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研究如何引导资本流动流入农业产业、改善信贷配给及与之匹配的产业信贷政策,首先构建风险配给、数量配给分析框架,采用苏鄂两省调研数据,区别于以往采用直接询问方法分析信贷配给类型,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克服问卷存在的次可加性问题,研究表明:数量配给占比较低,非价格配给中交易成本配给与风险配给占主要地位,因此实施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匹配的产业信贷政策为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创新抵押品,改善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信贷合约的分析,对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信贷配给现象进行解释。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金融机构垄断、利率刚性以及抵押担保难等特点,造成农户与农村信用社之间信贷合约的不可设计性,使得信贷配给不可避免。同时,文章针对现有的中国农户贷款特点,提出了改变合约中抵押担保、信用社贷给概率等变量从而改善合约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难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广泛存在的农户信贷配给问题。本文依据信贷配给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阐明了吉林省农户信贷配给的现状,分析了导致农户信贷配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家庭及个人特征对其所受信贷配给的影响,提出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出发,讨论了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现象,证明了信贷配给正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角度对信贷配给的形成及均衡演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信贷配给的治理路径,即建立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信贷配给理论研究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自由竞争信贷市场运行机制,对我们理解信贷市场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信贷配给理论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信贷配给基本模型及其含义,并介绍了信贷配给模型在各方面的扩展。最后简要探讨了信贷配给理论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剖析了信贷配给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信贷配给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面板门槛模型,选取31个省市1987年—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信贷配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且从区域层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降低信贷配给程度有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而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实证结果来看,各地区的信贷配给程度的提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降低各地区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的措施,从而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偏离—份额法分别从整体和典型区域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结合人力资本相关理论,运用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工具考察了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劣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其区位竞争力优势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由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性可知,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受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影响,山东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  相似文献   

8.
论文基于对山东省12地市的农户信贷和福利问卷调查资料,借用平均处理效应模型(ATEM),并选择劳动力数量、户主文化程度、住地是否为富裕村、贷款是否便利和年净收入等经济信息作为农户的特征变量,利用匹配分析法对农村信贷配给的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论主要包括:信贷配给会损害农户福利;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福利损失程度大于未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福利损失程度;信贷配给的直接福利效应存在差异;信贷配给的福利效应具有外部性;信贷配给对不同的福利具有不同的传导作用。最后,基于农户的信贷需求,提出了改进农户福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面板模型对西部地区1978—2009年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则显得比较乏力;农业信贷资金的产出弹性逐渐得到改善,农业产出对信贷投入的响应更趋积极;农业产出和农村居民收入对农业信贷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农村金融市场上信贷配给的现象依然普遍;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存在省际差异。因此,应完善农业信贷的征信机制,增加农业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并调整投入结构,调整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民收入结构,以增强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在整体经济不利的环境下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中小企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在信贷市场上却面临着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陷入融资难的困境。文章试图从信贷配给的视角解释商业银行面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用二元经济模式下的双重信贷配给解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并且提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一条可行性途径,即市场利率化,信贷信息联网以及信贷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银行借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关系研究对于吉林省的未来经济发展态势至关重要。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的实证结果表明,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与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区域生产总值和银行信用互为因果关系,吉林省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银行信用的支持。吉林省在区域经济层面,在保持现有的发展状态的基础上,要优化产业结构,与银行形成良好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与变革问题。综合西方学者的理论观点,认为信贷市场需要信用担保的原因,主要是信用担保可以有效缓解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困境,保障贷款者的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失;可以缓解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问题;信用担保能够传递借款者的信息;信用担保可以强化债务信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启动了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层”的格局,目前却陷入了发展困境。研究认为,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特色出发,应大力发展互助式信用担保机构,减少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市场份额,建立以互助式信用担保为主体的新体系。政府应选择适当的方式重点扶持互助式担保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托于Hodgman模型,通过严格假设,对Hodgman曲线进行简化抽象,并以此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对信贷市场上贷款供给和贷款需求曲线的界定并引入贷款需求这一变量来分析信贷的有效需求变动对信贷配给程度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当r∈(0,rm]时,在信贷市场中,贷款需求曲线越平坦,信贷配给程度越加剧,即贷款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越大,信贷市场中的配给现象就越普遍。(2)当r∈[rm,rh]时,在信贷市场中,贷款需求的增加将完全加剧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4.
信贷配给、内生金融约束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的迅速崛起,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中小企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本文试图用“二元经济”模式下的“二重信贷配给”来解释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并提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路径,即利率市场化、信贷联网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