃剑”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注重家庭观念、家族观念的,一个人积累了一笔钱财之后,往往会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想到财富的继承问题。身为中国人,我也同样如此。 平心而论,钱,总是不会嫌多的。多一点财富,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不过,钱也是一把“两刃剑”。多留下一点钱财,对于下一代来说,既有利,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还有俗话说:“利令智昏”。为了钱,有了钱,人似乎就成为“钱”的化身,变得不知所以了。这绝非戏言。  相似文献   

17.
“人活着,钱没了”,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老有所养,中国人干百年来的美好愿望,如今格外现实地摆在中国人面前。  相似文献   

18.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7,(18):30-30
美国《新闻周刊》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在一篇文章中讲到: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少提及“发达、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而越来越多提及“聪明、更聪明、最聪明的国家”;发达国家对付像中国这样低收入新兴经济体的唯一战略,就是“越来越聪明”,而不是“越来越便宜”的工作。文中还提到:“任何到过中国沿海工业城市的人都会明显地感觉到:建造更多的工厂不可能不破坏环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道》2014,(6):40-40
在英国年代剧《唐顿庄园》里,当男主角问伯爵继承人、唐家大小姐“你们怎么赚钱”时,唐家大小姐回答他:“我们不赚钱,我们继承钱。”之所以这么强调“钱”字,是因为对“OldMoney”群体来说,谈钱是件庸俗而不体面的事。“OldMoney”指的是继承的钱。赚钱,对“老钱”群体,当然也非常重要。比如中国人熟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以金融发家,不经意问又在中国掀起“拉非热”。但你上来就跟“老钱”们提“拉菲”之类的项目或赢利模式,可能只会被鄙视。人家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要谈论和忙碌:家族的荣誉,国家的责任,灵魂的自由,等等。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个礼拜,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来合肥,交流项目招商经验。”5月20日,合肥市财政局金融处处长夏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些地方是“钱等项目”,而我们是“项目等钱”,由于合肥产业生态体系比较完善,随着产业链龙头落户合肥,产业链上下游都跟着落户到这里,“有好的生长环境,企业在这里才能生存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