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和不平衡形势的凸显、东北亚地区聚丙烯产能的逐年增长、中东地区净出口量的不断攀升以及聚丙烯生产装置的更新换代,全球聚丙烯行业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非一体化或中等规模的生产商将面临整合。欧洲和北美,尤其是美国的聚丙烯产业已逐渐失去出口市场,而国内市场前景黯淡。中国和印度仍是全球聚丙烯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2015年中国人均PP消费量将达到13千克/年,接近美国16千克/年的人均聚丙烯消费水平。全球主要PP技术持有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角逐产能增长较快的中东和亚洲市场。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世界聚丙烯生产能力已达4698.2万吨/年,消费量达到4435.1万吨,预计今后几年,全球聚丙烯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5.8%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需求量将达到约5490.0万吨。我国聚丙烯总生产能力已达到691.0万吨/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生产国,从发展前景来看,未来几年由于新增产能过于集中,市场将重点消化扩能高峰期形成的产能,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聚丙烯行业重新洗牌不可避免,中小型装置逐步退出生产领域将成为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日本聚丙烯公司正积极扩大其国内和国外聚丙烯业务,一方面在日本国内扩大食品及医用聚丙烯产量,不再单独强调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应用,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海外聚丙烯复合物生产基地网络建设,特别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新兴市场地区。该公司未来目标是通过对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扩能和新建装置来提高其全球市场份额,并正在进行研究巴西建设新生产基地的可行性。日本聚丙烯公司目前在日本国内拥有5个生产基地,分别是鹿岛、戈伊、川崎、四日市和水岛,其总产能为108万吨/年。  相似文献   

4.
2012年世界聚丙烯总产能为6515.3万吨,消费量为5375.2万吨,亚洲是全球最大的聚丙烯生产、消费及净进口地区。2012年我国聚丙烯产能为1406.3万吨,表观消费量1498.4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3.7%和10.4%,原料多样性并未完全扭转供需缺口存在的局面,市场渐呈多元化竞争态势。未来五年全球聚丙烯需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石油和石化行业的投资稳定增长.其中中东地区和中国是石油石化行业投资增长较快的两个地区,在原油价格屡创新高的情况下.中东地区依靠其丰富廉价的天然气资源.通过采用乙烷脱氢技术.在乙烯及其产业链上取得了绝对的竞争争优势,中东以外的其它地区只有在丙烯及其产业链上寻求更多的比较竞争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消费升级.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聚丙烯市场。本文通过对全球聚丙烯行业现状分析及对国内聚丙烯市场特点和产品应用发展趋势的分析,为制定聚丙烯下一步发展展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口罩需求激增,市场短期混乱,导致上游聚丙烯价格短时间内剧烈波动,但由于我国现有熔喷布产能对聚丙烯熔喷料的需求量占比聚丙烯总消费量还不到1%,对聚丙烯市场不会有大的影响。全年来看,受中美贸易争端、地缘政治紧张及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衰退,聚丙烯市场下游需求支撑进一步减弱,加之成本端受原油价格暴跌的影响,聚丙烯市场价格将低位震荡。  相似文献   

7.
2013年依然是聚丙烯市场的扩能高峰年,预计2013年底国内总产能将超过140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四分之一。未来聚丙烯产能快速扩充势必造成产量增长过快,而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下游需求增速跟不上扩能步伐必将令供过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随着煤制烯烃装置的不断投产,以及中东低价  相似文献   

8.
尽管当前全球乙二醇(EG)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消费量正在快速增长,但仍无法完全消化全球新增EG产能,特别是来自中东的新增产能。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EG市场将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2006年我国聚丙烯市场回顾及2007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我国聚丙烯新增产能总计约达144万吨,市场价格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预计到2009年新增能力将达到499万吨,届时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虽然我国聚丙烯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目前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不过自给率在逐年提高。2006年进口294.0万吨,同比减少2.8%。预计2007年国内产能将达到606万吨左右,市场价格将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住友化学近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多个聚丙烯复合物产能扩张项目,以满足中国等新兴市场汽车工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满足成熟地区汽车配件需求的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化学周刊》最新报道,目前全球聚丙烯产能已达3838万吨/年,世界主要聚丙烯产能分布情况详见表1。6月份,美国均聚聚丙烯价格为78.5~81.5美分/磅,共聚聚合物价格81~87美分/磅;欧洲均聚聚丙烯价格为1205~1215美元/吨,共聚聚合物价格1270~1280美元/吨;亚太地区均聚聚丙烯和共聚聚合物价格分别为1200~1250美元/吨和1250~1300美元/吨(成本加运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包装工业》2009,(9):51-53
随着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全球印刷市场特别是欧美国家印刷市场供大干求的态势愈发严重,一场全行业范围内的产能缩减与资源重组正在悄然进行,企业之间的并购已经拉开了印刷行业企业整合的大幕。更令人关注的是,这种经济形势势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企业并购活动虽然已在近些年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3.
专家视野     
投资聚丙烯前景好据瑞士商业服务机构MBS的最新研究报告称,到2010年全球将有50个国家的111家公司生产聚丙烯,总产能将达到4550万吨/年。尽管如此,届时全球聚丙烯的需求缺口仍将达到创纪录的1000万吨/年。因此,未来几年各国企业投资聚丙烯生产仍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该报告指出,在过去的6~7年中,日本、北美和西欧的聚丙烯生产商的数量已从43家减少到28家,新增的聚丙烯产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全球聚丙烯生产总能力将从1990年的1400万吨/年扩增至2005年的4300万吨/年。研究报告指出,各地区的产能增长极不平衡,日本的年增长率仅…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新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聚丙烯工业正经历重大变化,在通用树脂中已超过聚氯乙烯成为仅次于聚乙烯的第二大品种,全球生产能力2004年已突破4000万吨。主要聚丙烯生产商之间竞争也在加剧,不断增加产能及公司间并购.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盈利能力。近年来,聚丙烯工业不断开发新工艺,并诞生了大量新功能的聚丙烯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世界聚丙烯工业正经历重大变化.它在通用树脂中已超过聚氯乙烯成为仅次于聚乙烯的第二大品种,2004年全球生产能力已突破4000万吨/年。主要聚丙烯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它们不断增加产能及进行公司间并购,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盈利能力。同时,近年来聚丙烯工业也不断开发新工艺,并诞生了大量新功能的聚丙烯品种。  相似文献   

16.
据悉,亚洲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市场正战战兢兢地准备迎接或将于今年下半年冲击市场的聚烯烃"海啸"。"海啸"正在形成据估计,2010年亚洲和中东地区有约470万吨/年PE和400万吨/年PP新增产能将陆续投产。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召开的2015 IHS全球石化大会上,IHS化学公司副总裁马克·埃拉莫称:"受产能增速超过需求的影响,全球基础化学品市场正面临产能逐步过剩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出现严重过剩。调整产能投资使产能增速与需求增速相匹配,决定着市场是否会陷入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这将对整个基础化学品行业的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埃拉莫表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的基础化学品需求出  相似文献   

18.
26家制造工厂、3个在建新工厂、4个研发中心(其中无锡总部为全球第二大)、3个物流和零部件中心,超过15000名员工--这是全球机械设备行业老大卡特彼勒现今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规模。
  2012年3月21日,在徐州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面对诸多媒体对自身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势下逆势扩张产能提出的种种质疑时,卡特彼勒CEO欧博赫曼坚定地强调:“我们相信,现在宣布的一系列产能扩张将使卡特彼勒在2015年真正获得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一方面大力扩张产能,另一方面放出“豪言壮语”,卡特彼勒在中国,正在图谋什么?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工业产能不断扩大,兼并、联合、重组事件不断。2001年全球PP生产能力达到36Mt/a,预计2005年将达到48Mt/a。2001年我国PP的产量达到3.225Mt,预计2005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1Mt/a。近年来,聚丙烯的催化剂技术也不断改进,茂金属和单活性中心催化剂技术使PP产品性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以钢铁业为代表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产能的释放程度及产能结构的调整进程将成为经济走向的关键“指标”。为此,中国正在强化产能过剩行业市场供需信息的收集及预警机制。相关部门人士近日在上海表示,今后国家发改委每月都将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情况作出专门报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酝酿每10天发布一次全国钢产量的信息。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在近日召开的“我的钢铁”会员大会上说,2005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在钢铁、电解铝、汽车等11个行业针对产能过剩问题展开调研,形成了详尽的调研成果。在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