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宏瑾 《金融研究》2012,(8):97-110
根据预期假说,本文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远期利率预测作用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存在明显的时变溢价特征,这可以解释利率期限结构中的"预期之谜"。经期限溢价修正后,利率期限结构所隐含的远期利率包含了大量未来即期利率变化的信息,而且无法拒绝预期理论。这对中央银行观察金融市场对经济的预期和未来利率走势,判断实际货币政策态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为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实现通过利率价格工具调整开展间接调控的货币政策模式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率期限结构反映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本文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否定了预期理论。表明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存在明显的时变期限风险溢仇时变期限风险溢价是决定利率期限结构的重要因素。不同期限即期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利率期限结构隐含的远期利率对未来即期利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府在“预期之谜”。  相似文献   

3.
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说是否成立在中国债券市场上至今仍无定论。采用2002年2月至2006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分析通货膨胀与我国债券市场上的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存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确实能够影响预期假说的成立,并且通胀门限值为3.9。进一步得出,低通胀条件下,预期假说成立;高通胀条件下,预期假说不成立。这说明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需要审时度势,根据现有通货膨胀情况有效制定货币政策以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4.
基于Shibor的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hibor数据进行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的假设检验,结果发现,1M以下和3M以上期限的利率能分别较好地验证预期理论,而如(3M,1W)或(6M,1M)的长短期利率组合却难以验证预期假设;并且现实中期限较短利率的波动程度要远大于期限较长的拆借品种,基于此,我国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培育Shibor以作为基准利率和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相似文献   

5.
预期理论是解释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进而预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基于国债发行频率会影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假设,本文应用频段谱相回归方法对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发现,预期理论在我国国债市场总体不成立,特别是在高频段和低频段,利率期限结构所包含的期限溢价信息较少。我国应通过更加透明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推进国债利率市场化来完善我国利率期限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利用协整方法分析我国公司债券利率的形成机制,验证预期理论解释公司债券收益率效力的高低。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公司债券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但不同期限品种之间预期传导效应不是很强,反映出我国目前公司债券市场还很不完善,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短期投机行为。最后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通胀预期量度在以通胀预期为导向的货币政策中的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卡尔曼滤波法将离散时间两因子无套利广义高斯仿射模型运用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第一次从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中分解出金融市场的中长期通胀预期L。将L与居民通胀预期和经济学家通胀预期比较,发现从事前看,L优于经济学家通胀预期,稍逊于居民通胀预期;从事后看,L优于居民通胀预期,稍逊于经济学家通胀预期。综合看,L作为金融市场形成的、高频的、反映中长期通胀的预期指数,对货币政策制定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仿射模型中推导出预期宏观经济变化和利率期限结构的仿射关系,并在三因子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无套利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好于简单的利差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对宏观经济的预测能力。三因子模型对近期消费和通货膨胀的变化具有更高的解释能力,对投资、产出和出口的解释能力长期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利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长短期利率数据,对加入时变风险溢价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理性预期假说可以解释我国利率市场的预测作用,风险溢价因子为常数时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不能解释实际利率数据,而加入经期限修正的风险溢价因子后,利率期限结构模型能够解释长短期利率的预期理论。  相似文献   

11.
利率问题一直都是经济金融研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利率可以反映出资金的供求状况,并受到物价水平、经济周期和预期等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数据,利用基于贝叶斯推断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MCMC)方法估计Hautsch&Ou(2008)提出的动态的Nelson—Siegel模型,以构建我国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越来越严重,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久期理论及模型的研究,对比其他理论方法简要分析了久期在我国的适用性,之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关财务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并对多家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了比较,最终给出简要的结论及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颖 《金融论坛》2012,(2):43-48
本文研究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以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为例,基于敏感性压力测试的方法,测试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遭遇潜在利率风险时,其风险抵抗及应对能力。研究表明,压力测试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测量极端潜在风险的方法,对于利率风险的规避具有定量分析的意义。目前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处于短期内为利率敏感性负缺口,此类情形在利率升高时将面临利润下降的风险。商业银行应考虑加快业务创新,全面加大发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差收入,抵消因利率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减少。  相似文献   

14.
利率衍生品发展迅速,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易最为活跃、流动性最强的金融工具之一。但相比于权益类及外汇类衍生品而言,利率衍生品的结构要复杂很多,估值也要困难得多。因此,对许多利率衍生品的估值而言,有必要开发出描述整个收益率曲线概率行为的模型。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实现了LIBOR在定价利率上限中的应用。在LIBOR市场模型参数的校准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得到了远期利率的瞬时波动率,然后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与构建二叉树的方法对利率上限进行定价,并且将定价结果与Black模型的定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实践中,风险计量涉及两个重要环节:风险计量方法和风险参数设计。其中,风险参数设计主要指如何构建利率冲击情景,包括关键利率选择和冲击程度。目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普遍采用巴塞尔委员会于2004年在《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中提出的200个基点标准利率冲击法,但这一简单的冲击情景远远不能解释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构建利率冲击情景以准确衡量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成为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参考国际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运用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历史数据,探索构建了以国内利率环境为基准的利率冲击情景,为准确衡量国内银行真实利率风险水平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交易所国债的交易数据,对基于利率期限结构预测的积极债券投资策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将该策略应用于中国的债券市场能够获得较好的投资绩效。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