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浅议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经历或体验。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的塑造要在遵循市场导向、真实性、差异性、和谐性等原则上,转变观念,让旅游体验的营销理念深入人心,体验主题化,主题应与红色景区特点相符、消除负面因素、强调感观效应和提供有特色的纪念品等。  相似文献   

2.
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概念分析与理论引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践中,遗产地发展旅游导致过度商业化的现象非常普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根据遗产的基本属性进行分析,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遗产旅游导致的过度商业化损害了遗产的原真性。对于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理论上阐述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的概念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旅游交通系统的体验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交通系统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旅游本质出发对旅游交通系统进行体验化的设计成为促进旅游业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在明确“旅游交通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交通系统的优化要素,提出了“旅游体验路径”理论,并尝试对旅游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进行体验优化配置,以便使“交通”与“旅游”更好地融合。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工业遗产是我国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等伟大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以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成都“东郊记忆”为例,探讨在工业遗产旅游中游客对国家记忆的体验问题,提出提升游客体验的针对性建议,可以在旅游与遗产的互动中,使国家记忆进入公共领域,真正完成国家化的过程,成为全民共享的工业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5.
指出传统区域旅游规划存在套用城市规划模式,重经济利益、轻生态社会效益,重“硬”开发、轻“软”规划等弊端;在“反规划”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旅游反规划”的概念,分析其五大特点:(1)优先进行“软”规划;(2)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规划;(3)重视目的地居民意愿的调查;(4)重视客源市场和社区的意见“反”馈;(5)重视乡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用“1342”模式来表达其规划流程,即“确定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三个基本分析、做好四个规划、强调两个反馈”;最后,归纳其与传统区域旅游规划在目的、规划方法、规划优先级、区域空间规划次序、规划导向等方面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6.
“万里茶道”是涵盖生产类遗产、交通类遗产、管理类遗产以及服务类遗产的跨区域、跨国界的茶文化遗产廊道。本文运用改进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万里茶道”中国段节点城市的遗产旅游发展适宜性和障碍因子进行定量测评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万里茶道”中国段遗产旅游发展适宜性表现不均衡,生产路段为中度适宜,集散路段和外销路段整体上适宜性偏弱。(2)在遗产资源维度上,廊道内资源分布表现出分路段、多中心的特点。(3)在旅游产业运行维度上,适宜地区主要分布在生产和集散路段。(4)在经济社会发展维度上,适宜性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小城市适宜性较弱。(5)在生态环境维度上,适宜地区均分布在生产路段,集散路段和外销路段生态环境质量尚待提升。(6)根据各地适宜性水平和各维度的均衡性,将节点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适宜-均衡型、适宜-失衡型、弱式适宜-均衡型和弱式适宜-失衡型。(7)除武汉外,旅游产业运行是影响各节点城市遗产旅游发展的首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旅游景观是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真实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的基础。运用景观生态系统理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凤凰旅游景观塑造进行实证研究,对凤凰古城的环境和现状进行了景观生态评价,提出其景观塑造的基本原则和未来发展应把握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人类迈入了“新经济”时代,即体验经济时代,游客的旅游活动已被界定为一场体验活动。但是。到目前为止从游客体验视角去研究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成果较少。在对旅游体验与旅游目的地品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体验模型,借鉴博弈理论阐述了政府介入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必要性,提出了政府介入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对策,以期为旅游目的她品牌撵设提供叁老.  相似文献   

9.
阐释了乡村旅游和体验真实性内涵,探讨了乡村旅游体验真实的相对性,并从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态度与看法、乡村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认知与理解、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生产与制造3个角度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并对不同群体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在未来的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乡村旅游中各相关群体利益,实现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8日,2006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揭晓,我校4项科研课题获得资助,分别为:(1)“民族文化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人类学研究”(王栅,资助1.5万元);(2)“建立和完善高校党组织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以中共旅专党委为例”(王柑,资助0.5万元);(3)“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旅游计划咨询系统构建研究”(韩林,资助0.8万元);(4)“构建酒店管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蔡平,资助0.8万元)。  相似文献   

11.
民族旅游的真实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实性一直是西方旅游学界热切关注的话题,已有许多文章发表.相比之下,国内旅游界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方式不同,成果也少。旨在探讨民族旅游背景下的真实性问题,认为民族旅游的真实性应象征地建构在世俗/神圣、破碎/完整、熟悉/陌生、变化/静止、我者/他者、这儿/那儿、现在/那时等二元论概念的后者.这是决定民族旅游产品能否让消费者觉得其具有真实感.从而体验“本真自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包含物质实体真实性和无形元素真实性两层含义.黄鹤楼在物质实体层面的真实性是缺失的,但其文化内涵中的无形元素是真实的.本文基于对黄鹤楼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分析,探讨了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即无形文化元素有形化的困境、审美环境的割裂、历史与现实的差异,进而提出黄鹤楼文化旅游开发应有景点展示、审美空间、文化活动三个层次,各个层次分别包含从基础到深层的开发内容.经营者应逐渐提升开发层次,针对不同的开发内容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此实现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3.
西方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真实性已成为西方旅游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然而,国内现有的相关文献尚未形成对西方旅游真实性研究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尝试从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问题两个方面对西方旅游真实性研究进展进行一个框架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乡村旅游者体验真实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长沙市为例,利用该模型对乡村旅游者体验真实性问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计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沙市乡村旅游者对其所体验的田园风光、空气质量、乡村特色菜肴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评判,而对乡土建筑、DIY制作、农事参与娱乐、乡村旅游解说、服务员的着装等具有较低的真实性评判。根据该结果,对长沙市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长沙市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决策与参考.有利于实现长沙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真实与游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类学研究旅游有3种视角,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出发,人类学家认为旅游是一种涵化和发展的形式,它会引起目的地社会文化发生变化.但在游客的旅游行为中,历来以追求“原汁原味”的原生文化为目标,这样就产生了旅游真实与游客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旅游人类学对旅游真实的研究都侧重于对东道主社会进行研究,在学界颇有影响的“舞台真实”理论也是如此,引发了不少争论.试图从游客的角度,以游客的旅游需求为出发点,对游客与旅游真实之间的关系作以粗疏阐析,以期能对此项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旅游工艺品是旅游业中对文化资源进行商业化开发的方式之一。在开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当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之间的涵化现象。旅游者虽然追求文化的真实性,但他们并不苛求文化的原形。而文化商品化虽然可能会使旅游工艺品有失去文化真实性的危险,但如果能处理好文化涵化问题,旅游工艺品则可成为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的有力工具。旅游工艺品开发应在对当地文化元素保护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完美结合,走品牌化、特色化、功能多元化的开发与设计道路。  相似文献   

17.
旅游体验真实性规律与景区经营管理问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国外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了旅游体验真实性的概念,即是在商业发达、现代化加快的时期提出的,而我国正处于这样的时期。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在变化,他们更期望获得真实的、深入的体验.对景区管理者来说,如何根据游客体验真实性规律,进行经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综述了旅游体验真实性规律,并以此总结出不同类型景区的经营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不仅珍稀,而且不可再生,对未来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属性。因此,政府必须利用法律法规和财政补贴的手段,通过法制建立、集权制改革、资源补偿机制建立和监督机制健全等途径,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有效规制,从而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是实现从旅游资源与市场大国(省、市、县)到旅游产业强国(省、市、县)转变的基本路径。主要通过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对国内外有关旅游转型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进一步提出了有关我国旅游转型的概念、动力、主体、方向、焦点与本质及其区域性,总结了我国旅游转型发展的一般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